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燒梵谷心得

看板museum作者 (dreamer)時間14年前 (2010/03/27 01:0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完梵谷展了~我有習慣在看完展後記錄下自己心得 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不過我自己並非科班出生 也從未接受過正式美學教育 以下的觀點是我自己的觀察和想法 可以和大家討論與分享~~ 當我踏進最後一間展示廳,一股莫名的強大力量擊向我腦袋,我知道梵谷就在我身旁,心情除了期待,更夾著幾絲緊張。當我站在梵谷的「向日葵」前,還來不及表達心中澎湃激昂的興奮,已深陷花蕊上那捲強力的旋渦中,無法脫身,連眨眼、換氣竟都那樣困難。尤其看見畫作上有梵谷字跡「Vincent」,使我立刻了解當追星族得到偶像簽名時喜悅的感覺。瞬間,我看見了文生梵谷本人,他用力地把我擁進他懷裡,我也嗅到他滿身的顏料味、感受到他暖和的體溫、聽見身體身處的心跳。畫布上大膽塗抹滿色彩更令我感動,一個三餐都吃不飽的畫家,在藝術創作下,竟願意不렊`省顏料使用、絲毫不保留。此刻我終於恍然大悟,我喜歡文生梵谷,不僅僅只是其特有風格,更是這份為自己所愛,用力追求的衝動與執著吧!若有人說梵谷是瘋子,我想是吧!但不因為他精神錯亂割下自己的左耳,是因為他作畫時熱情、狂野的表現,即使痛苦面對人們給餘的忽略和冷漠,他每一次把畫筆沾上顏料,依然是如此真實,難道這還不夠瘋狂嗎? (摘自"戀戀梵谷"~2007) 前幾天去看這次的梵谷展,雖都快結束了,我才去 梵谷,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藝術家,雖他的畫作我也看過了幾次了 但這次我還是特地到史博館朝聖,雖在行前聽到的評價好像都沒有很好~~ 這次展覽在一開始,大多的導覽都會跟觀眾洗腦: ”這次展覽是極少數以素描為主的的特展,非常難得” 呵~其實說實話,對大多的藝術家而言,極少以素描為主導成唯一場展覽 畢竟大多的素描對畫家而言只是草稿或練習,而很少是真正一個能上檯面的成品 對我而言,梵谷的作品,絕對非常值得看現場原作,但並非指他的素描~ 其實印象派畫家最精彩的其實是在他們的色彩,而不是輪廓 再說大多印象派畫家都非傳統的學院派出生,多是半路出家 相較之下,真正素描精彩的如文藝復興時期,像達文西的素描就很棒 而也不是說梵谷的素描就沒精彩處,就是因為梵谷的色彩太精采了 所以回頭去看抽離色彩的素描,能夠欣賞到他的做畫手法 不過...很遺憾的,這次展出的素描都是他早期還在摸索練習的素描 (我上所指的是後期的素描~) 早期他的素描其實還滿糟糕的,人體比例、體態都很粗糙 所以我覺得這些素描比較適合”文物展”供大家研究,而非畫展 (怎一直在吐槽呢?) 不過這次展覽還是有讓我新的收穫,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我看到梵谷點描風格的作品 這是我第三次看到點描派,前兩次分別是秀拉跟畢沙羅 點描派的始祖是秀拉,而畢沙羅與梵谷只是模仿秀拉 不過秀拉的點描派就我看來,還是最精彩的 我甚至覺得另一位點描派畫家席涅克的點描與秀拉比,還是有段差距 或許是席涅克的色彩還不及秀拉的簡單 (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好了,不同顏色的光,紅橙黃綠藍綠紫加起來會成為白光 但是這些色彩的顏料全加起來會成為黑色,其實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紅藍黃組成的 而秀拉不在調色盤上調派這些色彩,而是把這些三原色以非常近的距離點在一起 由人們的視網膜作為調色盤) 梵谷初到巴黎時,看到這些前位的藝術畫作感到震撼,所以開始模仿,點描就是一例 相較之下,梵谷的點描並非正統的點描,還是有許多色彩是靠塗抹的 記得兩年多前我曾寫過一篇”淺談梵谷對後代藝術的影響”中曾提到 ”梵谷應該算是點描派的加強版”,但當時我對藝術的研究還不及現在的廣 我之後一段時間有一直思考我這說法到底對不對 而這次展覽中,幾位導覽說--梵谷把點描派的點改變成為有方向的線段 也才使我安心我講的還不算錯~而我自己這次近距離觀察他的畫作 藉由大量的線段來組成一個面,確實和點描派有所呼應 談到導覽,我總說好導覽真的對一個展很重要 這次我遇到五個導覽,有兩個真的還滿不怎樣的,講的內容我可充滿懷疑 還有一位導覽說高更很好色,所以他到大溪地畫了大量的裸女(昏~~) 不是這樣吧~高更好不好色我是不知道,但大溪地的土著本來就不穿衣服啊~ 而且如果以畫裸女來衡量色性,我想史上的藝術家一半以上都很好色... 