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高雄皮克斯展

看板museum作者 (最好的時光)時間14年前 (2010/01/23 22:1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有圖好讀版:http://www.wretch.cc/blog/littlefishes/24372256 期待皮克斯展(Pixar Animation)很久了。 自從得知它會在高雄展出,我就興致勃勃地詢問周遭友人可否隨行。 可惜的是,除了我的時間比較有彈性, 其他朋友都受限於實習及課業,很難找出大家都有空的時間。 好不容易等到荳子考完期末, 我們一群人(荳子一家三口,還有家眷斷腿先生)浩浩蕩蕩前往高雄美術館, 總算一圓我盼了多時的心願。 之所以希冀能早些日子去,是因為我耳聞台北皮克斯展非常多人, 假日去根本是自找死路,黑壓壓的都是人,把展場擠得水洩不通。 然而當我們週三下午(兩點左右)一到高美館現場, 仍被眾多背著書包的高中生所組成的大陣仗嚇了一跳, 原來他們幾乎都是今天結業式啊…… 想當然爾,人真的是比我預期還要多很多。 原本我和荳子還有斷腿先生, 想方設法地伸長脖子、張大耳朵來傾聽導覽的解說; 然而人實在是太多了,不僅很難自在地移動腳步,連靠近導覽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我們決定走馬看花……不是啦! 是先避開擁擠的人群,從其他的展示作品看起。 包括許多部知名動畫的手稿、分鏡腳本、模型, 能讓觀眾了解製作動漫的工作人員的巧思,非常有意思。 手稿紀錄了許多動畫角色的設計原型與初步概念。 例如《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2001)的毛怪, 其實是從好幾張不同的毛怪設計圖之中脫穎而出的。 有的毛怪臉上長滿了眼睛,有的毛怪身形胖得不得了, 頂著令人難以忽略的中年啤酒肚。 製作動畫的工作人員從眾多設計圖裡, 找尋他們心目中最適合這個角色的整體形象, 可看出他們將「製作動畫」這個工作視為一項藝術。 其他包括《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2004)的衣夫人 (原型和定案的形象相差十萬八千里。 初稿顯得比較「一般人」,身形婀娜纖瘦,卻缺乏人物的個性和特色) 以及《玩具總動員》(Toy Story,1995)的主角胡迪等。 分鏡滿有「看圖說故事」的感覺。 《汽車總動員》(Cars,2006)的分鏡腳本做得很棒。 (以粉彩作畫,有一股淡淡的朦朧之美。 分鏡圖縱使很小格,畫風卻很細膩,連每一台車的「表情」都能描繪出來) 儘管我沒看過這齣動畫,還是能夠從分鏡圖來了解大略的劇情, 彷彿自己正在看一則精緻的短篇漫畫。 在看分鏡的過程中,我和荳子討論起「分鏡」和「腳本」的差異。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所謂的分鏡就是指「電影、動畫、電視劇、廣告、音樂錄影帶等各種影像媒體, 在實際拍攝或繪製之前,以圖表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 將連續畫面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作分解, 並且標註運鏡方式、時間長度、對白、特效等。」 腳本則有「劇本」之意,即「戲劇或電影所使用,演員依此演出的文件。」 我覺得荳子的說法滿有道理的: 分鏡應該是較為細膩精準的畫面構成、連貫與分析; 腳本則是具有整體性的文本脈絡,有點像是在說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有「劇本」之稱。 分鏡是對一串連續畫面的詳細剖析,腳本則是整個故事的大致脈絡。 親自查過相關資訊後,至少我對這些製作動畫的基本名詞有印象, 多少學了一點東西回家。 至於角色模型,雖然都沒有上色, 但不論是《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2003)的多莉(Dory)和吉哥(Gill), 亦或《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7)的小米和史老闆,都做得十分細膩傳神。 雖然比例上的不對稱讓我為此笑個不停, (《料理鼠王》那區的模型,廚師小林和老鼠小米的比例差不了多少, 甚至小米拿的那把湯匙還比小林高呢!) 