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調玩轉P系列-MSI Summit E14 EVO A12M測評

看板nb-shopping作者 (nbcaffeine)時間1年前 (2022/11/25 20:55), 1年前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隨著最新一代12代處理器的推出 混合式架構讓我們看了到x86處理器也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 首發是H45/55的機型 無論在桌機或是移動端 也擠了很大的一管牙膏 測試資料的整理可以看先前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49755805.A.27D.html 以及前一篇開箱文Legion 5 pro(Y9000P)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60199934.A.560.html 而後續接力的機種則是P28(TDP 28W)及U(15W及更低)的機器 最讓人期待的部分是 能否在高攜帶性的機器上有一樣亮眼的表現 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正題吧 ------------------------我是分隔線----------------------------------------- 這次一樣收到Intel的邀請 借到MSI Summit E14 EVO A12M的機器幫大家測試 https://i.imgur.com/tuPNzYi.jpg
有請可愛斧頭鯊<3 先上規格 CPU: Intel core i7-1280P(6P+8E/P-core max 4.8Ghz 24MB cache) Graphics: Intel® Iris® Xe graphics (96EUs up to 1.45Ghz) Memory: 32G LPDDR5 4800 Storage: 1T PCIe gen4 x4 Monitor: FHD+(1920*1200) 16:10窄邊框 100% sRGB IPS Battery: 70Wh Network: Intel killer AX Wi-Fi 6E w/ BT5.2 OS: Windows 11 pro IO: 全功能type C(w/ TB4 PD DP) *2 + Type A USB3.2 Gen2 HDMI 2.0(4K 60hz) TF卡槽 音訊孔 Other features: 鏡頭硬體開關(關閉後無法啟用攝影機) 指紋辨識 IR 紅外線視訊鏡頭 TPM2.0 Tile筆電追蹤技術 Tobii aware 防窺機制 重量約為1.46公斤 ------------------------我是分隔線----------------------------------------- https://i.imgur.com/CGykUgb.jpg
https://i.imgur.com/qSiIqDP.jpg
外箱包含變壓器與機器本體外盒 打開外盒筆電外是塑膠膜包覆這有點奇怪 C面有放一張纖維布 鏡面螢幕 https://i.imgur.com/Df2eowE.jpg
白光背光鍵盤 手感算很好 電源鍵有設計較大阻尼防止誤觸 鍵盤配置算很合理 尤其是方向鍵部分 深得我心啊 觸控板也非常大 快捷鍵部分fn+F12可以直接將螢幕顯示畫面翻轉 可以想像demo非常好用 空白鍵 右側alt有一個\ BIOS裡可以根據習慣跟alt對調 加上天面印刷 提過滿多次了 真正可以在黑暗中使用 算是很用心的鍵盤 電源鍵部分可以考慮學ASUS 將del放至右上角 電源鍵左移 畢竟使用頻率高多了 比較有缺憾除了電源鍵外 個人滿習慣menu鍵(約等於滑鼠右鍵) 不過這比較屬於個人偏好 https://i.imgur.com/27GgLSo.jpg
https://i.imgur.com/ELfvpbl.jpg
至於IO部分 通過EVO認證的MSI Summit E14 EVO A12M當然也支援TB4 https://i.imgur.com/AQwqTbT.jpg
也砍掉了DC孔改以PD供電的方式 配備65WPD變壓器 還算是小巧好帶 但瓦數明顯不太夠 這在後面會提到(滿載最高功率約需95W) 兩個全功能type C 但如果一孔充電 就有點捉襟見肘 可能基本配置變成需要準備TB4的hub 但就與攜帶性相違背 以我個人使用習慣來說 手邊裝置還是type A裝置為主 只有一個口是有點不夠用 從拆機看起來是有機會再塞一個type A的 無線網路部分也是EVO標配支援Wi-Fi 6E 以及vPro技術 有興趣的可以google https://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ducts/docs/wireless/wi-fi-6e.html 最大差異是有額外通道可用 最大速度更高 也更穩定 因為已經有更厲害的大大發過測試文 一樣的地方就直接引用帶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1&t=6684839 主要著重不同的地方 或是我認為可以補充的會再介紹 ------------------------我是分隔線----------------------------------------- https://i.imgur.com/el6ppEd.jpg
