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crosoft Surface Go 開箱 XTU Android

看板nb-shopping作者 (日式抹茶紅豆很好吃)時間5年前 (2018/09/21 21:29), 5年前編輯推噓23(23012)
留言35則, 1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前言 還記得三年前,我曾經入手過同樣是10吋的 [首發開箱] Microsoft Surface 3,不過因 為Intel後續沒有再推行Intel Atom 處理器,也使得Surface的10吋系列一直沒有推出新 機。同樣是基於輕巧與續航力等需求,本文主要會以規格分析、細節探討和實用配件來撰 寫,希望可以讓各位更能了解其優缺點,還有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選購。 https://imgur.com/pgbRRu1
◆開箱 開箱正面照 https://imgur.com/qNeI0hk
開箱背面照 https://imgur.com/NeQE9il
盒裝內本機+變壓器+說明書 https://imgur.com/r7jG21z
此次購買為Surface Go 8G/128G版本〈不含原廠鍵盤及手寫筆〉 https://imgur.com/eQRD4A2
◆配件 Wacom Bamboo Ink雙用筆,有4096階感壓,可同時使用Wacom AES與N-Trig技術,比較可 惜的是台灣沒有賣。 https://imgur.com/pcww9Go
鍵盤:BOW的HB186,重量約300g,此為早期版本(單一藍芽+USB雙用);目前新的版本為三 藍芽版本(無法有線使用)。 滑鼠:Logitech MX Anywhere 2可同時使用藍芽與USB接收器三配對,可在玻璃上使用。 https://imgur.com/3xodUBn
◆記憶卡測試 本次測試的記憶卡為這兩張: https://imgur.com/RDFAjjk
Sandisk Extreme Pro 32G 速度表現上十分不錯。 https://imgur.com/99FR0Ia
Sandisk Ultra 64G 低階記憶卡就很明顯速度較低了。 https://imgur.com/HeP6Usz
這邊測試與網路上其他文章有些出入,寫入是可以達到近80MB/s的水準, 至於是否支援UHS-II可能要看其他人的測試。 ■結論:建議選擇讀取+寫入80MB/s以上的記憶卡,可以的話選購4K QD32寫入4以上的較 能接近硬碟使用。 記憶卡測試比較 https://www.cameramemoryspeed.com/reviews/micro-sd-cards/ ◆XTU 設定 + 功耗測試 Surface Go (4415Y) 經測試,總功耗最高到8W(設限15W且強制關閉DPTF),其中GPU最高 吃到5W,CPU則吃到3W,基本上單燒跟雙燒都是差不多的標準,畢竟CPU本身時脈固定 1600MHz且無Turbo Boost,所以不太會有搶功耗的問題。 測試過CPU降電壓-100mv,GPU降電壓-80mv,算是穩定狀態,此數值再往上拉會有破圖甚 至當機情形發生。 目前建議各降-70mv來使用,長時間雙燒溫度最高達70度,平均使用則在60度,溫度較低 比較省電以外,效能也不會因溫度提高而下降。 https://imgur.com/ZdkalQ2
若要開機執行設定,需先從Service內將XTU改為自動開啟,這邊再提供一個簡單的bat批 次檔,設定為開機執行即可,若要設定不同的電壓、瓦數設限,可以自行編輯修改。 bat批次檔(點我下載 https://goo.gl/36SCWG) https://imgur.com/VOlcGc9
DPTF是Intel的動態溫度調整功能,關閉他可以有效的提升效能,解除溫度上限限制(請自 行監控溫度),這邊提供簡單的reg檔可以開關,關閉後重開機會在裝置管理員看到DPTF驚 嘆號提示。 DPTF reg檔開關(點我下載 https://goo.gl/Ebr9pq) https://imgur.com/4O59iNt
降電壓前 Stress Test Core: 3.1W (0.716V) Graphic: 5.0W (0.875V) https://imgur.com/kykZQrC
降電壓後 Stress Test Core: 2.4W (0.638V) Graphic: 4.1W (0.805V) https://imgur.com/1giWdW5
◆規格測試 相信許多人都會詢問4415Y這顆CPU的效能,其實若有使用過Core M的CPU,4415Y其實就是 M3-7Y30關閉Turbo Boost後的效能,GPU的部分可以說是差不多的水準。 CPU-Z + GPU-Z https://imgur.com/Xad6qdB
3DMARK Fire Strike (圖形900 + 物理2500) https://imgur.com/sdetAzx
Cinebench R15 (OpenGL:33 fps + CPU 166 cb) https://imgur.com/bu4kypZ
自訂解析度 1280x852 (48Hz) ■1800x1200真的是一個很尷尬的解析度,鑑於720P與1080P常見的16:9規格影片,降至 1280x852可以省電且換取效能。 https://imgur.com/jbRfish
關閉內顯驅動的背光自動調節功能,這跟一般的背光調整不太一樣,如果有畫面瞬間切換 ,會讓眼睛不太舒服,建議可以關閉。 https://imgur.com/prmIr48
NVMe 機身內硬碟為Toshiba的128G NVMe SSD (KBG30ZPZ128G TLC) https://imgur.com/nArT7BY
實測速度都有在一定水準 https://imgur.com/HHwKpmw
