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青少年打第2劑BNT 專家籲提出利大於弊數

看板nCoV2019作者 (chun)時間2年前 (2021/11/03 00:30), 編輯推噓35(350159)
留言194則, 2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青少年打第2劑BNT 專家籲提出利大於弊數據 發稿單位:中央社 發稿時間:2021/11/2 14:06(11/2 14:57 更新) 撰 稿 者: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日電 編輯:張芷瑄 原文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1020159.aspx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日電)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在校園接種第1劑BNT疫苗,指揮中心 評估第2劑接種規劃,專家今天說,台青少年心肌炎發生率是美國2倍,接種第2劑是否利大 於弊,應提出數據供家長參考。 青少年是否施打第2劑BNT疫苗近日引發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指出,國內12至17 歲青少年BNT疫苗第2劑接種後續規劃,仍待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 )委員評估,委員們會針對青少年施打第2劑疫苗對於防疫效果是否利大於弊持續評估。 對此,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指揮中心9月開 始策劃在學校為青少年施打BNT疫苗,當時就曾有台灣多名學者、含她本人都對此政策表達 疑慮,並建議家長不要同意施打,但家長及青少年都有最終的決定權。 現在到了思考青少年是否施打第2劑,何美鄉說,依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資料,1 2至17歲施打第1劑心肌炎發生率為女性1.1/百萬劑、男性9.8/百萬劑,而第2劑的發生率為 女性9.1/百萬劑、男性66.7/百萬劑,而美國此年齡層心肌炎的背景值,女性不超過2,男性 不超過4,此學術論文發表於今年8月。 而根據指揮中心的數字,青少年有15例接種後出現心肌炎狀況,其中13例為12至17歲,雖沒 有性別資料,但台灣12至17歲的人口組群約為120萬人、接種率88%,因此台灣青少年接種第 1劑BNT後,罹患心肌炎的機率約為13/百萬劑。 何美鄉說,從台灣決定讓青少年施打BNT疫苗後的這段期間,國際上並沒有更多關於與疫苗 相關心肌炎發生率的新文獻,在沒有台灣此年齡層預期的心肌炎背景值的情況下,評估台灣 青少年施打第1劑疫苗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為美國青少年的2倍;至於第2劑,是否也會相對 提升,非常值得關切。 何美鄉指出,歐美各國的疫情持續嚴重蔓延,這些都是他們決定讓青少年施打疫苗的原因, 因在他們國家,青少年打疫苗確實是利大於弊,而台灣的專家也說利大於弊,但卻從未提出 台灣利與弊的數據分析供家長參考。 何美鄉強調,相對於歐美各國,東亞各國包含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疫情一直都不算 嚴重,各國防疫政策的利與弊都要就地評估,疫苗的「利」是預防重症與死亡,台灣小孩的 重症、死亡是多少,籲指揮中心的專家們應用數據依疫情可能的嚴重度推估。 何美鄉也強調,現有疫苗預防感染的效力不彰,突破性感染是很平常的事,疫苗的效力是預 防重症與死亡,所以請還未接種疫苗的成人儘速施打疫苗,對50歲以上的人來說,接種疫苗 一定是利大於弊。(編輯:張芷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15.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35870602.A.97C.html

11/03 02:41, 2年前 , 1F
高端研究出來沒啊,不然打高端啊
11/03 02:41, 1F

11/03 02:42, 2年前 , 2F
對藥廠一定是Z>B啦
11/03 02:42, 2F

11/03 02:42, 2年前 , 3F
何美鄉自己做疫苗的這樣講到很意外
11/03 02:42, 3F

11/03 02:46, 2年前 , 4F
話也不能這樣說,如果要賭台灣沒流行
11/03 02:46, 4F

11/03 02:47, 2年前 , 5F
就可以緩打,那這種邏輯也適用於其他
11/03 02:47, 5F

11/03 02:47, 2年前 , 6F
年齡層。看風向快爆發再打呀。
11/03 02:47, 6F

11/03 02:47, 2年前 , 7F
而且如果真的爆發流行,哪來的醫療量能
11/03 02:47, 7F

11/03 02:47, 2年前 , 8F
可以去為青少年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
11/03 02:47, 8F

