Re: 聯合報出新招了

看板politics作者 (吾白爛後自省吾身)時間22年前 (2001/12/25 10:5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想lookers兄說的應該是這一篇 《聯合筆記》平安夜的七點新聞 楊湘鈞 有個中學生投書報社,質疑「為何今年的耶誕節沒有放假」。 當然,這是一封無法刊出的投書,因為往年放假的官方理由不 是耶誕節,而是行憲紀念日。這是常識,無須質疑。但,恐怕 終有一日,新世代的人們心中將沒有行憲紀念日,只有耶誕節 。在政治人物普遍不尊重憲法的今天,這樣的發展也許是必然 ;只是,屆時台灣的耶誕節,是不是只剩商業氣息,而沒有其 他的意義? 美國廿世紀七0年代知名的雙人合唱歌手賽門與葛芬柯,曾有 一首發人深思的歌曲「平安夜的七點新聞」。這首歌特殊之處 ,在於聆聽賽門與葛芬柯兩人平和、清順的唱著耶誕應景曲「 平安夜」之時,也傳來一段包括越戰、謀殺、政治鬥爭及爭人 權遊行的夜間七點新聞。「平安夜」的真實背景竟是如此的不 平安,諷刺、弔詭、衝擊,都不足以形容聽完這首歌後給人帶 來的沈重感受。 換個時空,台灣人民如果在應該是安詳的耶誕夜聆聽「平安夜 」,可能聽到的夜間七點新聞又會有什麼內容?是璩美鳳偷拍 事件的延燒?是執政與在野黨的政治角力?還是兇殺案、死亡 車禍、火災充斥? 或者,讓我們擴大時段,在「平安夜」回 顧一下今年的國內大事,從經濟蕭條、納莉風災、員警擄妓勒 贖到米酒風波,如果您依然感受到「平安」,真的是「上帝祝 福了你」。 耶誕節絕不僅只於吃火雞餐、裝飾耶誕樹、向耶誕老人要禮物 、辦個耶誕舞會或唱唱耶誕歌曲。耶誕節原本具有更深層的宗 教意義,或多少也有其精神意義。在「平安夜,聖善夜,萬善 中,光華射」的恬靜祥和的樂聲中,如果無法避免對比真實世 界的冷酷,至少也應想想這種對比的諷刺意義,也許可以從中 找到一些不同的答案,告訴不解「耶誕節為何不放假」的孩子 耶誕節的真正意義。 【2001/12/24 聯合報】 耶誕沒放假 政教分離的實踐 嚴震生/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北市) 台灣的社會對政治與宗教是否應該有明確的分離,並非十分在 意。因此,當政治人物經常出現在寺廟活動,有時還帶頭參與 宗教儀式的執行時,鮮少引起爭議;神職人員可以投入選舉, 也不會引起異樣的眼光。同樣的,在台灣某一些宗教的節慶可 以考慮放假,但是卻取消了絕大多數人民所信奉儒家思想的孔 子誕辰紀念日的放假,並未遭受強烈的抗議;政府以藝術的理 由,替某一信仰豎立雕像,也沒有太多人覺得不妥。 我國過去對宗教自由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個人敬拜的自由,也就 是宗教的「自由行使」,而忽略了它的另一個層面,就是政府 不應設置宗教。所謂的「禁止設置宗教」有許多不同的解讀, 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政府不應設置一個國教,或支持任何一個宗 教,甚至不應與宗教有任何的牽涉。在美國前總統傑佛遜的眼 中,政府與教會中存在著一道分離的牆,將兩者隔開;另一位 前總統麥迪遜則視這道牆為一條分離的線,雖是各在各的一邊 ,但仍會有所接觸。傑佛遜的理想是政教分離,麥迪遜的觀點 則是接近於政府不偏袒任何宗教即可。按照前者的觀點,若是 政府官員公開參與宗教活動,或是政府為宗教背書,都是違反 了政教分離的原則。從不偏袒的原則來看,只要政府官員不僅 僅參加一個特定宗教的活動,或是政府不單支持一個宗教,就 不構成政府設置宗教的困擾。 根據個人觀察,台灣的政教關係比較接近麥迪遜、而非傑佛遜 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們的官員或政府並沒有意圖與宗教或民 間信仰完全劃清界線,許多政治人物不見得是支持某一宗教, 但卻是希望獲得該宗教信徒的選票。同樣地,一般民眾的認知 也大多是只要求政府不要偏袒某一宗教即可,並未覺得政治人 物或政府官員公開參加宗教活動有何不妥。因此,以耶誕節為 例,部分政府官員及地方政府有時也參與一些慶祝活動,並未 引起爭議。倒是耶誕節的放假(雖然實際上是行憲紀念日的假 ),讓其他宗教亦要求有同等的待遇。 今年的耶誕節也觸及到宗教自由的另一個層面,就是所謂的「 自由行使」原則。「自由行使」的一個比較重要原則,就是個 人信仰的「自由行使」,會不會形成一項過度的負擔。換句話 說,個人是否會為了遵守信仰的規範或參與例行的宗教活動, 付出太大代價,形成一個經濟或精神上的負擔。 