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練音階的小心得

看板piano作者 (希德嘉)時間11年前 (2013/07/19 12:22), 編輯推噓6(6042)
留言4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 ltlyang:看老師吧,現在手指和之前比較能輕易把鍵按到底,但爬音 07/18 09:04 : → ltlyang:階卡關了很久都不順 07/18 09:04 : 推 priv:有的老師不教哈農說不定根本就摸不到啊 XD 07/18 11:30 : → ltlyang: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買哈農自己練啊XD,手形老師幫忙看現在 07/19 01:06 : → ltlyang:彈哈農比剛開始的時候有力,現在是卡在爬音階手腕都轉不到 07/19 01:07 : → ltlyang:位,大概快爬了四個禮拜的C.G.F大調的音階吧XD 07/19 01:08 說到音階 我個人覺得三升四降是最難彈的 升降記號更多 難度反而變低 像B大調音階 長的手指都放在黑鍵上 彈起來超合人體工學 非常之身心舒暢 雖然大家都從C大調開始 但我個人覺得C大調要彈好 非常難 因為沒有任何黑鍵當成參考坐標 轉指的位置常會亂掉是其一 手指不分長短全部遷就白鍵的高度也容易造成不平均 小調音階則不一定 一般來說和聲小音階比較卡 因為第六個音跟第七個音的距離比較遠 所以有時會被黑鍵擋住 或是要特意張開 比較麻煩 但是旋律小音階也要看狀況 有幾個黑鍵開始的會出現上行跟下行指法不同的狀況 但也不是升降記號越多越困難 練音階我自己覺得最難的是轉指的控制 速度快到一個程度 似乎不太可能按部就班把拇指鑽進手掌下 或是其他手指越過去 可是啊太注重那個轉指時的手腕轉動 在我個人的練習經驗裡 一是不夠快 二是手腕容易受傷(人老了有滑鼠手) 從第一堂課老師就經常跟我談這個問題 另一種想法是音階快的時候 手掌的位置其實是不靠轉指 而是整塊移動的 這個彈法在琶音時最明顯 不是手指有沒有搆到位置 而是手臂有沒有伸開到下一個八度 準備到再下一個八度 但是以上這種為了圓滑 也不可能完全用飛的 我還在努力揣摩這件事情…. 不知道大家在練習音階琶音時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心得可以分享? --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95.208

07/19 13:45, , 1F
用 B 大調練似乎蕭邦也是
07/19 13:45, 1F

07/19 13:45, , 2F
至於大姆指放手掌下轉過去, 蠻容易受傷
07/19 13:45, 2F

07/19 13:45, , 3F
這個在解剖學裡是很明白的一件事
07/19 13:45, 3F

07/19 13:46, , 4F
當然, 練的不夠多彈的不夠快, 或天賦異稟者不在此限 :P
07/19 13:46, 4F

07/19 13:47, , 5F
很容易不代表一定會受傷, 但機率高很多
07/19 13:47, 5F

07/19 13:47, , 6F
何況有太多曲子的音階跟琶音用轉的幾乎不可能彈好
07/19 13:47, 6F

07/19 13:48, , 7F
平移練習慣了, 彈快大姆指自動會略轉, 所以還是能圓滑
07/19 13:48, 7F

07/19 13:48, , 8F
琶音的話, 實務上的曲子, 有琶音的地方幾乎或多或少
07/19 13:48, 8F

07/19 13:49, , 9F
都會用到踏板, 所以需要靠手指硬連起來的機率也不高
07/19 13:49, 9F
彈到沒有制音器的音域應該也是一樣的原理吧 琴弦的殘響自動會把空隙補足 我猜忍不住會想硬連而扭轉的原因就是很想在慢練習時補足這種空隙 但慢速應該更有時間跳過去才對 跟認知矛盾 (然後一直練錯誤的方法)

07/19 15:09, , 10F
難怪我都轉得很卡
07/19 15:09, 10F

07/19 20:06, , 11F
所以建議練習手臂的移動比練習轉指好嗎?這樣速度會夠和
07/19 20:06, 11F

07/19 20:06, , 12F
手比較不會受傷嗎?
07/19 20:06, 12F

07/19 21:37, , 13F
很多鋼琴家都是用平移的啊...或是像蕭邦練習曲25-11
07/19 21:37, 13F

07/19 21:37, , 14F
裡面很多琶音根本就轉不到, 或就算轉到也很難轉
07/19 21:37, 14F

07/19 21:38, , 15F
要彈到快幾乎都得用移的才成
07/19 21:38, 15F
老師跟我舉的例子是去看Berezovsky彈超技練習曲的影像 http://youtu.be/SfN7xf6JymQ
(實在要講良心話 BB叔的肢體協調性真是上上乘.... 然後這影片的導演運鏡好煽情) 他說:你看手像他那麼大的人 彈音階 幅度那麼大 速度又那麼快 當然只能靠移位置 手腕動作都盡可能小 才會穩定啊 不過話雖如此 熟悉位置永遠需要反覆練習 一年半載以後應該就會飛得更準更乾淨吧... ※ 編輯: bergamont 來自: 60.248.166.83 (07/20 00:52)