11/03 02:50, 2年前 , 9F
而且卡介苗造成骨髓炎的發生率百萬分
11/03 02:50, 9F

11/03 02:50, 2年前 , 10F
之55,台灣家長還不是閉著眼睛讓小孩打
11/03 02:50, 10F

11/03 02:51, 2年前 , 11F
以前還出生後就打,打到這幾年長期監測
11/03 02:51, 11F

11/03 02:51, 2年前 , 12F
資料反應發生骨髓炎的都是前三個月接種
11/03 02:51, 12F

11/03 02:51, 2年前 , 13F
的,現在再把接種日程往後拋。那之前
11/03 02:51, 13F

11/03 02:52, 2年前 , 14F
新生兒就趕著接種的是怎樣?
11/03 02:52, 14F

11/03 03:22, 2年前 , 15F
就給數據簽同意書阿!
11/03 03:22, 15F

11/03 03:59, 2年前 , 16F
這件事情也很有趣,那時候做民調,贊
11/03 03:59, 16F

11/03 03:59, 2年前 , 17F
成和反對小孩打第一劑的家長各半,結
11/03 03:59, 17F

11/03 03:59, 2年前 , 18F
果同意書收齊時超過九成是同意
11/03 03:59, 18F

11/03 07:24, 2年前 , 19F
如果因為活動需要接種證明,猶豫後還是會打
11/03 07:24, 19F

11/03 07:25, 2年前 , 20F
沒有那個時間每次活動都帶小孩去做PCR
11/03 07:25, 20F

11/03 07:40, 2年前 , 21F
雖然說別人有事不代表自己也會有事,但我
11/03 07:40, 21F

11/03 07:40, 2年前 , 22F
寧可再等等、看看別人打完後的結果再決定
11/03 07:40, 22F

11/03 07:52, 2年前 , 23F

11/03 07:54, 2年前 , 24F
實際狀況是打了比不打被加諸更多限制
11/03 07:54, 24F

11/03 07:54, 2年前 , 25F
當時我小孩也有施打第一劑 差點無法參賽
11/03 07:54, 25F

11/03 08:08, 2年前 , 26F
香港的資料就很完整阿,萬分之二,很嚇人
11/03 08:08, 26F

11/03 08:15, 2年前 , 27F
記得是9/15左右的數字,因此叫停第二劑
11/03 08:15, 27F

11/03 08:17, 2年前 , 28F
若數據顯示台灣青少年心肌炎比例過高就
11/03 08:17, 28F

11/03 08:17, 2年前 , 29F
先暫打第二劑吧 急不得啊
11/03 08:17, 29F

11/03 09:19, 2年前 , 30F
我的情況一開始沒打導致未滿14天,還是要PCR
11/03 09:19, 30F

11/03 09:24, 2年前 , 31F
看昨天的有話好說,可能還有未知的影響
11/03 09:24, 31F

11/03 09:31, 2年前 , 32F
英國都B>Z了,台灣怎麼可能會Z>B,除非
11/03 09:31, 32F

11/03 09:31, 2年前 , 33F
人種關係台灣青少年比較不會心肌炎
11/03 09:31, 33F

11/03 09:52, 2年前 , 34F
何美鄉昨天在有話好說有說他的訴求是
11/03 09:52, 34F

11/03 09:52, 2年前 , 35F
希望資料可以更透明更詳細,才能做完
11/03 09:52, 35F

11/03 09:52, 2年前 , 36F
整的利弊分析,接著才有辦法明確地指
11/03 09:52, 36F

11/03 09:52, 2年前 , 37F
示要打或不打。
11/03 09:52, 37F

11/03 09:55, 2年前 , 38F
我是擔心這次又跟AZ打年輕人一樣,根
11/03 09:55, 38F

11/03 09:55, 2年前 , 39F
本不公布詳細資料,直接丟一句Z>B,反
11/03 09:55, 39F
還有 115 則推文
11/03 14:16, 2年前 , 155F
弊,台灣疫情不嚴重所以不急著打。這
11/03 14:16, 155F

