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別時雨

看板poem作者 (楊颺)時間13年前 (2011/07/26 22:54), 編輯推噓3(3030)
留言3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朝雨寒涼 晨光凝霜 此地別將 依依綠楊 暮雨淒滄 芳草斜陽 此地別將 夕日茫茫 夜雨瀟湘 冷月未央 此地別將 山高水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2.94

07/26 23:22, , 1F
格調用意皆仿詩經,而字詞殊不稱,內容亦多矛盾
07/26 23:22, 1F

07/26 23:23, , 2F
言雨景則不該晨光、凝霜、斜陽、冷月等物
07/26 23:23, 2F

07/26 23:24, , 3F
且晨光亦與凝霜無涉,瀟湘二字下得無謂
07/26 23:24, 3F

07/26 23:30, , 4F
模擬痕跡太濃,不若直抒胸臆,方見得作者真性情
07/26 23:30, 4F

07/26 23:31, , 5F
此詩以三種不同時間來展現時間的流動感,然別唯一時
07/26 23:31, 5F

07/26 23:33, , 6F
由晨至夜仍還在道別,嫌過拖戲且無謂
07/26 23:33, 6F

07/27 01:09, , 7F
朝雨與晨光相矛盾 暮雨與斜陽相矛盾 夜雨與冷月相矛盾
07/27 01:09, 7F

07/27 01:10, , 8F
別將一詞 似為押韻造詞 然詩經格式不必句句皆押
07/27 01:10, 8F

07/27 01:11, , 9F
落入不詞怪境
07/27 01:11, 9F
每個人的感受經驗不同,對文字的理解當然會有落差,然作品一經發表, 如何解讀就完全屬於讀者的權利了 因此我不會反駁諸位的意見,只是針對我個人創作的背景作幾點說明: 1.朝雨寒涼,晨光凝霜:指的是因為寒涼的朝雨,使人覺得連透入屋中的 光線都像凝結的霜一樣冰冷(當然離別的心寒也是原因之一),呃根據自然 現象早上即使下雨仍會有光線,難道早上下雨大家就不知道已經天亮了? (除非真的是烏雲密佈到不見天日) 2.至於暮雨淒滄一段,想必諸位都很幸運,沒碰過下午四五點的太陽雨 (說幸運是因為通常會很悶熱全身黏答答),雨絲使落日看起來變得迷濛 3.夜雨瀟湘則是說在夜雨中離別,情境就像同名的古琴曲一樣淒涼 (當然對樂曲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這點暫不討論,淒涼只是我個人感想) 同樣除非是滂沱大雨,不然還是可以看得到月亮(要不然就是我眼花看錯) 瀟瀟夜雨中的月亮看起來特別引人感傷.... 4.別固然只有一時,但非只有一次,更遑論離別的心緒情懷豈是一時半刻即可消散? 以上三種雨景中的離別皆為小妹親身經歷,而且別的還是同一人(苦笑) 故有感而發成此詩,純為抒懷記事 ※ 編輯: a311168 來自: 140.112.222.94 (07/27 02:18) ※ 編輯: a311168 來自: 140.112.222.94 (07/27 02:21) ※ 編輯: a311168 來自: 140.112.222.94 (07/27 02:31)

07/27 12:37, , 10F
晨光凝霜二詞並用,難見比擬之意。
07/27 12:37, 10F

07/27 12:38, , 11F
太陽雨只微雨爾,悽愴二字過重,且後文全寫落日
07/27 12:38, 11F

07/27 12:39, , 12F
未免頭尾不合,斜陽與夕日又重意
07/27 12:39, 12F

07/27 12:40, , 13F
三段和瀟湘或琴曲皆無明顯關係,這裡前後並無鋪陳
07/27 12:40, 13F

07/27 12:41, , 14F
平白插入一曲名,實覺湊韻
07/27 12:41, 14F

07/27 12:42, , 15F
三段詩意全襲用古詩詞句,反顯不出作者性情
07/27 12:42, 15F

07/27 12:44, , 16F
若欲以霜托烘 板橋跡上霜一句即可化用
07/27 12:44, 16F

07/27 12:44, , 17F
板橋跡上霜為客行早發
07/27 12:44, 17F

07/27 12:47, , 18F
第三段意境應如夜船吹笛雨瀟瀟 人語驛邊橋一句
07/27 12:47, 18F

07/27 12:47, , 19F
則無需託曲瀟湘 直如前詞之例 既有樂聲又有瀟瀟可兼形容
07/27 12:47, 19F

07/27 12:48, , 20F
雨聲和樂聲
07/27 12:48, 20F

07/27 15:04, , 21F
我倒碰過幾次晴時雨,而古詩讀很少,所以還能欣賞這個作品
07/27 15:04, 21F

07/27 15:07, , 22F
應該是人跡板橋霜......但這句是並舉,而非比喻
07/27 15:07, 22F

07/27 15:10, , 23F
晴時雨畢竟是特殊現象,並非常態,本詩沒有鋪陳下
07/27 15:10, 23F

07/27 15:12, , 24F
將兩者並舉,所以令人矛盾。且描寫輕重不均,雨景毫無作用
07/27 15:12, 24F

07/27 15:13, , 25F
不如說去除首句,整體看起來還比較完整
07/27 15:13, 25F

07/27 17:28, , 26F
以此詩的舖陳與句意,絲毫無三段乃各別三次之意
07/27 17:28, 26F

07/27 17:30, , 27F
若果是分批之離別,那麼其後之句應也有相輔助者
07/27 17:30, 27F

07/27 17:32, , 28F
況者文學也並非可理解度不同以任意帶過,這理解度最多是
07/27 17:32, 28F

07/27 17:32, , 29F
對意境的感受,而不該是對詩意的理解,最根本的,若此詩
07/27 17:32, 29F

07/27 17:34, , 30F
非詞長所作,而請詞長自行將此詩以表面文字來翻成白話
07/27 17:34, 30F

07/27 17:35, , 31F
試想若不任加何作者內心的註解,這白話後的內容會是什麼
07/27 17:35, 31F

07/27 17:44, , 32F
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二句來說,要是李白爬起來以此
07/27 17:44, 32F

07/27 17:44, , 33F
為據言此詩寫的是雨景,試問有多少人能認同與接受
07/27 17:44, 33F
文章代碼(AID): #1EBjKBpn (p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