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

看板pet作者 (暖暖)時間19年前 (2005/09/04 10: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們的島》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index.php?XPAGE=CONTENT&XPAENO=175&XPBENO =309 流浪動物除了被撲殺、被禁錮、被收容、送出國之外,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緊急動物救援小組,十年來所救過的狗就超過了三千隻。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公共電視台記者楊蕙萍/報導】 製作緣起 談到流浪動物,印象大概是斷了手腳髒臭的受虐景象,或者翻著垃圾堆,成群結隊的出沒 在公園巷道或空地。我們看見愛心媽媽餵食,也看見居民對流浪動物衍生的環境問題產生疑 慮。如果依照法令,只要流浪動物超過七天無人認領,就得面臨撲殺的命運,這是最直接最快 速的方式,但是是不是最有效呢? 於是我找了北中南的流浪動物收容團體,尋找在流浪動物的處理上,他們採用的途徑。我 想提供一些對待流浪動物的方式和思惟。 你可以不喜歡動物,可以不養牠們,但也可以看看另一種對待生命的方式。 採訪側記 從時間的橫切面記錄到地點的縱切面訪談,除了了解流浪動物的狀況,也碰上公部門人事 交接的變數。 流浪動物的議題不討喜,動輒得咎。採訪過程吃了幾次閉門羹,也碰了不少釘子。每個流 浪動物的保育團體,都有他們一套思惟,甚至對其他團體的作法,不表認同。我不想澆熄任 何一個人的熱情,或選擇單一呈現的途徑。畢竟在尊重生命上,無論是國內戶國外義工,都 有共同的信念。 每個團體採用的「方式」的不同但不一定需要對立。身為媒體工作者,我也不可避免的必 須提出觀察和看法,畢竟議題是需要討論,如果民間團體如此費盡心力去搶救,公部門又能 否藉這股力量去進一步整合? ============================================= 下午四點鐘,我們遇見了張悰愷和魏媽媽,騎著摩托車穿梭在車陣中,今天我們將跟著她 們的腳步,走訪不一樣的台北。 燒臘店的雞鴨脖子、隔夜的麵包、還有飼料,一下子就把魏媽媽摩托車塞滿,她的工作就 從這裡開始。 這隻小黑因為被車撞,倒在路旁奄奄一息,魏媽媽把牠帶給獸醫蘇煥中急救,暫時保住了 一條命,不過狀況還沒解除。 人和狗之間的接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從東亞的狼說起,但是經過千百萬年的演變,人和 狗的關係,有緊張和諧也有對立。 捕狗、獵狗的行動在台灣各個地方上演,進入收容所後流浪狗命運並沒有因此改變,經過 七天後,如果還是沒有被人認養,一樣也得面對撲殺的命運。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每捕殺一隻流浪動物需花費近五千元。台灣犬隻總數量接近170萬,民 間估計沒有絕育的流浪動物數量超過140萬,但是犬隻結紮絕育卻不是行政部門施政重點的 目標,於是捕捉仍然是民眾對待流浪狗的直接方式。愛心媽媽每個禮拜固定去收容所認養 結紮,鬼門關前搶救來的流浪狗,但是這樣並沒有辦法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於是我們看見市區一處私人收容所,鐵皮搭蓋的房舍裡住了一百多隻流浪狗,裡頭不乏狼 犬、獒犬等名犬,不過現在這些狗不只一點都看不出來價值和地位。還要擔心到處跑被捕犬 隊抓走,負責照顧流浪狗的黃媽媽,乾脆自己就住在這裡,我們還沒來得及探討人狗共處一 室涉及環境健康問題,這個收容所已經要被拆除,一百多隻流浪狗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 星期六上午,張悰愷和sean等國內外的義工開著車前往中部一處山區,和市區收容所相比 ,山上比較不受注意。 這個山區收容所,空間大、地點隱密,共收容一百多隻狗,數量持續增加中。