◆Android x86 這麼棒的一台隨身平板,當然不可缺少雙系統的加持了,比起Android模擬器,安裝 Android x86雖然較為複雜麻煩,但效能可以更有效的發揮,這邊要感謝台灣人cwhuang對 Android x86的貢獻。 Android x86 8.1-rc1 http://www.android-x86.org/releases/releasenote-8-1-rc1 這邊只做簡單的介紹、教學安裝與WIFI驅動更新。 先開啟磁碟管理員Disk Management切出空間(這邊是128G切出16G,也可以切32G),切出 來的不用格式化。 https://imgur.com/jUYqPNx
下載android-x86_64-8.1-rc1.iso後放至於FAT32格式的隨身碟中,使用UEFI開機,只用 內建引導的Install後Create磁區,選擇Write Table後,格式化為ext4安裝,System Write選Yes,uefi的grub安裝也選Yes。 之後在Windows內使用進階重新開機選項後,選擇其他裝置開啟,除了USB開機以外還會看 到新安裝的Android在選單中。 https://imgur.com/7Gap30E
安裝完之後Wifi會是無法使用的狀態,需要另外下載board.bin檔。 取代lib/firmware/ath10k/QCA6174/hw3.0/board.bin,並將board-2.bin刪除後重開機。 https://goo.gl/p9wxEi 預設安裝後解析度為1800x1200,若需將解析度降至1280x852,需至EFI Partition中的 android.cfg將啟動新增video=1280x852,且於Android中System的build.prop新增 debug.drm.mode=1280x852。 觸控部分因為只要超過1秒沒有觸控,就會自動suspend省電,然而這會影響到觸控的反應 延遲與滑動會誤觸點擊,因此建議在/system/etc/init.sh當中新增一條指令來關閉他自 動省電的功能。在return 0 上面加一條 echo "on" > /sys/devices/pci0000:00/0000:00:15.1/i2c_designware.1/power/control https://imgur.com/grUFKqV
關於Android https://imgur.com/woOcIP9
Play Store功能正常 https://imgur.com/swlTq7D
安裝CPU-Z https://imgur.com/dUoACvU
https://imgur.com/swlTq7D
電源鍵無法正常使用,若需要關機,需按電源鍵+音量鍵下即可。 https://imgur.com/wnEZutQ
■若有Surface Go安裝Android x86的問題可以私訊我,謝謝 ◆技術規格 Microsoft Surface Go 處理器:Intel® Pentium® 4415Y 處理器 1.60 GHz〈2C4T, cache 2M〉Intel 官網 記憶體:8 GB 顯示晶片:Intel HD Graphics 615 (300 ~ 850 MHz) 硬碟:NVMe 128 GB (KBG30ZPZ128G TLC) 顯示器:10吋 1800x1200 (3:2) Full HD 鏡面觸控式螢幕 手寫筆: N-trig Surface Stylus Pen 4096階感壓 (選配) 無線網卡:Qualcomm Atheros QCA6174 尺寸: 245.0 (寬) x 175.0 (長) x 8.3 (高) mm 重量:530 g (含電池)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S (可自行升級與退出S Mode) 鍵盤:(選配) 其它 I/O: --左側: 無 --右側: USB Type C x1 、 Surface Connect x1 、 3.5mm 耳機孔 x1 --前置: 左右雙聲道喇叭 x1 --後置: 無段式腳架 x1 、 Micro SDXC讀卡機 x1 --上側: 電源鍵 、 音量鍵+/- ◆與 Surface 3 對比 這次的Surface Go,在處理器、記憶體、硬碟都可以說是進步提升的,而解析度部分從 1920x1280降至1800x1200,對於目前市面上通用的1080P影片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規 格,這可以說是給他大打折扣。USB部分Surface 3充電孔可以同時當作USB使用,而 Surface Go搭配的Surface Connect在官方也有出Type C的轉換器,但價格昂貴、台灣未 販售,都是一個問題,對於一台只有Type C的平板來說是足夠,但對於筆電商用來說,還 是需要擴充使用的。這邊筆者推薦JCA374此款USB Hub,可以同時充電外也有HDMI、RJ45 與兩組USB使用。 ◆與 New Surface Pro m3 對比 Surface Go 與 New Surface Pro m3對比,記憶體部分Surface Go搭配8G算是優勢,其他 的其實大同小異,就看是需要輕巧小台的10吋還是高解析度舒適的12吋,效能上面GPU相 當,單燒CPU若未過熱降頻,起初約相差50%,還是有些差距的,相對的也較為吃電,兩台 效能差距會隨時間縮小,雙燒情況則會因GPU吃滿使功耗限制而CPU差距更低。 ◆結語 真心希望Surface Connect可以推出Thunderbolt 3轉接。 ◆相關文章 ifixit 拆解 https://www.ifixit.com/Teardown/Microsoft+Surface+Go+Teardown/111895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43&t=55784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86.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537536586.A.CCF.html ※ 編輯: attachsnow (61.216.86.94), 09/21/2018 21:30:27

