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04 指揮中心記者會

看板nCoV2019作者 (靜夜聖林彼岸花)時間1年前 (2022/10/04 23: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i1GreSPQs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感染:49,509 例 境外移入:65 例 死亡個案:31 例 縣市分佈: 臺北市五千二百九十六例、新北市九千四百九十五例、桃園市四千八百三十四例、臺中市 六千五百八十三例、臺南市三千七百四十五例、高雄市四千九百一十四例、基隆市六百八 十五例、新竹縣一千二百七十九例、新竹市九百九十一例、苗栗縣一千二百七十八例、彰 化縣二千七百零八例、南投縣八百四十五例、嘉義縣九百四十五例、嘉義市六百一十五例 、雲林縣一千二百四十七例、屏東縣一千三百三十三例、宜蘭縣一千一百五十四例、花蓮 縣七百三十一例、臺東縣四百四十八例、澎湖縣一百七十五例、金門縣一百七十二例、連 江縣三十六例 *比起上週二,多了三千九百零一例(百分之八點六),較前一週也增加百分之六點六, 因此目前還在上升的過程當中、處於高原期。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nrxxEwE.jpg
https://i.imgur.com/xK8zCXZ.jpg
死者的年齡介於四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之間,其中四十多歲的個案有癌症病史,主要因為肺 炎合併呼吸衰竭的關係而不幸過世。 三、口服藥領用情形 https://i.imgur.com/8Hy7oC4.jpg
本日公佈的數據通常反映整個週末的看診、領用的情形,而十月三日的領用量是九千二百 一十九人份,為自八月中 BA.5 疫情爆發以來,領用量最多的一天,已經超越九月十二日 的八千八百一十六人份,亦反映在處於確診高原期時,許多人屬於高風險對象,經醫師評 估後開立。目前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庫存都相當充足,其中倍拉維有一個多月的存量, 預計將增購四十萬人份、自本星期開始分批到貨,莫納皮拉韋則有三個多月,請醫師、民 眾不必擔心會有藥物短缺的情形。 四、住宿式服務機構通報情形 https://i.imgur.com/L1cWV6E.jpg
陽性率較上一週公布的都有略為提升,其中工作人員由百分之零點九提高到百分之一點三 ,機構住民則從百分之一點三增加至百分之一點四。本波當然反映社區確診增加所導致的 染疫情形,在機構也是如此,不過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展開防疫措施及給 予醫療處置,以降低染疫後傳播和中重症的發生情形。 https://i.imgur.com/cIHFo22.jpg
平均投藥率是百分之九十,而先前偏低的精神照護復健機構已經拉回到百分之七十六,其 餘三類則仍維持九成以上。投藥的平均天數一樣是凌天,因為在確診當天即可給藥。 https://i.imgur.com/nK6Vouk.jpg
工作人員的通報確診數是五百三十二位,住民則有一千一百九十位。人數沒有出現特別暴 增的狀況,機構染疫的情形還在可控、穩定掌握之中。 五、疫苗施打統計 幼兒疫苗: 昨日接種劑量:2,240 劑 第一劑:843 劑 第二劑:1,397 劑 疫苗覆蓋率: 第一劑:39.9% 第二劑:9.6% 總體: 昨日接種劑量:69,630 劑 *其中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總共接種 56,663 劑,累計達 214,770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3.7% 第二劑:87.8% 追加劑:73.3% 第二次追加劑:11.1%        (六十五歲以上:39.0%) 六、二次澄清:衛福部「防疫預算」事 針對部分媒體持續報導兩年多的「防疫政策宣導費用」內容,再說明一次:  ・特別預算總計花費七點九億元   ・一九二二:六億五千五百萬元   ・記者會 :三千九百五十六萬元(包括直播字幕、手語老師等)   ・防疫作戰:三千萬元   ・疫苗單張:六千一百七十九萬元(包括接種須知、意願書、小黃卡、貼紙等)   ・衛教廣告:一百九十五萬元   ・其他花費:一百七十萬元(如系統建置) 綜上,沒有亂花錢的情事。 預算編列對比: ┌─────┬─────────┬─────────┐ │ 年度 │ 一一一年 │ 一一二年 │ ├─────┼─────────┼─────────┤ │ 特別預算 │ 七百五十六億元 │ 零元(於一一一年 │ │ │ │ 底用罄) │ ├─────┼─────────┼─────────┤ │ 一般預算 │ 一百八十七億元 │ 八百四十五億元 │ ├─────┼─────────┼─────────┤ │ 總計 │ 九百四十三億元 │ 八百四十五億元 │ └─────┴─────────┴─────────┘ *較一一一年度減少九十八億元  ・因特別預算當時將於一一一年底用罄,故一一二年度防疫相關預算回歸一般公務預算   編列。  ‧一一二年度防疫預算將用於採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物流、COVID-19疫苗相關接   種作業、隔離治療費用、檢驗診斷(PCR)、居家隔離補償及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   員津貼等。 問與答 中視: 某醫生說「一旦A型流感發展成重症,致死率將比新冠高出百分之二十;如果同時染上新 冠和流感病毒,死亡率可能上看百分之三十」,是否真為如此? 羅副組長: 通報流感併發重症定義為住到加護病房的確診病患,前幾季流感致死率也可能達到二成左 右,該醫師是用重症個案數當分母算致死率,但因現行新冠重症致死率也只有百分之六, 可能要再就比較基準做討論。不過,二零二零年至二零二一年研究顯示,同時感染新冠與 流感可能會導致重症,在 Alpha 與 Delta 時期致死率恐增加五成,但根據知名醫學中心 梅約診所研究顯示,同時感染流感與Omicron 病毒,並不會增加重症住院或死亡比例。由 於使用文獻資料的不同,可能會導致引述上的偏差,不過初步看來在Omicron 盛行時期, 雙重感染的重症、死亡風險不比單純感染新冠的風險來得增加。 ETtoday: 本日新增四點九萬例本土個案,雖然尚未超越九月十四日的記錄,但日前曾說「九月十四 日的一週可能是本波疫情的高峰」,而既然病例數很接近了,評估本星期為真正疫情高峰 的可能性有多高?會否影響邊境開放? 莊發言人: 病例數可能受到之前中秋節連假而有波動,加上十月十三日邊境將解封,民眾在防疫心態 上有所鬆懈、防疫作為做得不夠踏實,也可能影響到疫情。但不排除本週達高峰期,目前 仍是在高原期波動狀況。目前暫無意對計劃進行改變。 中視: 國民黨立院黨團近日提出醫學會的說法,強調「台灣應該開始準備二合一的快篩試劑,否 則將無法第一時間判定是新冠或流感,且恐怕將導致中重症病例的增加」,請問看法? 羅副組長: 「二合一快篩」的起源應是於九月二十日,在《遠見》雜誌刊登的一個報導,當時訪問黃 立民醫師提到「假如流感進入爆發期,民眾如果要區分兩種病原,建議同步進行流感與新 冠快篩,才能避免錯誤判斷或投藥」,並表示「國外廠商正積極開發二合一快篩試劑,如 果將來順利上路,戳一次鼻子即可驗兩種病毒。」 目前流感尚未進入爆發期,且許多提供公費克流感或其他公費藥劑的診所,都有提供健保 給付的流感快篩,此外,現行新冠快篩試劑非常容易取得,在二合一快篩試劑申請藥證前 ,都可以在單獨快篩後由醫師進行判斷與後續處置。流感快篩敏感度僅七、八成,沒有像 新冠的好。現階段流感診斷十分仰賴醫師專業判斷,許多快篩陰性個案也都在醫師診斷評 估符合症狀後予以投藥,並不像新冠需快篩陽性才給予公費抗病毒試劑。 寰宇: 最近警專有流感群聚的狀況,請問上週流感的監測狀況如何?是否以A流H3N2病毒株 為多?除了警專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群聚案例? 莊發言人: 透過呼吸道檢體驗出流感陽性的部分,在第三十七週驗出百分之三點九的概率(八株), 均為H3N2。不過幸運的是,實驗室具備偵測、檢驗該病毒株的功能,發現和目前疫苗 接種對應的吻合,因此不論是符合公費的對象民眾,或是打算自費接種的,都鼓勵在此時 施打。除外也有實驗室自動通報者,每週大概會收到八十件流感陽性的檢體,其中以A型 為多,但也過往的疫情相比,進入流行後單週可能有上千例個案出現。今年事實上到現在 為止,只有兩組流感群聚,都是在校園發生。 ETtoday: 次世代疫苗的第一階和跟第二劑階段都已經開打,目前打氣狀況評估如何?何時會進行第 三階段對象的規劃?ACIP會議是否已經完成安排? 莊發言人: 從第一階段開打至今,總計接種二十一萬人次。第二階段五十至六十四歲等族群才於十月 三日開放接種、施打量稍高,預期本週才會有較大量的民眾接種。至於第三階段對象,正 在進行ACIP專家的意見彙整,本次先採書審,如果沒有特別異議,可直接採用建議, 再加上近期打氣評估,估計還要觀察一週左右。 -- https://i.imgur.com/49jYn9o.jpg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現代】李叔同《送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71.72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64897074.A.208.html
文章代碼(AID): #1ZF50o88 (nCoV2019)
文章代碼(AID): #1ZF50o88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