11/03 14:16, 2年前 , 156F
不是全年齡試用的疫苗猶豫藉口嗎?下
11/03 14:16, 156F

11/03 14:16, 2年前 , 157F
個月會不會爆發大流行你是神你全知?
11/03 14:16, 157F

11/03 14:16, 2年前 , 158F
還是說專家的「假設」沒疫情就有權威
11/03 14:16, 158F

11/03 14:16, 2年前 , 159F
性一般人假設就缺乏風險判斷能力?然
11/03 14:16, 159F

11/03 14:16, 2年前 , 160F
後疫苗本身風險百萬分之幾的幾倍幾倍
11/03 14:16, 160F

11/03 14:16, 2年前 , 161F
對民眾是有什麼實際意義?那種百萬分
11/03 14:16, 161F

11/03 14:16, 2年前 , 162F
之1-700的數字都有了,差七百倍耶會立
11/03 14:16, 162F

11/03 14:16, 2年前 , 163F
刻影響決策判斷?還有什麼青少年打BNT
11/03 14:16, 163F

11/03 14:16, 2年前 , 164F
比較危險為什麼不能等其他疫苗,靠夭
11/03 14:16, 164F

11/03 14:16, 2年前 , 165F
咧疫情一開始就在喊有什麼疫苗打什麼
11/03 14:16, 165F

11/03 14:16, 2年前 , 166F
不要挑,卯上一隻疫苗的時候就全部雙
11/03 14:16, 166F

11/03 14:16, 2年前 , 167F
標了
11/03 14:16, 167F

11/03 14:22, 2年前 , 168F
什麼敏感性問題你們全部關在學院裡頭
11/03 14:22, 168F

11/03 14:22, 2年前 , 169F
去討論其實根本不會影響大方向,資訊
11/03 14:22, 169F

11/03 14:22, 2年前 , 170F
不完全下的風險決策更重要的就只是與
11/03 14:22, 170F

11/03 14:22, 2年前 , 171F
家長的風險溝通,你要做得更嚴謹當然
11/03 14:22, 171F

11/03 14:22, 2年前 , 172F
是可以先試打一部分學生看反應逐步修
11/03 14:22, 172F

11/03 14:22, 2年前 , 173F
正,但這種程序是不是也適用於其他年
11/03 14:22, 173F

11/03 14:22, 2年前 , 174F
齡層?我們現在面對的處境是什麼?疫
11/03 14:22, 174F

11/03 14:22, 2年前 , 175F
苗三期試驗通通做不完就在rush,決策
11/03 14:22, 175F

11/03 14:22, 2年前 , 176F
者不能賭明天現在就要對若干措施給出
11/03 14:22, 176F

11/03 14:22, 2年前 , 177F
一體適用的大方向
11/03 14:22, 177F

11/03 14:40, 2年前 , 178F
你的邏輯跟那些迷信Ivermectin的一樣
11/03 14:40, 178F

11/03 14:40, 2年前 , 179F
啊,管他什麼利弊分析,未來疫情好恐
11/03 14:40, 179F

11/03 14:40, 2年前 , 180F
怖,有藥來我就先吃,不用管有益有害
11/03 14:40, 180F

11/03 14:40, 2年前 , 181F
,只要你無法證明超級大流行發生的可
11/03 14:40, 181F

11/03 14:40, 2年前 , 182F
能性為零,你就不能阻止我吃
11/03 14:40, 182F

11/03 14:40, 2年前 , 183F
Ivermectin。連英國這種盛行率超高的
11/03 14:40, 183F

11/03 14:40, 2年前 , 184F
國家算完都在猶豫到底有沒有Z>B,結果
11/03 14:40, 184F

11/03 14:40, 2年前 , 185F
你對台灣的疫情可以直接說就是要打,
11/03 14:40, 185F

11/03 14:40, 2年前 , 186F
然後整個全年齡包在一起說你們都是在
11/03 14:40, 186F

11/03 14:40, 2年前 , 187F
疫苗猶豫啦,找藉口啦,這是完全反科
11/03 14:40, 187F

11/03 14:40, 2年前 , 188F
學的論述,不同年齡層的風險截然不同
11/03 14:40, 188F

11/03 14:40, 2年前 , 189F
,是否有B>Z的考量當然也完全不同。
11/03 14:40, 189F

11/03 14:50, 2年前 , 190F
就算疫情不嚴重,高齡施打也是利大於弊
11/03 14:50, 190F

11/03 15:10, 2年前 , 191F
高齡施打真的沒什麼疑慮,年紀小的就真的
11/03 15:10, 191F

11/03 15:10, 2年前 , 192F
非常難說
11/03 15:10, 192F

11/03 18:40, 2年前 , 193F
省下青少年的第二劑 給移工打滿兩劑 的
11/03 18:40, 193F

11/03 18:40, 2年前 , 194F
確利大於弊
11/03 18:40, 194F
文章代碼(AID): #1XWMUAby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