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顯影常規

看板photo作者 (none)時間8年前 (2016/01/06 10:30), 8年前編輯推噓13(1301)
留言14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續翻了一些可能入門者比較想知道的部分, The Film Developing Cookbook 第四章的大部份內容 翻譯盡量口語化了,但如果有較生澀或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不吝建議,謝謝 ========================= 顯影常規 =================================== 底片等量尺寸 以下列出的底片尺寸相近於8x10英吋或80平方英吋. 此篇全文提到8x10底片的可參考於以下底片規格 1 - 35mm/捲, 36張 1 - 120/捲 4 - 4x5英吋/張 2 - 5x7英吋/張 1 - 8x10英吋/張 藥水建議用量 雖然柯達宣稱100ml未稀釋的D-76可以沖洗一張8x10底片, 實際上也是這樣, 但是卻可能沒有顯影出該底片最完整的潛力. 不應該把足以完整覆蓋底片表面的藥水量與完整顯影一捲底片的要求顯影劑量混淆. 舉例來說, 使用JOBO CPA-2沖洗一捲35mm 36張的底片, 只要100ml藥水就可以完整覆蓋底片. 然而, 不管廠商怎麼說, 為了確保完整的顯影出所有的影像, 至少要使用250ml未稀釋的D-76. 為了保持品質跟一致性, 不管使用哪種沖片方式 - 即使是滾式沖洗, 對每張8x10底片使用以下的藥水量. 未稀釋顯影劑 - 至少250 ml (D-76, Microdol-X, XTOL) 稀釋顯影劑 - 至少500 ml (D-76 1:1, Rodinal 1:25~50, FX1, FX2, HC110 1:31 from濃縮液, PMK) 超稀釋顯影劑 - 1 liter (D-76 1:3, Rodinal 1:100, FX2 1:1, HC110 1:90 from濃縮液) 這些用量對某些人聽起來可能蠻極端的, 但是節省顯影劑是因小失大的. 攝影上的成本效益別試著用在節省顯影劑上. 你絕對無法維持品質與一致性, 即使看起來好像可以. 晃動方式 晃動方式大概是顯影流程裡面最不為人了解的步驟了. 晃動方式影響的不止是反差, 還有銳利度, 底片感光度和顯影時間. 舉例來說, 持續晃動的方式大概會減少15~20%的顯影時間. 並且增加了亮部的顯影率, 壓縮了可增進銳利度的鄰邊效應(adjacency effects), 並可能導致溴化痕跡(bromide streaking). 除了使用JOBO滾式沖洗機, 一般我們不建議使用持續晃動的方式來處理黑白底片. 大部份因為一開始30~60秒的顯影不均缺陷會在顯影過程被放大. 很明顯, 一開始的30~60秒必須持續的晃動, 但必須是有智慧的. 目標是避免顯影劑從底片移動即使是密集晃動時, 來消除駐波(standing waves)並避免流線效應(laminar effects). 唯一的辦法是經常更換方向. 最後, 也許是最重要的, 一旦你建立了為某個底片顯影劑組合的滿意晃動方式, 就持續用這個方式來確保成品的一致性. 捲裝底片的晃動建議 對於多常晃動或晃動多久有許多相悖的建議. 我們知道一開始應該要先搖晃30~60秒, 但之後呢? 應該要每30秒還是每60秒一次? 每次要搖5秒還是10秒? 我們試著將這些令人困惑的情形有條理地列出來. 問: 第一分鐘你是搖30還是60秒? 答: 如果可以在5秒內就將底片完全浸在顯影劑裡, 那搖30秒就夠了. 如果超過5秒才能完全的將底片表面浸溼, 那就搖一分鐘. 使用越大的沖片罐, 這件事就越重要. 問: 接下來的分鐘數, 你是每30秒還是每60秒搖一次? 答: 這取決於總顯影時間. 如果你的顯影時間少於五分鐘, 那就每30秒搖10秒. 如果你的總顯影時間比較長, 那就每60秒搖10秒. 問: 接下來的分鐘數裡, 你是每次搖5秒還是10秒? 答: 我每次會搖晃10秒鐘. 5秒鐘不足以得到任何的移動或是瓦解流動. 要倒轉沖片罐的時候, 用雙手抬起它, 右手在上整個蓋住蓋子, 左手在下抵住底部. 雙手由身體往外伸並採順時鐘方向旋轉將沖片罐倒置. 再逆向轉回原始位置使得正確方向朝上. 應該只要兩秒鐘就能完成一次倒轉的動作. 下次要倒轉的時候, 用相反的方向旋轉: 由外往內朝你的身體並逆時鐘方向讓它上下倒置. 在放下沖片罐之前, 輕拍底部以去除氣泡. 總結來說, 我們建議使用沖片罐顯影時間超過五分鐘的一開始先搖晃30~60秒, 然後每分鐘搖10秒. 少於五分鐘的則30秒搖10秒. 排液 顯影後的理想排液時間為10秒鐘. 10秒鐘可以倒出大部份的顯影劑, 會剩下大概14ml在底片的表面或是被乳劑所吸收(以80平方英吋的底片而言). 