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移邊境 -- 美索影像展

看板photo作者 (肥了 囧)時間17年前 (2007/05/13 19:41),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cna.cycu.edu.tw/~rainboy/maesot/about.htm 關於影像展 緬甸內戰已經四十幾年,就在2007年四月又有零星戰爭,戰火是這幾年最接近Mae Sot邊境城鎮一次,距離只有一公里 。 Mae Sot是位於泰國西北部城鎮,緊臨緬甸只隔一條河流,多年來的緬甸內戰,緬甸 人為了逃離戰火翻山越嶺來到泰國Mae Sot鎮上,成為沒有國籍的難民。人數越來越 多,多數居住在Mae La 難民營的人,人數已突破四萬多人。 除了逃離戰火進入泰國的緬甸難民,今天更多是因為經濟因素進到Mae Sot。由於緬 甸經濟蕭條,緬甸人來泰國討生活,不過這些來到泰國的人,許多是沒有身分的人, 這群沒有身分的緬甸家庭,孩童教育問題顯得非常重要。 由於沒有國籍,孩童無法進入正式教育系統,只能依靠國際非政府組織提供教育,其 中也包含提供學前兒童教育的台灣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以及提供資訊服務的台灣 青年數位服務協會(YES)。 The Suspended Border of Maesot 影像展,沒有飛機槍炮,也沒有爆破場面,更沒 有像是史詩悲劇一樣的壯麗場面,因為這不是他們生活。他們貧窮,但是他們知足, 他們想回家,卻懸宕在此,就像是浮萍,以為自己有根,卻一生飄移。 此次展覽,將售出這些攝影作品,部份所得將捐贈給Mae Sot境內的 泰國達府邊境兒 童協助基金會。 線上作品集 http://cna.cycu.edu.tw/~rainboy/maesot/photo.htm 活動訊息 時間:2007年5月26日-6月20日 12:00PM-18:00PM (配合每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台北市遼寧街45巷29號1樓) 此次展覽,將售出攝影作品,部份所得將捐贈給Mae Sot境內的泰國達府邊境兒童協 助基金會。 作者介紹 吳逸驊先生 1972年出生於高雄,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所畢。曾擔任輔導老師,雜誌社採訪編輯, 誠品全球網路編輯、自立晚報攝影記者。 現為,自由攝影工作者,「路透社」、「亞新社」特約攝影記者,及台灣青年數位服 務協會常務理事。 作品:閃靈「登基十年」海報攝影,圖解社會學作者,泰國美索鎮Borderline攝影個 展。 攝影是時間定格,還是時間延續? 作者於2005年初到美索鎮,並沒有很深刻想紀錄些什麼,只是當一個觀光客留下一些 家庭相簿。當瞭解美索人們生活和社會背景後,覺得應該認真紀錄些事物,開始多此 往返思索應該如何透過相機表達所見的美索鎮,希望讓觀者看見我看見的。只是看見 不是全部,是一種可能,一種面向,剩下仍然需要觀者親自前往。作者認為攝影是時 間定格,也是時間延續。照片人物被時間凝結,卻可能在你我之間開啟另一種想像, 讓時間在不同時空再度啟動。沒有期待照片能改變世界,但相信人會改變,攝影只能 見證這些改變,而展出這些作品是對她們最後的承諾。 Gaze You & Me http://jameson.sogi.com.tw http://cna.cycu.edu.tw/~rainboy/maesot/love.htm 穿越邊境.愛無國際 文\吳逸驊(自由攝影者) 在泰國北部的美索鎮(Mae sot),是泰國和緬甸邊境城鎮中重要的兩國經貿地區, 其中最為台灣人知曉的是緬甸玉和寶石,美索鎮上是緬甸玉的交易重心,許多來自泰 國和台灣公司都在此批售。其次紡織業,是美索鎮第是二重要的經濟活動,許多紡織 工廠設在鎮上,提供當地就業機會。 然而,勞工密集的紡織業和其他勞動工業,雇主為了低廉的工資而大量聘緬甸人,讓 相窮困的緬甸人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偷渡來此工作,因此鎮上有許多非法的緬甸移工, 為了躲避警察的查緝,沒有行動自由,更無力抵抗雇主無情的剝削。 緬甸人是美索鎮上為數頗多的一群人,除了現在經濟的誘因來到泰國,大部分是因歷 史的緣故流亡到泰國,這群緬甸人多是原住民--甲良族(Karen)。 