但是角色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很真實, 彷彿眼前我看的是一齣戲一場電影, 而不只是一個毫無生氣沒有感覺的死板模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是《蟲蟲危機》(A Bug's Life,1998)中的蚱蜢老大Hopper。 模型只有呈現出它的上半身, 猙獰邪惡的表情讓我遠遠一看,就知道是這名家喻戶曉的大惡蟲。 我對蚱蜢的畏懼感,似乎就是源自於Hopper在劇中的惡形惡狀, 只能說Hopper真的是壞到極致啊! (台灣的動畫翻譯成「霸王」,我覺得還滿符合Hopper的形象。 一方面是指Hopper在蚱蜢群裡的地位崇高,另一方面是指Hopper的無理霸道。) 再來介紹一下皮克斯展的最大賣點之一:幻影箱。 就像漫畫分鏡圖快速翻閱時,會讓人以為角色動了起來的「視覺暫留」原理, 幻影箱裡陳列著許多《玩具總動員》中不同角色的模型。 雖然同一位角色的肢體動作乍看起來相似, 實際高速旋轉卻會讓你身歷其境於角色們在劇中的招牌動作。 例如戴著牛仔帽的胡迪騎上他的木馬擺動著身體、 (在看幻影箱時,我覺得胡迪用力到快把自己的脖子甩斷了, 所以又喜又憂地笑得很複雜) 差點被丟掉的燒聲企鵝吱吱開心地蹦蹦跳 (我其實滿喜歡這個角色,因為是企鵝嘛!還打個亮麗的蝴蝶結,超可愛的)等等。 幻影箱的驚豔之處,真的只能眼見為憑。 我和荳子都看得驚呼連連啊! (所以就算我不小心太入神也不用擔心被笑,因為我們都很入戲) 雖然有些手癢想把它拍下來,但是展場內是嚴禁攝影的噢! 這次的皮克斯展,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發現「原來皮克斯短片這麼好看」的事實。 之前我只和大石看過魔術師和兔子鬥志的搞笑短片《Presto》(2008年作品), 那時就覺得拍得好精彩(那隻兔子機車得很可愛,令人又愛又恨); 沒想到皮克斯出產的短片這麼多,而且個個都有巧妙之處,錯過實在可惜。 展場內有播放五齣早期的小短片, 分別是《安德魯和威利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Andre and Wally B.,1984)、 《頑皮跳跳燈》(Luxo Jr.,1986)、《單輪車的夢想》(Red's Dream,1987)、 《小錫兵》(Tin Toy,1988)、《小雪人大行動》(Knick Knack,1989)。 每一部都很有趣,對上述這些短片有興趣的人,直接點灰色字的連結就可以觀看了。 近期內的作品,我則推薦以下幾部, 包括《棋局》(1997年作品,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For the Birds》(2000年作品,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One Man Band》(2005年作品,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 由於短片有許多創意的巧思,說穿劇情就不有趣了,因此還是請大家自行觀賞。 我個人還滿喜歡這種戲而不謔的幽默風格,令人情不自禁地會心一笑。 皮克斯展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大部分的電影我都看過了 (除了《怪獸電力公司》和《汽車總動員》之外), 所以對於劇中的角色有共鳴。 如果沒看過皮克斯系列的電影就跑去看展,應該會覺得無聊吧。 (荳爸逛了三十分鐘就走出展場了……就兩百塊的票價而言,實在有些可惜) 因此,強烈建議要去看展的朋友們,請先把皮克斯系列的電影拿出來溫習一遍。 目前已上映的動畫長片十部,至少看過一半以上再去看展才有意思。 展場雖然比我預期的小,但是如果跟著導覽走,其實要逛個三、四個小時也不是難事。 下次如果有機會能詳細聽導覽解說,或許我還是願意再花一次票錢進去看展吧── 在那補完《怪獸電力公司》和《汽車總動員》之後的某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156.192

01/28 18:26, , 1F
有人知道寒假週末人會很多嗎??
01/28 18:26, 1F
文章代碼(AID): #1BMmJ2Bw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