過去,耶誕節可以放假乃是因為它正巧與我國行憲紀念日同為 一天,參加耶誕夜的聚會或子夜彌撒的信徒,今年將是首次要 面對沒有假期的第二天。或許這會對一些人造成不便,增加相 當程度的負擔,但事實上它倒也不失為回歸耶誕真諦的一次機 會。基督徒(無論是新教徒或天主教徒)當然是很重視這個信 仰核心的節慶,但是在耶誕節已被世俗化及商業化的今天,放 假徒然成為商人行銷及創造消費的機會、狂歡者徹夜飆舞的藉 口。雖然第二天不放假會對前一晚要參加耶誕節活動的基督徒 造成不便,但若個人對信仰是有真正的執著,相信也能在時間 上作特別的安排。 個人認為,若是因為沒有放假而能達到淨化耶誕節、降低在我 國早已背離基督教信仰的遊樂活動及商業化行為,也應是基督 徒所樂見的。更重要的是,藉著這個沒有假期的耶誕節,我們 應當深入思考宗教自由的意涵,檢討「政教分離」究竟該如何 付諸實踐。 【2001/12/25 聯合報】 愛的日子 把耶誕節還諸於民 魏明德/法籍神父、利氏學社主任(台北市) 今年,耶誕節在台灣第一次不放假。誠然,十二月二十五日在 台灣公開慶祝,並不因為這是耶誕的日子,而是因為這是憲法 通行與施行的紀念日。然而,大家都很清楚,至今台灣正如其 他國家一樣,在這天歡慶聖嬰的誕生,祝賀世上所有的兒童, 慶祝生命誕生的奇蹟。今年,我們卻不為孩童慶祝,也不慶祝 生命的開始。 對於這個改變,我感到很遺憾。我談這個問題,並不只是因為 我是一個基督徒,更是為了整個社會來談。如果世界上有那麼 多人在慶祝耶誕節,這是因為大家本能地感覺到這個節日存有 一個意義,這個意義為每一個人而在。耶誕節告訴我們,生命 誕生於黑夜,生命是脆弱的,而希望會在悲慘與黑暗中成形。 然而,耶誕節還告訴我們,最柔弱的──小孩子,最後是最堅 強的;生命是堅韌的,歷經時間,重新啟步,走出滅亡,比起 暴力與蠻力,顯得更為強勁。這是普世通行的道理,這個道理 遍及各個宗教,每年想一回,並不算太過。 誠然,耶誕節已經廣泛成為一個商業的節日,但是,不管如何 ,每一個人隱約能夠感受到,這也是一個孩童與愛的節日,也 是一個能夠讓每一個人思考自己生活型態節日,想想自己是在 溫柔的人、弱勢的人的四週,或是與強勢的人、暴力的人相處 。所謂具有基督特色的國家,在歡慶耶誕節的時候,都必須先 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衷心希望美國人,今年會特別想到阿富 汗或是巴勒斯坦孩童的生命價值,這絕對與美國的孩童或是以 色列的孩童一樣重要。我會這樣說,並不在譴責美國在九一一 遭受襲擊事件之後所採取的行動,而是美國人在反擊阿富汗一 戰時,所持的觀點有時顯得像踢足球大賽一樣,他們可以在比 賽中報復,因為他們是最強的隊伍。一個常常自稱具有基督文 明的國家,我們希望這個國家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也會想到聖嬰 耶穌來到世上,為的是宣揚卑微的人與弱勢的人,是神最疼愛 的子民,對於用神的名字來襲擊他人,或是以飛彈攻擊他人的 人,是被神所拒斥的。每一個國家都有權進行自我防衛,但是 耶誕節告訴我們暴力是有極限的,只要我們援用暴力,我們會 變成我們要撻伐的人。 此外,我也在想,取消行憲紀念日的放假,這個舉動是否聰明 ,雖然這並非是這篇文章的主軸,但是行憲紀念日是讓大家在 十二月二十五日公開放假的原因。十八個月以來,各個政黨賦 予憲法的意義產生了轉變。憲法曾是一個引發各政黨紛爭的對 象,後來成了具有共識的珍貴參考依據,逐漸在台灣法學的基 礎上受到各方的承認。大多數台灣的政治人物,所達成的共識 ,就是台灣與大陸的協商,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進行 。台灣社會需要一些象徵,來滋養共識,超越分歧,慶祝十二 月二十五日給予一個絕佳的時機。 因此,為什麼不把十二月二十五日耶誕節還給民眾?我們並不 會因為放假就偷懶賴床吧!我們會把這一天用來思索,思索如 何把台灣建設成一個更為一體的社會,對卑微的人、對孩子們 、對弱勢的人,懂得更為歡喜相待。台灣將會如其他人民,慶 祝耶誕節,在各國與各個宗教之間創建和平,因為耶誕節告訴 我們,性靈上溫柔的人,是真正擁有土地的人。 【2001/12/25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8.149.43

218.169.2.77 07/24, , 1F
111
218.169.2.77 07/24, 1F

08/02 12:48, , 2F
0.0
08/02 12:48, 2F
文章代碼(AID): #y9-f300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