增加排液時間到超過這個時間點並無法明顯的增加從底片釋出的顯影劑量, 但是卻會允許顯影持續進行並增加留下條痕的機率. 將水斑防止液加入到顯影劑內也無法顯著的改變這個情形. 如果使用沖片罐的顯影時間低於六分鐘, 那就應該要使用雙沖片罐系統. 第一罐應包含顯影劑, 第二罐則是急制劑或水洗. 在顯影完成前先將燈關掉, 然後將沖片罐的蓋子移除. 等到顯影完成時將底片拉出罐子外排液10秒鐘, 然後馬上浸入第二罐中. 如果使用水洗代替酸性定影劑的話, 則應使用流動的水至少一分鐘或是完整的換水五次. 這個方式將確保預防條痕以及顯影不均. 也可以用在較長的顯影時間. 最少的晃動 這個技巧在60年代被Geoffrey Crawley重新發現, 並且在80年代被Ansel Adams熱烈地採用. 它的目的是透過極端鄰邊效應的形成來提供最大的銳利度, 並且盡可能地降低亮部顯影. 這將使得極端亮部的細節比較容易被放相出來. 使用最少晃動的話, 一開始先連續搖晃60秒, 然後每第三分鐘搖10秒. 增加大概50%的一般顯影時間. 這個方法只應該被用來使用在顯影12分鐘以上的超稀釋, 非溶解, 高解析型顯影劑. Crawley建議FX 1跟FX 2增加50%顯影時間. Adams建議使用HC-110 1:90(from濃縮液)顯影18分鐘左右. 它可以用來處理頁片式底片的盆式顯影, 單張或多張被仔細的在晃動循環中分離. 亦或是特製的頁片式底片架. Crawley強調使用這個方法可以達成"有趣的內部反差與明銳效應". Adams則強調使用HC-110 1:90(from濃縮液)可減少亮部反差. 這是Adams唯一建議用來對現代底片降感顯影(contracted development)的技巧. 極端降感是最小晃動跟高稀釋的功能. 即使是全藥力(full strength)的顯影劑, 當搖晃極小, 就會因為對亮部顯影的抑制而有適當的降感作用. 立定顯影(STAND DEVELOPMENT) 立定顯影是一種仰賴於高稀釋顯影劑以及極端長顯影時間的技巧. 在一開始的一分鐘之後就不再晃動, 底片顯影時間長達30分鐘到數小時. 這個技巧在20世紀前期很普及並搭配glycin類的顯影劑. 相較於其他的顯影劑產生較少的條痕(streaking). 感光度增加是可以被預期的, 因為缺乏晃動抑制了亮部的顯影, 而暗部卻持續顯影. 有人因此預期高度的亮部補償. 但就實務上來說, 就現代底片而言得到的幾乎是正常的巨觀階段(macro gradation). 這是因為即使沒有外部的搖晃, 透過底片內層效應(interlayer effect)的晃動 提供了足量的新鮮與耗盡的藥水交換. 然而, 雖然巨觀階段維持正常, 微觀(micro)階段卻不是這樣. 這樣的結合加上放大的鄰邊效應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種類照片. 極端的邊緣(edge)效應以及些許光環效果(haloing)會偶發的出現在這種顯影方式. FX 2或 TFX-2稀釋比1:1(也就是半藥力工作液, 詳見第六章)是理想的立定顯影劑. 少量的metol避免純glycin的感光度減損,而glycin作為顯影主劑的存在抑制了條痕效應. 為了避免氣泡, 使用水來做兩分鐘的預濕. 然後將底片浸在顯影劑中輕搖60秒. 在沖片罐中處理捲裝底片的話則使用倒轉手法, 如果可以的話再使用旋轉棒. 確保這60秒要變換搖晃方向. 然後底片跟顯影劑就不要再去動了. 使用FX 2 1:1稀釋的話, 45~90分鐘是用來顯影中低感光度底片不錯的時間. 顯影時間結束後, 用流動的水水洗兩分鐘, 然後定影. 如果室溫沒有在68F/20C的5度溫差內, 沖片罐則應該被放在大的水浴裡來在 長時間的顯影下維持溫度. 精確的顯影時間對立定顯影比較沒有差. 至少10分鐘的改變才會有較大的不同反差. 立定顯影幾乎不可能過度顯影傳統底片, 而T粒子型(tabular))底片則比較敏感. 立定顯影是用來處理現代底片最安全的非主流技巧中的一種, 雖然在高感光底片上可能會遭遇到雙色霧化(dichroic fog). 維持使用在中低感光度底片, 並保持顯影時間在90分鐘內. ====================翻譯結束================================================ 下圖是幾年前用GSD-10顯影劑與立定顯影手法的成品 可明顯看到騎腳踏車的人周邊有光暈, 我想應該是文中指的光環效果(haloing) https://farm7.staticflickr.com/6006/6000920831_1518460343_o.jpg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oto/M.1452047441.A.A7A.html