緬甸之前是英國殖民地,當英國人撤走之前,曾經答應協助甲良人建國,然而卻一走 了之,但甲良人還是成立自己國家,有國旗、有國歌,但緬甸軍政府上台後,對於這 群甲良人實施武力攻擊,與甲良軍發生內戰。 內戰開始,許多甲良人翻山越嶺穿越邊境來到泰國,成為難民,泰國政府為了集中管 理這群甲良難民,設立了大大小小的難民營,其中Mae La營為最大,人數至今已經有 四萬多人。至 今緬甸軍和甲良人建國軍隊的戰火不不曾間斷,甲良人為逃避戰火,在國際人道組織 協助下,逃離家園來到泰國邊境,尋找暫時落腳之處。 不過,泰國政府對於「被關在」營裡的難民採「放任」政策,只重管理,例如禁止難 民營的居民進入泰國。在泰國政府沒實質幫助下,難民營中的物資、教育、學校、醫 療等等,都由各國非政府組織(NGO)所提供,包含台灣的NGO組織台北海外和平服務 團(TOPS)。 在難民營外的美索鎮上,也有同樣問題。許多來自緬甸人,渡河來到鎮上討生活,他 們往往不是一個人前來,而是一家子都來了,甚至一個家族,有些人是拿偽照身份, 有些是合法而來。無論哪一種方式來到美索鎮,窮是她們的共通特點。住在竹造高腳 屋,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吃飯不配菜是平常生活。 大人們白天忙工作賺取非常微薄的工資,小朋友們則無所事事到處玩樂,一些NOG發 現此問題,開始籌措資金建立一間間移工學校,並訓練當地人為老師,讓這一群小朋 有亦享有教育權。只不過這些棲身在各個社區的移工學校,只能提供學齡前和小學的 教育,小學畢業後的學生就學就出現問題,因為她們並沒有泰國身份,無法進入正式 教育體制受教。 這些沒有身份又窮的緬甸人,生病也無法到鎮上的公立醫院看病,往往一些疾病能拖 就拖,或者尋求民俗醫療協助。 同樣是緬甸甲良人的辛西雅醫生(Dr. Cynthia),隨著她同胞流亡到美索鎮,鑑於 醫療問題的嚴重,成立了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開始對在美索鎮上沒有身份 的緬甸人、甲良人提供免費的醫療,不僅如此,梅道診所也訓練許多背包醫療隊,回 到緬甸戰火區,為甲良村民提供醫療救助。 此一行動被世人所知,來自各地的資源提供協助,各國的醫療人員、醫生等進駐梅道 診所當起志工,來自台灣的廖醫生也曾在此服務一個月。 還有一群台灣中原大學學生組織組成的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利用寒暑假時間,在 各個學校從事數位教學,讓學生認識、學習電腦基本功能、使用數位相機拍照等,同 時也從台灣帶來許多台電腦送給偏遠學校,以期縮短數位落差。 台灣人進出美索鎮是黃種人中最為頻繁的國家,無論是當短期志工或者觀光旅遊,台 灣人已在美索鎮上建立了名號。這要歸功於TOPS泰國領隊SAM和前總領隊良恕的長期 的努力耕耘,感動許多台灣人前往貢獻棉薄之力。 不過,美索畢竟不是觀光客所到之地,鎮上休閒旅遊並不發達,頂多是一些PUB或者 舞廳等夜生活供當地人消費娛樂,外地來的旅客多會到邊境市場逛街。邊境市場是距 離緬甸最近的觀光市集,只隔一條河就是緬甸,因此不少緬甸人渡河而來,甚至居住 在界河中間的沙洲,緬甸人運來水產、雜貨和香菸,兜售給觀光客,或者幫人搬運貨 品賺取工資。 而對於台灣人來說,特地從曼谷機場搭八小時車來到美索的人,一定是被這裡某些人 、事、物所感動,而觀光旅遊變成格外的收穫。在國內政治混亂,國家認同出現分歧 之時,台灣在泰國美索鎮上早已走出一條路。台灣不是沒有國際空間,非政府組織的 努力和台灣志工的打拼,台灣人在美索鎮上早已印下無法逝去的痕跡了。 -- Ptt2: 城市之戀 --> 文教專區 --> JustReadClub 書香 ◎一段愛與閱讀的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11.141

05/21 02:15, , 1F
國定假日休館意思是週休二日有休嗎?
05/21 02:15, 1F

05/21 02:18, , 2F
我覺得自己好像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耶...但我真的有疑惑...
05/21 02:18, 2F
文章代碼(AID): #16HlbX-r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