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PNN文章-白髮與黑髮的省思

看板pay_home作者 (草莓糖)時間13年前 (2011/06/10 10:4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eacher 看板 #1Dy6On6r ] 作者: berrysuger (草莓糖) 看板: Teacher 標題: [轉錄] PNN文章-白髮與黑髮的省思 時間: Thu Jun 9 14:20:31 2011 在臉書上看到朋友轉貼這一篇PNN的文章 看完之後有點驚嚇 貼過來大家一起看看...... ------------------ 出處:http://pnn.pts.org.tw/main/?p=28032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總是讓人特別的難過;關中痛失愛女的新聞,每天每天地播著, 也讓人不能不時時去想它。 想著想著,總覺得媒體的報導有些不妥,但又說不太明白; 再想一想,就覺得有些想法還是應該說出來讓大家參考:整個社會都被帶著往一個方向走 ,即使不去爭論這方向的是非,單就民主社會應有的「多元思維」原則,似乎也總要有人 願意充當「屋簷上的那隻烏鴉」(註)。 當然,針對這個不幸事件的任何議論,都有一種危險,就是或多或少地可能傷到生者的感 情—真希望下文可以避免—因而被批評為太沒有同理心;所以,也許還是明哲保身什麼話 都不說的好。但我思之再三,總覺得逃避不是辦法;只希望讀者相信如果有些話沒說好, 那絕不是我的本意。 先說一開始的時候,各媒體都把焦點放在關妻「請求全天下的兒女不要傷害父母」;這本 是傷心人傷心之極的話:既挽不回自己的女兒,就轉而勸導其他的年輕人珍惜生命。但同 樣的畫面連看三次之後,你難免會去想,這種請求,真的有用嗎?特別是當大家一廂情願 地認定它有益世道人心的時候。 有道是,螻蟻尚且貪生。一個人會走上不歸路,一定是遭逢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困難,面臨 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陷入了常人不能想像的某種絕境;在這種情況下,愁腸百轉、反 覆掙扎,幾經試煉,才終於到了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捨棄的地步,這時候,他哪裡還有餘 力去想到父母,或任何自己以外的其它人的感受? 所以,無論是父母,或任何人,想要用自己的悲痛與難過,去換回他求生的意志,如果不 是太過天真,就是,未免把自己看得太大—這絕不是在批評當事人(他們怎麼說都可以理 解),而是在分析媒體到底傳達了些什麼:什麼道德,恩情,是非,社會的評價等等,都 必須在人還活著,或想要活著的條件之下來說;如果人已經死了,或決心要死,再講那些 ,豈不是有些反諷? 或曰,傳統的孝道觀念正是這樣要求子女的,然而,人們引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 那套說詞,通常是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勸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身體、善自珍重;而一 旦面臨生死交關的重大抉擇的時候,再把父母抬出來,似乎就有一點—不知要怎麼形容— 有一點不搭調?甚至—會造成反效果? 讓我們設想一種情況:一位母親發現孩子近來非常消沉,憂心之餘,就把他叫來訓勉:你 看看電視上怎麼說的?你可不要也做出讓我傷心的事;你猜,這孩子心裡會有什麼反應? 不敢說他不會就此幡然悔悟,但更可能的是,他會想,我已經應付你一輩子了(雖然在我 們看來,那一輩子也未免太短),難道連我的命我都無權處理,還要由你的傷心來擺佈? 中國人喜歡說:愛之深,責之切;但我總以為,用「責」來表現「愛」是很吊詭的事:愛 的要義,應該是關懷,理解,以所愛者的需要為重;但責的本質,是權威,要求,以責人 者的標準和價值為依歸。如果我們真心愛護年輕人,要勸戒他,幫助他,我們的重點應該 是放在他的身上,例如,肯定他的能力與價值,又因為這些能力與價值是如此之可貴,以 至理應妥為發揮等等;反之,如果以自己的失望或期待為理由,那就是把重點放在自己身 上,在真實的親子互動情境裡,似乎不是那麼適宜。 其實,對此關中也隱約有所體會。他特別說到:哭歸哭,怨歸怨,但他永遠不會「責怪」 女兒,對她只有無盡的愛(五月十日聯合報);只是各媒體連番累牘只摘最刺激的話來報 導:「爸爸從沒有讓妳失望過,妳卻一次就讓我絕望」「妳這一跳,把爸爸從天堂摔入地 獄,把爸爸的一生從彩色變成灰色」「妳能想像爸爸面對這一事實的感受嗎?」「妳這樣 讓我怎麼活下去?」…這些錐心刺骨的話,哪一句不是「責備」?哪一句不是「質問」? 甚至連自己以後的死活都要由這個小孩來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有誰會真的注意到一位父親最真實的心聲?那最真實的心聲絕不是責備, 而是悔恨:「妳為什麼不向爸爸訴說妳的心事呢?為什麼妳竟忘了妳我之間救難救急的 SOS?」、「這次為什麼沒有讓爸爸救妳呢?妳忘記我了嗎?妳不再相信我了嗎?」這些 最感人,對父母最有啟發性的話語,有一個特點:每一句都是疑問,而每個疑問的背後都 隱藏著值得追究的解答;但在只求煽情,不重理性,更對真相沒有興趣的媒體操作下,又 被簡化成另一種責備:除了責備「傷了我的心」,還要責備她「竟然不向我求救」—以致 於那位監察院長也趁此跳出來指責「跳樓等於是最不珍惜自己的行為」,讓人不能不想起 他教人夫婦「行為」的笑話。 總之,中國那一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下一代要對上一代負責」的觀念,只能讓一 代不如一代,讓文明不能進步,甚且還要倒退;我們今天既然能擺脫中國在政治上的統治 ,恐怕也要努力擺脫中國文化在思想上對我們的統治。讓我們時時保持頭腦清醒,發展批 判能力,把中國文化中的那些糟粕,徹底從台灣人的心裡清除出去! (註:胡適有名為「烏鴉」的詩:「…站在人家屋角上呀呀的啼…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喜 歡…」) ※ 作者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本文同步刊登在人本教育札記六月號。 ※ 本專欄內容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53.28 berrysuger:轉錄至看板 Education 06/09 14:21

