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文化部時代的博物館願景

看板museum作者 (kfc1209)時間13年前 (2011/06/05 09:29),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1-06-05 旺報 【文/張譽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1060500221.html 今年5月18日,文建會盛治仁主委在立法院報告「文化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法」草案後 ,司法及法制、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即將開始著手逐條審議條文,並進入朝野協商階段。預 計明年1月,國人期盼已久的文化部應可順利成立,象徵我國文化發展又邁進了一個嶄新 階段。 未來文化部的業務職掌中,博物館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國立博物館當中,除原先 已屬文建會的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之外,現屬教育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國立史前文化 博物館未來也都將畫歸文化部。加上原來文建會負責補助和督導的地方文化館發展業務, 文化部已成為主導博物館發展最為關鍵的部會。因此,在迎接文化部成立前夕,本人不揣 淺陋,提出一些對博物館基礎結構的建議,希望有以促進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1儘速推動博物館法  我國博物館法的制定,自1992年教育部提出第一部博物館法草案以來,歷經陳癸淼 、陳學聖、林濁水等5位立法委員提案,博物館法草案前後已有6個版本,卻始終未能通過 立法院三讀成為正式法案。  21世紀第一個10年已然過去,依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統計,我國博物館數目從日治 時期的23座,現已快速增加到近600座,就單位土地面積或國民人均的博物館數目而言, 比諸歐美博物館先進國家已不遑多讓,隱隱然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學校與社會教育、地 方文化和經濟發展上的要角。  然而,當前台灣博物館事業所面臨的情況卻頗為嚴峻,社會對博物館的認識與要求 與時俱進,政府撥給公立博物館的預算卻有縮減趨勢,公立博物館師老兵乏,僚氣日深, 顯然已無法因應時勢。近10年來,國內地方博物館的發展如雨後春筍,但地方政府缺失配 套措施,目前卻常被譏稱為「蚊子館」,普遍面臨無法永續經營的問題。在私人或企業博 物館方面,數量上固然有蓬勃發展的表象,事實上相關法令模糊,政府又缺乏實質鼓勵措 施,單靠私人熱忱或企業財團支持,長期而言,前景堪憂。  如何擘畫一部合乎台灣國情,能解決當前困境,又能引導對台灣博物館事業嶄新想 像的博物館法,目前應該是適當時機了。 2推動博物館認證制度  博物館是文化事業,無法以量,只能以品質和獨創性取勝。我國博物館的發展型態 ,顯然已經必須從量的增加,轉型為質的改變,這與當前產業或大學狀況如出一轍。  台灣博物館長期以來欠缺完整的評量制度,使博物館無法確實的進行自我檢視、提 升品質,因此急需發展一套評量制度來做為品質提升的標準。  博物館評量涵蓋質化與量化的評量指標。在質化評量方面,建議儘速發展我國的「 博物館認證」機制,目的在制定博物館的「最低標準」(minimum standard),以便納入最 多博物館,方便主管機關輔導與管理。其目的在:(一)鼓勵和輔導所有博物館得以通過 博物館管理、收藏維護、觀眾服務三大面向的最低標準,取得認證為博物館的資格。(二 )以超然的第三部門,例如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執行博物館認證工作,並設立博物館認證 委員會。凡符合博物館法中博物館定義之館舍皆可提出申請,認證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博物 館即取得認證標章,可做為政府獎補助之參考。 (三)透過認證的逐年實施與滾動式修 正,促使我國博物館逐漸符合正式定義的「博物館」,提升台灣博物館整體的品質與水準 ,協助永續發展。  在量化評量方面,建議發展「博物館績效評鑑」機制,採取標竿管理方式,目的在 辨識和標舉「最佳典範」(best practice),作為其他博物館學習對象,透過館際間的不 斷比較,以獲得協助改善績效的目的。績效指標多元、數量也較多,包括藏品性質、建築 規模、歷史意義、地方特色、經營績效、觀眾滿意度等不同面向。評量指標設計可依博物 館性質與規模分類互相轉換,亦可以權重方式呈現。 3建立台灣大博物館系統  博物館系統並非新的概念,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美國的「史密森機構」是由史密森 機構治理委員會負責推動的國立博物館系統。英國的「區域文藝復興計畫」( renaissance in the regions)是由中央政府補助預算,並由博物館、圖書館及檔案館委 員會成立「地區博物館資源中心」(regional hubs),扮演旗艦博物館的角色加以推動 ,目的在整合地區博物館資源,提昇經營成效。  為了追求卓越管理,強化博物館功能,整合全國博物館資源,建立共同行銷之合作 機制。建議文化部能以合作和資源互補的概念為基礎,透過互相結盟及分享資源,發展全 國性的博物館網絡系統。  未來的文化部可分別於北、中、南、東四區,成立分區博物館發展辦公室,並指定 具經營成效的國立或地方博物館擔任「分區博物館資源中心」,扮演旗艦博物館,提供博 物館訓練、諮詢和支援,帶動各地區博物館網絡發展。  每一地區內可以整合博物館群,形成「垂直博物館系統」,以大館帶小館方式,由 大館館長擔任博物館群總館長,設置統一管理中心,將群內館舍的研究、典藏、展示、教 育、行銷、公關策略集中由專人負責,以提升經營績效。此外,也可以考慮將同一地理區 位內的博物館進行水平整合,例如可考慮將南海園區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舊館 、藝術教育館、教育資料館等整合為南海學園「水平博物館系統」。  推動博物館法的立法,有助於建立共識,提昇博物館的社會地位,驅動豐沛的民間 企業和文化力量投入博物館事業,並建立一套因勢利導,從旁協力的機制,讓博物館在設 立、認證和績效評鑑上,有合法軌道可循,朝追求卓越的方向邁進。大博物館系統的設置 ,有助於合縱連橫,積極策動豐沛的博物館資源,使台灣的博物 館更為多元化和精緻化 。多管齊下,方能厚植台灣博物館的基礎結構,讓台灣的博物館與時俱進,名符其實的成 為建設具有台灣特色之中華文化的重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20.146

06/05 09:37, , 1F
未來台南都會公園博物館興建完成後也會捐贈給文化部經營
06/05 09:37, 1F

06/05 09:51, , 2F
推好文
06/05 09:51, 2F

06/05 13:02, , 3F
看到評鑑兩個字,只會想到又有人要花很多時間金錢去做
06/05 13:02, 3F

06/05 13:02, , 4F
許多書面紙本的東西來給專家看
06/05 13:02, 4F

06/05 14:56, , 5F
為了執行成果,評鑑有必要;不過通常流於形式或者不合宜
06/05 14:56, 5F

06/05 22:37, , 6F
我END了
06/05 22:37, 6F
文章代碼(AID): #1Dwjl-a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