09/21 21:52, 5年前 , 1F
推分享,不過你說 m3-7y30 會降到和 4415Y 那邊是錯的
09/21 21:52, 1F

09/21 21:52, 5年前 , 2F

09/21 21:53, 5年前 , 3F
長跑最後穩定在 200 分左右,仍然樂勝 4415Y 30%
09/21 21:53, 3F

09/21 21:54, 5年前 , 4F
而且降頻前維持了 5 次 CB 循環在 250 分以上
09/21 21:54, 4F

09/21 21:54, 5年前 , 5F
這已經是能夠完成大多數中量轉檔、影像處理的時間了
09/21 21:54, 5F

09/21 21:58, 5年前 , 6F
多數情況下,4415Y還要多出 66% 性能才會追到 m3
09/21 21:58, 6F
您說得有道理 已修改文章

09/21 21:58, 5年前 , 7F
哦哦,先推,晚點再看
09/21 21:58, 7F

09/21 22:05, 5年前 , 8F
SSD速度比我的m3款快頗多
09/21 22:05, 8F

09/21 22:09, 5年前 , 9F
推開箱
09/21 22:09, 9F

09/21 22:20, 5年前 , 10F
XTU參數給推 讚啦
09/21 22:20, 10F
※ 編輯: attachsnow (61.216.86.94), 09/21/2018 22:25:22

09/21 22:22, 5年前 , 11F
09/21 22:22, 11F

09/21 23:06, 5年前 , 12F
推,感謝樓主測試
09/21 23:06, 12F

09/22 01:15, 5年前 , 13F
請問這些跑分是降壓後測的嗎
09/22 01:15, 13F
是降壓後的測試數據

09/22 01:17, 5年前 , 14F
功耗那邊看不太懂, 想問單燒CPU時是3W嗎, 還是8W?
09/22 01:17, 14F
4415Y整顆Package是8W,其中Core最高吃到3W,Graphic最高吃到5W。