06/09 14:52,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看完文章的感覺.,但我真的覺得
06/09 14:52

06/09 14:53,
難怪我無法變成人笨阿
06/09 14:53

06/09 17:08,
說實在很難耐心的一個字一個字看完~ 結論要怎麼做?
06/09 17:08

06/09 17:38,
歷史就給了他反證了啊 一代不如一代 有嗎? 胡說八道
06/09 17:38

06/09 17:56,
如果這是發生在這位作者身上~他不見得有智慧去處理~
06/09 17:56

06/09 17:57,
說的容易做的難~竟然說的那麼理想化~請下凡救救蒼生
06/09 17:57

06/09 17:58,
更正~事~抱歉打錯
06/09 17:58

06/09 18:18,
我真想寫篇回覆給史英 他注重孩子的人本
06/09 18:18

06/09 18:19,
但沒注重家長的"人本" 人本 顧名思義 以人為本
06/09 18:19

06/09 18:19,
父母也是人 他們也會犯錯
06/09 18:19

06/09 18:19,
立意是好的 但是不得不說...贅詞有點多XDDD
06/09 18:19

06/09 18:20,
另外人走上不歸路 就是他完全都不在乎
06/09 18:20

06/09 18:21,
心病需要心藥醫 關中女兒已經三十好幾
06/09 18:21

06/09 18:21,
我想他女兒瞭解這個問題 心結只有自己解
06/09 18:21

06/09 18:38,
d大要不要真的寫一下阿...這一篇我實在邊看邊皺眉~"~
06/09 18:38

06/09 18:39,
但文筆不佳寫不出個東西...
06/09 18: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53.28

06/10 19:46, , 1F
第一次很想罵史英= =
06/10 19:46, 1F

06/10 20:05, , 2F
覺得他說的沒有道理??
06/10 20:05, 2F
文章代碼(AID): #1DyOHDjy (pay_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