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確診別為後遺症焦慮 長新冠發生機率、如何緩解QA一次看

看板nCoV2019作者 (同島一命 共同防疫)時間2年前 (2022/06/10 2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確診別為後遺症焦慮 長新冠發生機率、如何緩解QA一次看 發稿單位:中央社 發稿時間:2022/6/10 12:37(6/10 12:43 更新) 撰 稿 者:編輯:林傑立 原文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105004.aspx (中央社網站10日電)台灣COVID-19確診數已突破總人口10%,許多患者疑問「康復後會 有後遺症嗎?」專家根據英國數據分析,感染Omicron變異株有7.1%患者出現長新冠( Long COVID)後遺症,可能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無法正常生活。要如何 與後遺症共處逐步回復正常生活?中央社整理相關問答帶你了解: --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染疫康復者指引」,一般人罹患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4 週症狀即會逐漸好轉。但有些患者在感染後4週甚至更久的時間仍不斷出現症狀。這樣的 情形被稱為長新冠或後新冠症候群(Post COVID-syndrome)。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這樣的長期影響定義為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指在感染病毒後3個月,仍出現無法解釋且持續超過2個月的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析,感染 Omicron變異株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的比例是7.1%,而在施打3劑疫苗後,感染Omicron分型 BA.1及BA.2各有約8%及9%的長新冠患者。另外,根據還未經同儕評審的日本研究顯示, Omicron長新冠的比例是5.6%,遠遠低於Delta變異株的55.6%。 感染Omicron 何美鄉:長新冠後遺症比例較其他變異株低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030099.aspx 莫德納研發新版疫苗 用作追加劑更能對抗Omicron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080422.aspx -- 長新冠有哪些症狀? 長新冠的症狀會出現於全身,包括疲倦、呼吸困難、胸痛、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 部分患者心血管、腎臟、皮膚及內分泌系統也有症狀。另外,孩童還可能出現多系統發炎 症候群(MIS-C),造成身體發炎、發燒,嚴重甚至可能休克致死。 https://i.imgur.com/Bw5iTHQ.jpeg
(指揮中心提供) 研究:男性確診COVID-19 可致睪丸受損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02210090.aspx 英估約200萬患者有新冠長期症狀 疲倦最常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010412.aspx 東京官方分析 Omicron咳嗽倦怠後遺症比率增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050110.aspx -- 台灣目前有多少長新冠案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8日說,這一波感染Omicron康復後出現長 新冠個案約百餘例,以今年染疫人數破百萬人規模來說比例不算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 中9日則表示,截至6月8日全台COVID-19康復者門診收治人數有787例。 羅一鈞說,台灣先前感染Alpha、Delta的個案很多有併發肺炎,出現肺纖維化、呼吸窘迫 ,這一波Omicron比較沒有觀察到這樣的情形,不過因觀察期長達6個月,個案是否會增加 還要後續追蹤。 -- 哪些醫院有長新冠門診? 由於長新冠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全台共107間醫療院所設有「康復者門診」,提供患者, 讓患者不必奔波各科,民眾可到「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專區(連結 點這裡)查詢醫療院所及聯絡方式。 北市14醫院設康復者特別門診 整合治療長新冠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090275.aspx -- 如何緩解後遺症帶來的不適? 長新冠後遺症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要如何與後遺症共處,疾管署建議患者應多了解自身狀 況,保持規律運動與良好睡眠,並避免過量接收疾病相關資訊以減輕壓力。若身體出現異 狀,也要適時尋求醫療協助以控制病徵。 世界衛生組織也針對後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列出明確的指引(連結點這裡),提供需 要的人做參考。以呼吸困難為例,世衛建議平躺、墊高頭部、坐下時頭部前傾、靠牆站立 等方式減緩不適,並以鼻子呼吸嘴巴吐氣、上下台階的方式調整自己呼吸的節奏。 指引也列出需要就醫的狀況,若呼吸狀況沒有好轉甚至惡化,出現胸痛、暈眩、說話有困 難、嚴重焦慮等症狀,就要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長新冠後遺症會不會傳染? 不會,後遺症不會傳染給別人。由於後遺症主要是由病毒對身體的損害或免疫系統造成, 因此後遺症並不會傳染給別人。 -- 為何會有長新冠? 關於長新冠產生的原因相當複雜,但根據美國醫學會及衛福部資料大致可分為3種:病毒 對細胞造成直接損傷、感染造成免疫系統失調及長期住院所造成。 COVID-19的傷害不僅限於呼吸系統,還可能造成全身多重器官的併發症,致使患者無法完 全康復並持續出現症狀。另外,由於COVID-19病毒擅於躲避人體免疫系統,促發免疫失調 ,可能造成患者身體出現過度發炎反應,也是長新冠後遺症的成因之一。 第3種原因則與患者長期住院有關,過去研究發現,曾入住加護病房的病人會出現衰弱、 肌肉無力的情況,可能與缺乏活動、營養狀況差有關,且不僅是身體機能,認知、心理狀 態也可能造成損害,這樣的病症被稱為加護病房症候群。 COVID住院病患認知恐受損 衰退程度相當老了20歲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5040349.aspx -- 誰比較容易有長新冠?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整理出幾項因素,女性、高齡者及健康狀況不佳者,出現長新冠的風險 較常人高。感染初期症狀超過5種的人比起無症狀感染者,出現長新冠的機會高出3.5倍。 另外,根據一項發表在「細胞」期刊上的研究顯示,若是患者在感染初期體內病毒量較高 、體內有會攻擊自身細胞的「自身抗體」,曾感染過人類皰疹病毒第4型,或患有第2型糖 尿病,也都會增加長新冠出現的風險。(編輯:林傑立)11106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38.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54870171.A.861.html
文章代碼(AID): #1Yer2RXX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