07/20 04:31, , 16F
琶音的話, 多數情況下要的是整片的聲響效果
07/20 04:31, 16F

07/20 04:31, , 17F
所以幾乎都會用踏板, 只是程度多少的差別
07/20 04:31, 17F

07/20 04:32, , 18F
音階的話, 除了早期古典樂派以前的作品
07/20 04:32, 18F

07/20 04:32, , 19F
在速度的快的情況下, 通常要的也是一種效果
07/20 04:32, 19F

07/20 04:32, , 20F
太乾的聲音很怪...所以也會或多或少加點踏板
07/20 04:32, 20F

07/20 04:33, , 21F
可能是1/5踏板, 或更少, 但會有一點點
07/20 04:33, 21F

07/20 04:33, , 22F
這一點的踏板夠用飛的了
07/20 04:33, 22F

07/20 04:33, , 23F
實務上大姆指還是多少有點轉動, 但幅度不會太大
07/20 04:33, 23F

07/20 04:33, , 24F
而且也不用特別去練習
07/20 04:33, 24F

07/20 04:34, , 25F
至於為什麼會受傷, 我很粗略的說明一下
07/20 04:34, 25F

07/20 04:34, , 26F
因為手部的肌腱有2/3左右都從手腕隧道那走過去
07/20 04:34, 26F

07/20 04:34, , 27F
(好像是14條? 有點忘了)
07/20 04:34, 27F

07/20 04:35, , 28F
而肌肉/手指/肌鍵, 很多都是連在一起
07/20 04:35, 28F

07/20 04:35, , 29F
你硬要手指全然獨立是不可能的, 因為生理上就不獨立
07/20 04:35, 29F

07/20 04:35, , 30F
但大姆指的肌腱, 因為作用關係, 所以大姆指要是轉到手掌下
07/20 04:35, 30F

07/20 04:36, , 31F
會卡死其他的肌腱, 同時會增加肌腱間的磨擦力
07/20 04:36, 31F

07/20 04:36, , 32F
但手腕隧道很小, 肌腱本來就塞的很滿
07/20 04:36, 32F

07/20 04:37, , 33F
再磨擦變厚, 就會擁擠不勘, 導致發炎,
07/20 04:37, 33F

07/20 04:38, , 34F
最後變成手腕隧道症侯群, 嚴重的話, 只能把骨頭削薄
07/20 04:38, 34F

07/20 12:56, , 35F
那請問中指和無名指難以分開的問題到底能不能靠拉筋解決
07/20 12:56, 35F

07/20 12:56, , 36F
呢?
07/20 12:56, 36F

07/20 12:58, , 37F
小時候曾有老師建議我在看電視、等車之類沒事做的時刻多
07/20 12:58, 37F

07/20 13:02, , 38F
把無名指往上拉升。但我幾年前曾試拉過幾個月,好像沒什
07/20 13:02, 38F

07/20 13:02, , 39F
麼改變。
07/20 13:02, 39F

07/20 13:03, , 40F
後來又聽說舒曼曾經試圖拉開無名指的筋導致殘廢,也有人
07/20 13:03, 40F

07/20 13:05, , 41F
說中指和無名指在生理結構上註定容易連動,所以我就沒繼
07/20 13:05, 41F

07/20 13:05, , 42F
續拉那條筋了。
07/20 13:05, 42F

07/20 13:06, , 43F
請問音樂系練鋼琴的人會去拉無名指的筋嗎?
07/20 13:06, 43F

07/20 20:30, , 44F
我拉過有差的只有大拇指的第二關節,其他的要拉沒道理
07/20 20:30, 44F

07/20 20:31, , 45F
無名指的不靈活不是靠拉筋可以改變的 是天生如此
07/20 20:31, 45F

07/20 20:34, , 46F
拉大拇指是想稍微把虎口變大,不幸的是只有左手有差XD
07/20 20:34, 46F

07/20 23:24, , 47F
於是我現在有了笨拙但可以彈九度的左手以及只能彈八度
07/20 23:24, 47F

07/20 23:24, , 48F
比較靈活但是也容易酸痛暫時報廢的右手(聳肩)XDDD
07/20 23:24, 48F
文章代碼(AID): #1HwByBOD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