背板上有電池重設鈕 也算是微星一直以來的堅持 除了防止拆機 誤觸短路燒機器外 進水等緊急狀況下也可以斷電 https://i.imgur.com/GjYBfe0.png
手邊的機器不能拆 所以先引用文章內的拆機照 背板螺絲移除後就可以拆開 可以看到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散熱模組 比較特別的是雖然是串燒的散熱器設計 但冷區(鰭片)坐落在兩個熱源中間 也就說可以預期 熱量不會穿過另一晶片而互相加熱 但似乎就算不帶顯卡的版本散熱器熱管也是一樣延伸到顯卡側 這樣的熱管配置是可能讓效率變差的(末端不是冷區) 單看可選規格面 解熱功設計落在28W+45W(3050ti MaxQ?)用來解i7-1280P應該是綽綽有餘 其次機構有個細節 在左右IO部分都有設計鋼片加固 這也是算很用心 可以避免插拔而鬆動 延長壽命 但具體效果尚待時間驗證(or原廠插拔次數測試數據) https://i.imgur.com/WqhLFCn.png
螢幕的部分 採用16:10比例窄邊框FHD+(1920x1200) 鏡面螢幕 支援HDR 型號BOE0A42 16:10螢幕的好處應該不用多說 更大的視窗使用空間 意味著可以有機會有更好的效率 螢幕可以單手開闔 這基本上也是標配設計了 轉軸部分採用舉升式轉軸 也就是螢幕打開的時候機身會被略為抬起 這樣的設計固然可以降低風扇系統阻力 增加流量 提升散熱效率 也可以讓打字角度更舒適 已經很多家機器都在使用 開合角度雖然文案都是標榜180度開合 但實測感覺是差一點點 https://i.imgur.com/epTKWj1.jpg
https://i.imgur.com/ogB9vgc.jpg
個人用起來認為轉軸角度設計不足 造成螢幕全開的時候並不能貼平桌面 我自己感覺是一般應用場景 很容易在螢幕開到底的時候下意識想下壓到底 最終導致機身被舉起 而全部受力都將在作用轉軸鎖點上 C殼的鎖點可能足夠粗壯 但A殼上的應該是很容易爆 加上窄邊框 希望MSI轉軸鎖點有好好設計 這樣想起來是有點荒謬的 機構工程師在CAD沒發現 打樣機的時候也沒發現嗎 說實話整台機器的質感 設計都不錯 有些小細節就有那麼點怪怪 但整體看下來還是很不錯的機器 以上是機器外觀硬體的部分 由於規格部分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大容量電池 先放在這邊講 搭配72Wh 不難發現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級別 又是放在14吋比較小巧的機身內 如同機械革命最近的模具 或華為MagicBook(這台後面會提到) 都算是對應的競品 相較於56或48Wh 算是非常好的電池容量 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性能釋放 實測有45W ------------------------我是分隔線----------------------------------------- 最核心的效能 在之前的12700H等測試 我們已經大概知道跑分跟功耗的關係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49755805.A.27D.html 不過沒有帶功耗溫度就是耍流氓 而在探索功耗極限之前 先完整了解一下究竟1280P的性能可以到什麼程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NP-dG3DQc&t=320s
可以先參考YT極客灣的分析 ※有關9:45提到的SA功耗 在後續的影片中也有討論到核外設計的影響 https://youtu.be/Z0tNtMwYrGA
