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到博漢區體驗Leica

看板photo作者 (青蛙愛豬豬)時間15年前 (2008/11/19 12:49), 編輯推噓15(15011)
留言2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屆我出生的年代,彩色相片已經普及。人手一機的便宜小傻瓜,加上一卷底片,以及蔚為 風尚的Konica、Kodak廣告詞充斥在生活裡頭。很幸運地,我得以從小便留下爸媽快門下 的身影。小小地觀景窗有他們對我的觀點,不是用於批判,而是單純用於紀錄小寶貝的簡 單想法。 最早對攝影開始建立理論和基本概念,當是在高中畢業到基督書院念輸的時候。因為念傳 播要上攝影課,所以從老爸那裡弄來Minolta一機兩鏡的單眼相機,就這麼練起來。那時 的單眼已經有相當不錯的電子性能,雖然吃底片,可是能選擇全自動對焦、快門先決和光 圈先決,甚至也有一些簡單的模式丟給AI去處理,像是人像或運動。 然而,隨著離開書院(莫再提),重考回到一般大學的懷抱。那時的學校有傳播科系,所 以儘管念的不再是傳播,還是能選一些傳播科系的課來上。靜態的攝影與動態的攝影,相 片與電影,一樣使用底片卻截然不同的感動。學習到許多,也經歷許多新鮮的快樂與挫折 。 研究所,靠打工費終於可以自己買單眼相機。在大環境和對傳統相機逐漸有所距離後,選 擇了數位單眼,Sigma SD14。這台機子使用的CCD號稱是最接近底片的,儘管有Nikon、 Canon等大廠,但內心莫名的被「最接近底片」這幾個字吸引,小朋友就出走了。 很遺憾,幾個月拍下來,我得不到我要的。所謂「最接近底片」終究意味著無法取代底片 。本來前陣子想換更棒的數位單眼,趕上全幅機的潮流。多少也是相信全幅能帶來更棒的 影像,以及更多的攝影樂趣。可是不論是當紅的D700,或是最新的alpha 900。動輒十幾 萬的機身加上鏡頭組,出來的東西依舊沒有以前傳統單眼的細膩,以及某種很難形容的銀 鹽味。 「與其花十幾萬,買一個拍不出我要的東西,還可能會被淘汰的數位單眼,不如回去熟悉 的底片世界吧」,一切都很自然,這樣的想法在腦海中冒出來,然後再也不願離去。 物換星移,Minolta已不復存,我也比過去有更好的經濟能力。當然,也「貪心」多了, 無論對於攝影出來的成品或器材。最終我難擋Leica的誘惑,開始尋覓適合所需的Leica機 子。 因為目前所進行的工作(算唸書以外的副業吧),我需要適合街拍、旅拍的相機。本來想 回頭走單眼,但是Leica的單眼比不上RF機的經典。對我來說這無關歷史,而是鏡片組成 結構對成像的影響,攝影的手感,以及低調的快門聲。另外,多少也是受到喜愛的攝影大 師,他們一張張藉由Leica所拍攝出來的偉大作品,讓小人心生東施效顰的願望。 藉由上網爬文和由熱心的網友們提供的種種資料,我抱著一堆二手與間接對Leica的認識 ,昨天親自跑一趟博漢區,一嘗體驗Leica RF機堂奧的滋味。 底下是一點個人小小心得,跟各位分享。不過,既然是個人,便可能有主觀上的見解。若 有描述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 Leica展售店 以前跑博漢區都是為了接觸數位單眼,儘管有經過這間店,始終被Leica新品和店家裝潢 感到與自身的格格不入,所以一直沒有進去看看。但因為網友表示裡頭的機子可以提供顧 客觸摸,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去走一趟。 基本上,展售店的店員服務態度很好,想看什麼他們都會拿給你看,只是新機的價格真不 是開玩笑的貴,而且有些老東西那邊也見不到了。譬如我很想入手的M6,那邊只剩下一台 紀念機,其他就是M7等其餘生產線上仍有產量的機身和鏡頭。當我表達我的需求後,店員 很好心的推薦Leica的經銷商,好讓我找到更多的M6。這種服務很合我的胃口,不會給人 一副在商言商的嘴臉。為此我打定主意,哪天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一定要來展售店消費 一下。 展售店推薦的經銷商,其實也是網路上版友們推薦的相機店,而我逛了三間。 日光 日光的店址比較靠近火車站一些。我去的時候老闆剛好不在,當我問到Leica,是一位自 稱是顧客的先生為我介紹。日光的二手品都用膠膜包起來,所以不是很方便拿出來觸摸和 感受。那位先生介紹的頗為認真,但似乎並非專業,所以對我而言所能得到的資訊很有限 。 佳鑫 這間店似乎蠻多人推薦的,裡頭的Leica二手品沒有包膜。顧客有需要,老闆娘(應該是 吧)會很熱心的解答,並拿出來讓顧客試用。這裡我試了M6、M鏡和R6.2和R鏡。在這裡大 致瞭解了RF的使用方式,特別是構圖以及搭配不同鏡頭在觀景窗中所不同的格線變化。 佳鑫有賣的東西還不少,裡頭還有6400dpi的底掃,唯一沒有的大概是底片。 文雅 文雅的位置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好,說真的我過去從沒見過這間店。可是這間店的老東西是 最多的,光是不同規格的M6就一大堆。老闆還給我看了他用M6配50mm洗出來的照片(哈, 看了照片有點解毒的效果,不知道是不是洗照片的問題還是怎樣,照片的銳利度有點不是 很能接受)。 大概因為老闆本身真的有在玩Leica,所以講解起來,至少我認為最為詳細。如何換底片 ,如何使用,一些機械結構老闆都有親自拿機子出來示範。還拿出一台M6配50mm讓我試用 ,讓我終於體驗到Leica RF機捕捉畫面和快門的感覺。 M機真的真的手感很扎實,好像拿著某種貴重金屬一樣。三四十歲以上的機子和鏡頭,使 用起來的感覺,無論是視覺和觸覺都感覺不到一絲老舊。這一趟走下來,真是叫人不對 Leica的品質心服口服。 話說二手品的價差還蠻大的,那天文雅老闆有拿出一組品相OK,使用完全正常的M6配50mm 銀鏡,整組賣五萬。說實在地,就入手Leica M系列的價格來講不算貴。還有見到一個幾 乎全新35mm F2的新鏡,售價六萬,價格也頗令人驚豔。 這一趟走下來,多少也對買Leica這件事感到放心,因為瞭解到Leica在台灣還是有固定的 消費族群和店家,使用與維修方面的問題似乎不用太擔心。相信入手後,會有更多機回來 這邊求教。 我相信有一天數位攝影的效果能達到底片的高度,但目前我沒有時間等待,畢竟是最近就 要使用的東西。也許有天底片真的會全部失去市場價值,可是在那之前,若能把手上的相 機和鏡頭盡可能燃燒它們美麗的光輝,當那天來到時,我想對熱愛底片攝影的人來說,也 將毫無遺憾。 http://tw.myblog.yahoo.com/zam-philia/article?mid=4164&prev=-1&next=416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77.128.114

