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星警方可取用追蹤接觸者資料 引侵犯隱私疑慮

看板nCoV2019作者 (內觀自心)時間3年前 (2021/01/06 13:21), 編輯推噓8(8012)
留言20則, 11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星警方可取用追蹤接觸者資料 引侵犯隱私疑慮 發稿單位:中央通訊社 發稿時間:2021/01/05 20:43 撰 稿 者:陳昱婷 原文連結:https://tinyurl.com/y5eyhgjs 星警方可取用追蹤接觸者資料 引侵犯隱私疑慮 最新更新:2021/01/05 20:43 (中央社新加坡5日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政府曾保證追蹤 接觸者的程式「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所蒐集的資 料,只會用來對抗疫情,但如今承認警方可取用這些資料, 引發侵犯個人隱私的疑慮。 新加坡推出「合力追蹤」計畫,以追蹤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 病(COVID-19)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不僅有手機應用程式 可供下載,隨後也研發可攜式的追蹤記錄器。 由於隱私疑慮影響接受率,一開始使用人數成長緩慢,但在 政府做出保證並規定進出商場等公共場所需安裝軟體或配戴 追蹤器後,將近8成民眾參與此計畫。 然而,一名高階官員在國會承認,警方進行刑事調查時,可 以「取得任何資料」,包括透過追蹤接觸者計畫蒐集到的資 料。 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an)稍後表示,據他所知 ,目前警方只能在一種情況下取用這些資料,那就是進行謀 殺案調查時。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控新加坡政府「侵犯隱 私權」。新加坡政府常遭批評限制公民自由。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羅伯森(Phil Robertson)告訴 法新社,坦承這件事「暴露了政府是如何偷偷利用疫情來加 強監視並掌控人民」。 (譯者:陳昱婷/核稿:林治平)11001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1050338.asp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48.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09910486.A.FD2.html

01/06 13:30, 3年前 , 1F
台灣領先全球
01/06 13:30, 1F

01/06 13:33, 3年前 , 2F
所以台灣刑事調查可以調用疫調資料嗎?
01/06 13:33, 2F

01/06 13:35, 3年前 , 3F
新加坡政府掛保證 結果下面的戳破
01/06 13:35, 3F

01/06 13:37, 3年前 , 4F
台灣刑事調查根本就不需要用疫調資料
01/06 13:37, 4F

01/06 13:37, 3年前 , 5F
反而是疫調可能還得拜託警方來幫忙
01/06 13:37, 5F

01/06 13:38, 3年前 , 6F
疫調還要拜託警察幫忙咧
01/06 13:38, 6F

01/06 13:55, 3年前 , 7F
台灣碰到紐西蘭籍機師隱匿足跡 靠刑事
01/06 13:55, 7F

01/06 13:55, 3年前 , 8F
調查幫忙疫調
01/06 13:55, 8F

01/06 14:24, 3年前 , 9F
可以看三立做的台灣防疫全紀錄第二集,裡
01/06 14:24, 9F

01/06 14:24, 3年前 , 10F
面有提到是防疫中心請警察幫忙的
01/06 14:24, 10F

01/06 14:38, 3年前 , 11F
一樓造謠可以桶嗎?
01/06 14:38, 11F

01/06 15:00, 3年前 , 12F
台灣是疫調需要警方幫忙配合,新聞有專
01/06 15:00, 12F

01/06 15:00, 3年前 , 13F
訪台北市警察局的警察說明電子圍籬的觸
01/06 15:00, 13F

01/06 15:00, 3年前 , 14F
法跟通報以及找回檢疫者或隔離者的流程
01/06 15:00, 14F

01/06 15:00, 3年前 , 15F
01/06 15:00, 15F

01/06 16:24, 3年前 , 16F
M大說的防疫紀錄片
01/06 16:24, 16F

01/06 16:24, 3年前 , 17F
01/06 16:24, 17F

01/06 18:47, 3年前 , 18F
意外?
01/06 18:47, 18F

01/08 10:31, 3年前 , 19F
這種系統的優點和缺點電影早就演過了
01/08 10:31, 19F

01/08 10:31, 3年前 , 20F
重點是監督機制在哪
01/08 10:31, 20F
文章代碼(AID): #1VzKZM_I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