09/22 05:48, 5年前 , 15F
這顆ssd好像也是焊死的不能拆?
09/22 05:48, 15F
相關拆解可以參考ifixit的文章。

09/22 07:18, 5年前 , 16F
09/22 07:18, 16F

09/22 09:02, 5年前 , 17F
128G非焊接,64G是emmc,這台就膠布機,拆了就壞基
09/22 09:02, 17F

09/22 09:02, 5年前 , 18F
本上要整台換新別想要自己換零件了
09/22 09:02, 18F

09/22 09:15, 5年前 , 19F
09/22 09:15, 19F
※ 編輯: attachsnow (112.105.37.180), 09/22/2018 11:10:37

09/22 11:32, 5年前 , 20F
很用心謝謝 等看看活動 想入手
09/22 11:32, 20F

09/22 13:40, 5年前 , 21F
讚 等雙11或者資訊月 鍵盤2990時 再入手XDD
09/22 13:40, 21F
※ 編輯: attachsnow (112.105.37.180), 09/22/2018 15:56:45

09/22 20:40, 5年前 , 22F
謝謝你用心且詳細的開箱!
09/22 20:40, 22F

09/22 21:28, 5年前 , 23F
好像沒看到功耗?? hwmonitor之類的?
09/22 21:28, 23F
我專程再燒機截圖給你看 降電壓前 Stress Test Core: 3.1W (0.716V) Graphic: 5.0W (0.875V) https://imgur.com/kykZQrC
降電壓後 Stress Test Core: 2.4W (0.638V) Graphic: 4.1W (0.805V) https://imgur.com/1giWdW5

09/22 23:46, 5年前 , 24F
09/22 23:46, 24F

09/23 00:35, 5年前 , 25F
好像是很棒的玩具
09/23 00:35, 25F

09/23 02:24, 5年前 , 26F
後面分享太有用了 推推推
09/23 02:24, 26F
※ 編輯: attachsnow (112.105.37.180), 09/23/2018 10:39:32

09/23 14:27, 5年前 , 27F
感恩 不過燒機不是用xtu@@ prime95或是Aida64單勾fpu
09/23 14:27, 27F
這樣烤兩分鐘溫度一直都在60度內 XTU隨便單燒不到一分鐘都70度以上 這是FPU燒機圖 https://imgur.com/KzZxbhq
用AIDA64的燒CPU跟GPU也只能吃到1.7W跟3.3W 你前面是問功耗 所以我才附XTU的頂

09/23 14:36, 5年前 , 28F
感謝回答,想再請問降壓的目的是?增加效能還是降溫
09/23 14:36, 28F
最主要是降低溫度 效能提升約5%而已 若沒有關DPTF情況下 溫度較低效能會比較優 本身被動散熱的溫限太低

09/23 15:27, 5年前 , 29F
請問8250u觸控筆電可以裝這個安卓嗎?現在裝鳳凰不太習
09/23 15:27, 29F

09/23 15:27, 5年前 , 30F
09/23 15:27, 30F
你可以嘗試看看,鳳凰OS就是基於Android x86去改的,Kernel我記得鳳凰OS沒有太多的更動, Bliss x86的Kernel就比較多改動。 ※ 編輯: attachsnow (112.105.37.180), 09/23/2018 15:41:53

09/23 16:05, 5年前 , 31F
哦喔, 是怕頂到溫度牆, 原廠溫度牆是70度嗎
09/23 16:05, 31F
原廠應該是60~65度,因為沒關DPTF不太容易到70度

09/23 16:08, 5年前 , 32F
2c4t都跑1.6GHz, 只用約4W是蠻省電的
09/23 16:08, 32F
Core只吃3W最多Graphic吃到5W最多,降壓會再更省。

09/23 20:05, 5年前 , 33F
讚讚讚 降電壓我記得有人分享過欸 主要是tdp限制下
09/23 20:05, 33F

09/23 20:05, 5年前 , 34F
電壓低一點溫度會低一點 效能也會變好(電流變大)
09/23 20:05, 34F
■新增android觸控問題的修正方法。 ■新增關閉內顯自動調節亮度的省電功能,可以大幅改善場景切換時的眼睛不舒適感。 ※ 編輯: attachsnow (112.105.37.180), 09/25/2018 08:38:01

02/08 12:10, 6年前 , 35F
優質文章 感謝分享
02/08 12:10, 35F
文章代碼(AID): #1RfF9ApF (nb-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