11/19 13:11, , 1F
11/19 13:11, 1F

11/19 13:36, , 2F
推銀鹽魂 底片就是有種說不出的味道!
11/19 13:36, 2F

11/19 14:31, , 3F
我依稀記得LEICA所拍的在暗房放大時讓我瞠目結舌,8*10
11/19 14:31, 3F

11/19 14:32, , 4F
的細節居然幹掉同樣放8*10的哈蘇6*6所放大的影像
11/19 14:32, 4F

11/19 18:22, , 5F
樓上,有這麼神?願聞其詳
11/19 18:22, 5F

11/19 18:58, , 6F
哈蘇如果被反光鏡震動影響輸leica 不奇怪
11/19 18:58, 6F

11/19 20:55, , 7F
是阿,同樣上腳架的話,我想哈蘇仍佔片幅優勢
11/19 20:55, 7F

11/19 22:01, , 8F
文雅老闆的照片都是一般沖印店出的 看看就好
11/19 22:01, 8F

11/19 22:02, , 9F
真的要了解底片的質感 可以去達蓋爾看看
11/19 22:02, 9F

11/19 22:03, , 10F
或是東園街的光影暗房也很棒
11/19 22:03, 10F

11/19 22:04, , 11F
我也看過文雅老板的照片 我用mju2拍的好像都比他的好 :P
11/19 22:04, 11F

11/20 09:16, , 12F
當然放大就不行了,但是8*10的尺寸來卡接調比較豐富
11/20 09:16, 12F

11/20 09:18, , 13F
我用CF鏡,本來反差設定就高,真的想要感受來卡的好
11/20 09:18, 13F

11/20 09:18, , 14F
沒別法,請自己進暗房
11/20 09:18, 14F

11/20 15:30, , 15F
可能 Leica 在黑白上就是吃香一些
11/20 15:30, 15F

11/20 16:40, , 16F
身為學生又無經濟能力的我...這裡真是可怕地方 囧/
11/20 16:40, 16F

11/20 17:14, , 17F
樓上~~看看也行,我也是這樣過來的,雖然還是窮學生!!!
11/20 17:14, 17F

11/20 21:07, , 18F
leica老鏡在黑白上階調真的好(ASPH鏡略遜了些),哈蘇反差稍大
11/20 21:07, 18F

11/20 21:12, , 19F
至於細節...要勝過中片幅Zeiss鏡的好像不多@@
11/20 21:12, 19F

11/20 21:20, , 20F
老實說,我很痛恨LEICA就是有錢才能用的說法,其實
11/20 21:20, 20F

11/20 21:20, , 21F
我使用R50 F2很久的時間了,並且轉接在EOS機身上
11/20 21:20, 21F

11/20 21:22, , 22F
只要自己能夠掌握轉接的技巧,R50E55加鏡版本中古價也
11/20 21:22, 22F

11/20 21:23, , 23F
不超過10000,更有機會找到7-8000元的鏡頭
11/20 21:23, 23F

11/20 21:32, , 24F
我想用8*10來判斷輸贏是不合理的,我所要說的是同用8*1
11/20 21:32, 24F

11/20 21:33, , 25F
10的質感、暗部層次、接調,LEICA表現很好
11/20 21:33, 25F

11/20 21:33, , 26F
放更大時,那又是另依回事了
11/20 21:33, 26F
文章代碼(AID): #198vhCeK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