※Magicbook上的測試YT沒有 只能移駕強國網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U4y1R7zv/ 雖然說贏過11900HK有點張飛打岳飛的味道 但確實1280P的性能潛力是不可小覷 ------------------------我是分隔線----------------------------------------- 目前市面上機器大致上原廠也會分為 高效能、平衡、省電 的模式 大概八代後通常都是透過DPTF(動態平台熱管理架構)在軟體面調整TDP來實現 這台Summit E14 EVO 則是分為AI智能 高效能 平衡 靜音 超級省電 實際上從hwinfo讀到的數據 對應的PL1/PL2對應的分別是 高效能:65W/80W 平衡:28W/64W 靜音20W/28W 超級省電12W/15W AI調控則是預設20/28W 如果偵測到高附載的程式會自動拉到28/64W 甚至插電下會到高效能(60/80W)的功耗設定 也可以在控制中心加入需要高效能的應用程式 很類似大家熟悉的NVIDIA的控制中心 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有點動態適應的味道 在適當的負載下調整功耗區間 這在過去單一SoC可能效果不明顯 但在混合架構下的威力就出來了 https://i.imgur.com/QfJO1Zz.png
https://i.imgur.com/Oc8lRsr.png
https://i.imgur.com/UjTJK6b.png
https://i.imgur.com/NwKmTGT.png
說到性能模式調整就不得不說一下MSI的控制中心 這台MSI Summit E14 EVO A12M內建MSI Center Pro可以設定滿多東西的 除了設置性能模式外 高效能還可以設定風扇轉速 當然也有強冷功能 這台可是商務機阿(X) 不知道有沒有鍵盤快捷鍵開啟 供性能控玩家使用 https://i.imgur.com/ivsO4Wh.png
https://i.imgur.com/Ry6c35T.png
也可以設定電池充電模式 內建電池校正 就連喇叭、風扇音量都可以根據背景噪音自適應 只能說真的是越來越智能 https://i.imgur.com/8eM44ej.png
https://i.imgur.com/0ltnCkf.png
https://i.imgur.com/fIShxSt.png
https://i.imgur.com/bzeHrcj.png
除此之外 標配的控制中心可以開關功能 軟體內鍵一鍵釋放記憶體 這過去是需要第三方軟體如system care才有 原廠開始重視記憶體釋放 當然也是可以讓消費者不用暴露在資安風險中 有點Android手機的味道了 這件事情最先做 或是目前做的最好的應該是華為Magicbook 搭載的magic os on windows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R4y1c78F 也就是不單單從軟體層面 而是更深化到硬體架構 達到更好效能 與更好續航 這放在最後講吧 而說到記憶體 其實可以看到DDR5記憶體測試的結果 延遲都是相當高的 個人認為除非DDR5有更低延遲的產品 當然成本是個問題 徒有高頻卻有高延時 在移動端沒有那麼多選項參數可調 以及夠多的高性能產品可更換時 DDR4應該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依然不違背往高頻走的趨勢 但在筆電端的限制需要考慮的因素會更多 ------------------------我是分隔線----------------------------------------- https://i.imgur.com/nyVTBYd.png
回到這台機器的部分 身為散熱性能控的我 當然要先測試一下機器的散熱性能 稍微遺憾的是或許是封裝或TIM的問題 這顆1280P再次面臨了高溫的窘境 這樣的高溫並不是在特別高的負載下產生的 實測大約28W內 就有機會超過95度 進一步導致機身非常的燙 甚至風扇會有狂轉的問題 不太能當”laptop”使用 而關閉負載後溫度幾乎是瞬間降到60內 就進一步說明 問題應該是出在晶片端而非鰭片端(eg灰塵堵住出風口) 高溫這點不得不說 這台機器的定位而言有些可惜 不過TIM部分 要解決熱傳瓶頸也提很多次了 用的也廣泛的液態金屬 或是其他原廠用的很多的相變的7950導熱貼 說實話以這台機器目前的定價(40K) 我認為無傷大雅 畢竟散熱器的潛力就在那邊 https://i.imgur.com/4I6wEyV.png
基本上測試結果顯示 在性能模式下 使用prime95燒機 80W約只能持續數秒 而後會降到60W左右 最後穩定在30W出頭 而整機功耗讀到的數值大約是CPU功耗+15W 也就是說峰值功耗會到95W 這時候電池是會參與放電的 不確定是不是為了壓低變壓器重量或是成本考量 65W顯然有點寒碜 不過相比於GaN變壓器一般直接限流 MSI這樣的設計也還OK 一方面往好處想 可以幫助性能釋放需求高的使用者(通常插電使用)活化電池? 不過依然建議選配100W以上的PD變壓器 或是跟lenovo一樣使用135W私人協定PPS 整體效能釋放會更穩定 BTW最近140W變壓器算是新主流 單孔100W不會被分走 還可以支援28V5A的PD3.1 至於長時間性能的限制在30W 推測是供電跟不上 加上基板溫度太高 電感退磁 一樣稍嫌可惜 https://i.imgur.com/Lb463po.png