01/06 12:09, , 1F
粉劑泡的確實不能使用最低藥量,倒是濃縮液狀的可以
01/06 12:09, 1F

01/06 12:11, , 2F
像是TMX/HC110,沖一張8x10只要100ml就足夠,搭JOBO也一樣
01/06 12:11, 2F

01/06 22:49, , 3F
大推啊,讓小弟這新手學到許多顯影細節
01/06 22:49, 3F

01/07 12:41, , 4F
推 很實用
01/07 12:41, 4F
剛發現藥水建議用量那節的開頭少寫了"100ml",竟然都沒人覺得怪怪的 XD 是否太少人在看或有興趣呢? 感謝以上幫推, 希望覺得有用到的人都可以回應一下. 一方面可以知道這邊還有多少人在關心暗房這塊, 另一方面可以評估是否有需要再繼續翻譯更多章節. 謝謝 :) ※ 編輯: addicted1020 (114.39.24.149), 01/07/2016 15:56:27

01/07 18:21, , 5F
技術性的文章還是要推一下 :)
01/07 18:21, 5F

01/07 22:14, , 6F
大推,真有耐心可以幫大家翻譯
01/07 22:14, 6F

01/07 23:25, , 7F
大推 感謝add大的精闢解說 建議板主M
01/07 23:25, 7F
精闢解說的是這本書,我只是幫忙翻譯 有一些因為化學或英文語意的關係,可能翻的不是很好 還請大家一起幫忙看看有沒有問題

01/08 07:33, , 8F
推一個,之後也想學自沖黑白。
01/08 07:33, 8F

01/08 14:11, , 9F
邁向自沖+1,感謝翻譯!
01/08 14:11, 9F

01/08 20:12, , 10F
100ml沒有不影響文章意思啊 :)
01/08 20:12, 10F

01/09 13:25, , 11F
推一個,之後也想學暗房
01/09 13:25, 11F

01/11 17:14, , 12F
推 長知識
01/11 17:14, 12F

01/11 23:53, , 13F
謝謝分享啊!!!
01/11 23:53, 13F
樓上好久不見,還有在嘉義嗎? ※ 編輯: addicted1020 (114.39.43.171), 01/13/2016 22:07:21

01/17 23:52, , 14F
01/17 23:52, 14F
文章代碼(AID): #1MZ7nHfw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