畫過裸女的人真的太多了~請不要把藝術說的層次那麼低 但是還有幾個還不錯,其中一位是我遇過最年輕卻講的最好的導覽 (但他是專人導覽,而她還對她的導覽對象稱呼”部長”,我一看~哦,好像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你 回來google才知道是交通部長毛先生啊~) 不過我想要對許多導覽的見解有些異議,他們很多從梵谷還在海牙、努南時期的畫作 就表示梵谷受到日本浮世繪、或印象派的影響 我不能認同這種說法,如果表現手法有相似,我認為那也屬於巧合 梵谷真正的眼界大開,還是在到巴黎以後 在那之前,他連馬內、莫內,甚至連印象派是什麼都沒聽過 此外,有位導覽好像把外光派跟松丹白露派混淆了(我當時也被搞混亂了) 其實外光派就是印象派的別稱,就是因為這些畫家開始講究科學去解析光的色彩組合 並且出走畫室,開始在外頭、陽光底下寫生(導覽說很多畫家因此最後得青光眼~或許這是事實) 而松丹白露派,巴比松畫派,雖係也追求補追自然風景,但最後畫作還是在畫室完成的 至於,梵谷特常一題數畫的部分,這部分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其實一題數畫並非梵谷特色,許多畫家都有一題數畫的習慣,甚至兩作品非常非常的像 (像到可以玩大家來碴-哪裡不一樣的境界~我沒誇張) 這或許是畫家對自己的一種練習(這我還要再確定) 但對印象派畫家而言,會重複畫一樣的景緻,其實係是再追求不同時間時光線的變化 所以我不認同梵谷特別會一題數畫這說法 而談及荷蘭最受歡迎的畫家梵谷受到荷蘭最偉大的畫家林布蘭的影響 這也算是我這次的收穫之一~ 雖我過去有印像梵谷曾受到林布蘭大師的影響,但卻想不起兩者間的關連 這次導覽介紹,梵谷在努南時,就受到林布蘭的風格所及 林布蘭,17世紀巴洛克時期的畫家,受有”光影大師”之稱 而梵谷早期最著名的畫作”食薯人”,確實有濃濃巴洛克風格~ 就是暗沉的畫面,人物的部分則有特別的光亮,如有舞台燈照射般 我也才知道,梵谷一生做有大量的自畫像,是受林布蘭的影響 不過有一位導覽說法就很可怕:因為兩人都窮,沒有錢請模特兒,只好畫自己 呃~梵谷是否是因為這樣,我不清楚,不過我相信林布蘭絕對不是! 林布蘭一生也有一段時間風采,可是他的自畫像卻也沒停過,應該只是對自己的記錄 不過還是讚美一下這次展出的一些畫作好了~ 我特愛他的”柏樹”及”有柏樹的星夜”,那樣的色彩非常動人 我說過,梵谷的畫作絕對有價值看真跡,就是要看他狂放的大膽用色 他豐厚的顏料塗抹,是我看許許多多畫作至今,還無人能批敵的 梵谷的畫顏料厚到已經是”立體”的了~ 也是最動人表現 (這也是為何我五年會在梵谷的畫作-向日葵前,大大受感動的原因) 而”柏樹的星夜”則是完整的表現出他的線條與捲屈~~ 我特喜歡這次的展題叫”燃燒的梵谷” 因為他強烈狂放的色彩,真的會有股燃燒的感覺 燃燒了畫家、燃燒了畫作、燃燒了每一位站在他作品前的後人 呼~打的落落長~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漏了什麼想講沒講的事~ 話說這次展覽我沒刷新記錄,不過也算是平記錄了~ 七小時! 也還好這次沒有人陪我一起逛展~ 原文:http://www.wretch.cc/blog/dreamer43/938218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128.65

03/27 11:02, , 1F
推林布蘭和秀拉!!! :) 感謝原po分享 ^^ 很精彩
03/27 11:02, 1F

03/28 23:33, , 2F
好文 ^^
03/28 23:33, 2F

04/05 11:25, , 3F
推 寫得真好
04/05 11:25, 3F
文章代碼(AID): #1BhEf50J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