園主透過張 悰愷的介紹,找到這群來自國內外的義工,讓他們能上山幫忙打掃整理。 這六隻因為叫聲太大,聲帶被割掉的狗,被放置在一起,自成一個群體。看著牠們張著嘴 ,卻發不出聲音。我們不禁要問,這不會汪汪叫的狗,牠還算是狗嗎? 雖然在山上流浪狗的伸展空間大了,卻仍然沒辦法杜絕被遺棄的命運,使得山區的流浪狗 園,數量一直增加,義工們除了打掃也要協助整地,以便建立新的犬舍。 看在負責連絡國內外義工的張從愷眼裡,搶救流浪狗的工作是不分國籍。 我們再往南到高雄。 倪兆成是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的大隊長,比起先前的愛心媽媽們。這個救援小組固定合作的 是三個人,分別是倪兆成、他的太太陳老師,還有他們的兒子倪京台包辦了動物救援、海內 外聯繫和網站架設的工作。 這個動物緊急救援小組麻雀雖小,但從他們手裡搶救回來的狗,十年來超過三千隻。 通常會動用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出動任務的狗,狀況也不會太好。倪兆成這幾年救援經驗, 累積的捕獸夾都成了血淋淋的證據。 金屬探測器成了倪兆成救援任務時,必須帶的輔助工具,每一個捕獸夾記錄了一個生命, 雖然十年來,動物緊急救援小組透過各種方式認養,但是,傷殘的動物,卻總是無法得到更 多關注。 三年來高雄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已經送了20多隻狗到美國,陳老師透過e-mail和照片追蹤這 些狗的後續,也繼續推展「民間交流」的合作模式。 這天,四隻流浪狗將搭機前往洛杉磯,流浪狗中途之家的媽媽,依依不捨的到機場送行。 路過的旅客知道這些狗要移民去美國,總是讚嘆的說牠們好狗命。 牠們真的是好狗命嗎?我們在撲殺、在禁錮、在收容,在搭機出國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 選擇?流浪動物,牠究竟該往哪走? 曾小姐是桃園鍾愛一生流浪動物協會的義工,也是動物收容的中途之家,每隻送到她這裡 的狗狗,都做完訓練矯正。 曾小姐為了收容十幾隻狗,特別租了三層樓,讓有地域性的狗可以分區管理,除了加強流 浪動物的訓練,義工們引進國外TNR制度,試圖在捕捉安樂死或認養之外,尋找另一種方式, 讓流浪動物更有系統的管理。 這天,這隻出生四十天的流浪貓,找到了認養的主人,但是還有更多流浪動物卻依然等待 關愛眼神。 楊惠雯擔任認養義工已經一年多,她說:民眾心態往往決定了流浪動物的未來。看起來像 穿白襪子的狗,在台灣民間的看法裡卻是不吉祥,會造成家破人亡的象徵。 不同的文化觀點,造成台灣的流浪動物每跨一步,總是得過重重考驗。反觀德國,當地有 八百萬隻狗卻沒有捕犬隊,德國法律規定,遺棄犬隻要繳相當於新台幣九十萬的罰款,嚴重 虐待犬隻可以判兩年的有期徒刑,但在台灣呢? 收容所成了棄養動物的合法管道,也因為各個單位權責分工,使得屬於動物防檢局管轄的4 2個公立收容所,只負責收容的工作。鄉鎮公所的建設局、環保局、清潔隊負責捕捉,至於 農委會主導訂定的動物保育法令,但仍然欠缺實際的執行效果。雖然公部門各司其職,但 諷刺的是,流浪狗收容超過七天就安樂死,卻是各個單位都有的共識。 流浪動物在十字路口,該往東往西往左或往右,民間團體嘗試著各種可能,用收容結紮放 養以及由國外人士認養等方式,但這終究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可能,在尋求各種管理方式之 外,尊重生命的觀念或許是處理這個棘手問題的根本原則。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320集「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本集將 於9月5日週一晚間10:00~11:00播出,當週三上午10:00~11:00重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70.185
文章代碼(AID): #136c5VqL (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