再來開啟風扇強冷後 溫度可以維持在最高91~95度 不過風扇非常吵 https://i.imgur.com/mBllInj.mp4 系統功耗也變高(大約是CPU功耗+18~20W) 顯然長時間高負載不是這台機器預設的運作狀態 但是很有潛力的 https://tinyurl.com/nbcCPUrankR20 而在電池模式下 高效能模式的TDP被限制在28/64W 效能與我自己的S2 Air R7-4800H插電的表現接近 或R7-6800U效能表現 電池放電功率最大有近70W(也就1C放電了!) 長時間放電功率約落在35W 對應CPU功耗約有25W的性能釋放 至於在超級省電下 TDP 12/15W下散熱基本上沒壓力 大約是R3-5300U/i5-10400H的效能 靜音模式下15W/28W下相較超級省電略有提升 接近11370H效能 平衡模式下20W/28W 大約是R5-5500U/i7-10750H的效能 最大電池放電42W 散熱壓力也不大(最高83度) PCMark10辦公測試 m01文章是5100 我測試最高有5700 也有5400 其實分數差異有點太大 真的就僅供參考 而續航力測試部分 EVO搭載FHD都有9小時以上 搭配PD充電 算是很夠用了 3Dmark11 P模式可以參考跑分約為7932分(顯卡7225+物理18432 綜合7084) ------------------------我是分隔線----------------------------------------- 在12代我看到的幾個亮點 根據之前分享的測試結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Xbd-PqCPk
也是目前最接近M1能耗比的處理器(這件事情其實深究並不簡單) 同時由於Intel 7製程高頻率的潛力 給足功耗的情況下 1280P效能甚至可以超過11900K 加上適當的功耗區間分配 合理配置 達到更好的平衡點 1280P基本上核心規格是6P+8E 已經是H系列的規格了 時脈上也能達到4.8Ghz 如果再加上韌體調教 在適當的性能調度下就能達到非常恐怖的平衡 為什麼要特別反覆強調呢? 功耗優化在混合式架構的實際效益又是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tNtMwYrGA&t=980s
這支影片點出了windows x86生態的諸多困境 詳細內容這邊先不贅述 https://i.imgur.com/gYKjMZD.png
最主要還是系統面與晶片整合度不高 這是工程上 設計階段就沒有整合的 而是系統廠拿到晶片後才開始匹配 OS調度容易造成不合理的功耗消耗 軟體面又各自為政 加上x86的歷史包袱 自然不敵從設計就納入考量的蘋果陣營 但本質上續航表現更多與晶片設計有關 而非x86或ARM架構決定 之前也分享過EVO平台就是希望能建立有別於蘋果陣營的生態系 一樣樂見競爭 而也由於這樣的原因 windows x86如同Android陣營手機 非常看重系統調教 也不難發現過去就算搭載一樣電池 同樣尺寸的機器 續航差異非常巨大 當然效能差異也很大 但對於多數筆電使用者而言 效能續航並不是非黑即白 極端的性能就是桌機、厚機 但與攜帶性相違背 極端的攜帶性如同平板、手機 帶的出門但效能有限或如LG gram系列產品 既然過去一個選項沒有得選(大磚頭時代) 後續兩個選項進退兩難(好攜帶沒效能) AB都不對 勢必需要找出第三個可能 而P系列就是讓我看到這樣的可能 單就上述資料而言 真的香 ------------------------我是分隔線----------------------------------------- 這邊有重點所以分隔兩次 ------------------------我是分隔線----------------------------------------- 當然也不是只有說說 google資料當鍵盤俠 肯定有機會是要測試一下 剛好這台機器的BIOS 可以分別設置P-core E-core數量 (題外話 能玩的參數真的非常多 電壓 溫度策略 都可以調整 但不鼓勵) 這些測試也是這篇的重點啦 我就設置了4P+8E 以及2P+8E的核心 效能部分參考NBC列表 https://tinyurl.com/nbcCPUrankR20 在高效能60/80W下 性能表現對應約為5800H與 5600H的效能 對比6P+8E超過6900HX 可以說是沒有核心沒有效能 但20/28W下就很好玩了 兩者項能表現大約是4600U 也就是11375H左右的效能 不要忘記6P+8E也就與5500U接近 這滿讓人訝異E-core的潛力 而在15/28W下 6P+8E的性能表現甚至輸給4P+8E的配置 這就是之前提到的 在低功耗區間下E-core效率核心恐怖的地方 一部分可能也歸功於Thread Director技術 可參考Y9000P測試 而在多數的移動應用場合 保留2~4個P-core作為高頻負載擔當 整體能耗比會更好 在散熱供電充足的情況下 依然保留高效能的實力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 也就是說 Intel 12代P系列處理器 有著巨大的功耗操作窗 搭配類神經網路AI晶片的學習 砍掉核外over spec 在續航力上做出更多讓步 中正評測也有測試過1235U的性能(R20 3259 / R23 8079) 就會發現2P+8E並不見得真的是性能”縮水” 而是在給定的功耗區間 在適當的核心規模下 得到最好的平衡點 同樣的換句話說 由此可見機器解熱能力在這樣架構下影響會更大 一樣可以複習前一篇 [分享] 筆電熱傳挑戰 簡單從評測看懂散熱能力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55567720.A.3EE.html 若未來在韌體驅動面能不透過BIOS就關閉P-core 或是利用Thread Director直接讓部分核心閒置 續航可能又會更進一步 華為的Magic OS for Windows看起來成效不錯 期待有更多工程投入 造福使用者 https://www.sohu.com/a/545309453_114760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82h0x8Z94G 總結來說 結合極客灣那張示意圖 一方面限制TDP保證最高功耗不要過高 一方面保留單核高時脈 一方面降低SA功耗 改善續航又幾乎不影響體驗 由此看來P U系列 真的可以說是目前最適合用在移動端的x86處理器了 ------------------------我是分隔線----------------------------------------- 從這台的測試資料來看 Intel 12代處理器 透過混合式架構”調”出需要的晶片特性 好處是不需要設計一款全功耗全頻段都很有競爭力的SoC 架構(顯然不切實際) 而是透過模組化的設計 根據目標功耗區間給出對應規格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那是不是全部堆E-core效率核心拉高能耗比或帳面核心規格 確實目前13代有點這樣的意思 但在移動端 P-core 高頻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 功耗區間也有限制 目前看起來P系列4P+8E 給到60W左右功耗 其實應該就很好用了 甚至U系列的2P+8E有28/45W其實就能滿足大部分日常使用 甚至偶爾可以出來負擔較重的效能工作 也就是真正具有mobile go getter的機器 以規格而言 如果i7-1265U(2P+8E 4.8GHz)的價格夠甜(現在貴不少XD) 功耗給足 綜合攜帶性、發熱量 我認為會比1240P(4P+8E 4.4Ghz)更好用 而這台機器的電池大小 質感 重量 可玩性(BIOS、散熱模組) 如果不介意擴充性(僅m.2 ssd可更換) 說實話滿心動的 何況考慮40K能買到i7+32G+1T+HDR+70Wh電池+1.5kg 而且還是一台商務定位的機器 完全是小鋼炮阿 不過同樣的也可以看到價格面 競品機械革命確實不差 如果有14吋P系列+ddr4雙插槽+雙m.2 +56Wh以上電池... well 看PM臉色XD 而目前的 Intel 7高頻潛力也持續發揮中 13代桌機甚至出現了8.0Ghz的超頻紀錄 https://hk.xfastest.com/160896/intel-core-gen-13-cpu-release/ 而14代製程更新不知道會有什麼新牛肉 希望可以解決掉高溫問題 以及有更高的時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43.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69380903.A.DD3.html

11/25 22:21, 1年前 , 1F
看一半先推~
11/25 22:21, 1F

11/25 23:55, 1年前 , 2F
推認真,但win系統普遍認知的還是電力控
11/25 23:55, 2F

11/25 23:55, 1年前 , 3F
制真心差,就是一種我設計出一台可以移動
11/25 23:55, 3F

11/25 23:55, 1年前 , 4F
的桌上型電腦的感受
11/25 23:55, 4F
過去並沒有太多廠商重視 或許也是習慣x86架構下的表現 M1一出確實也帶動Arm生態

11/26 03:10, 1年前 , 5F
推推
11/26 03:10, 5F

11/27 11:54, 1年前 , 6F
沒網頁版?
11/27 11:54, 6F

11/27 11:55, 1年前 , 7F
為什麼不用U 25W
11/27 11:55, 7F
不用是? 如果需要的是更好的續航 外圍規格閹割更多的U系列應該會更好 但代價就是效能不夠好用 考慮現在價格 P系列應該還是最平衡的 ※ 編輯: leo840908 (180.217.28.149 臺灣), 11/27/2022 21:22:56
文章代碼(AID): #1ZWBidtJ (nb-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