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家直呼珍罕 故宮沒有的「宮廷葫蘆」(圖)

看板museum作者 (天道 人道)時間15年前 (2009/07/28 11:17),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 專家直呼珍罕 故宮沒有的「宮廷葫蘆」(圖) 圖:http://img.epochtimes.com/i6/907270238041459.jpg
高分別為12、15、17釐米的三件蟈蟈籠匏器,盈寸之間氣象萬千,令人愛不釋手 ,大嘆神奇。(網路圖片) 【大紀元7月27日訊】 「康熙賞玩」、「乾隆賞玩」、「光緒年制」,賞瓶、筆 筒、鼻煙壺,玳瑁口、象牙蓋、紫檀口……。山東青島收藏家劉先生的「藏寶樓」中一 組組精緻的「宮廷葫蘆」極具吸引力。據瞭解,其中一小部分「寶物」曾拿到北京故 宮博物院請專家過目,博研究員見後都驚喜不已,認為這些藏品十分珍罕,尤其一些成 對、大件的御用賞玩器,「就連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沒有」。 「寶物」 製作極盡工細 據《青島晚報》報導,雖然坐擁「清宮禦玩」,但收藏者劉先生卻從未張揚,並 且極少將這批鉅資購藏的「寶物」示人。劉先生介紹,「宮廷葫蘆」是他在業務上結交 的一位美國老收藏家非常重要的集藏,據稱因戰亂從清宮中流出,輾轉到了這位收藏 家手中。這幾年隨著老人年事漸高,才轉讓給我的。 劉先生的這批珍藏,不僅年份跨越清康熙、乾隆直至光緒年間,而且大多品相完 好,紋飾清晰,工藝精良。紋飾包括雙龍戲珠、八仙祝壽、梅蘭竹菊、漁樵耕讀、富貴 牡丹、纏枝蓮花……吉祥圖案,人物故事,花木鳥蟲琳瑯滿目;器型涵蓋瓶、壺、盒 、蓋罐、筆筒、毛筆(桿)、鼻煙壺、蟈蟈籠以及雙龍、臥佛等多種擺件;工藝彙集自然 、異形、押花、嫁接、挽結等各類製作手法。 蟈蟈籠匏器 盈寸之間氣象萬千 其中,不少「宮廷葫蘆」都鑲有紫檀、玳瑁或象牙口、蓋,精雕細琢,窮盡其工 。一對蟈蟈籠上的象牙蓋,分別雕著雲鶴呈祥和松鼠葡萄圖案,九隻仙鶴、九隻松鼠, 每隻姿態都不相同,而且每隻都能活動自如。劉先生的介紹下,果然是盈寸之間氣象 萬千,令人愛不釋手,大嘆神奇。 高分別為12、15、17釐米的三件蟈蟈籠匏器,第一件象牙鑲口,玳瑁鏤雕纏枝花 蝶籠蓋。第二件象牙鑲口,籠蓋上有四隻獅子。第三件象牙鏤雕鑲嵌玳瑁靈芝紋籠蓋, 主體紋飾為範制龍鳳呈祥、日月星光,頸部有「道光年制」隸書款。北京故博專家鑒 定為清宮造辦處工藝,估價80萬元。 葫蘆器興於明清 葫蘆器,又稱匏器,中國特有的一種人工與天然相結合的傳統工藝品,屬於「竹 木牙角匏」中的一類。匏器被認為出現於明代末年,清康熙時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 工藝品。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式,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的帶有「康熙賞玩」楷書款 。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絃琴等為最精。 乾隆年間,這種樸雅之器更深得乾隆鍾愛,以為可勝金玉。 匏器可分為實用器和陳設品兩大類,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賞玩之物, 應有盡有。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尚和審美取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 珍貴遺產。明清時期的匏器多為皇家宮廷觀賞品,有人稱為「官窯」。 圖:http://img.epochtimes.com/i6/907270238001459.jpg
漁樵耕讀紋蟈蟈籠(網路圖片) 圖:http://img.epochtimes.com/i6/907270238011459.jpg
開光六方瓶(網路圖片) 圖:http://img.epochtimes.com/i6/907270238021459.jpg
開光五爪雲龍紋賞瓶(網路圖片) 圖:http://img.epochtimes.com/i6/907270238031459.jpg
團壽紋鵝型鼻煙壺(網路圖片) 美東時間: 2009-07-27 03:31:47 AM 【萬年曆】 本文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9/7/27/n2603503.htm (from大紀元) -- 武術、氣功與中醫座談會 免費入場 時間:2009年07月29日(三) 14:00 ~17:00 內容:運動、武術、氣功與養生 地點:台北光圈(台北市博愛路25號201) 演講者:李有甫先生(1979年山西傳統武術項目業餘組冠軍,擅長靜坐氣功、站樁、八段 錦、易筋經、五禽戲等氣功養生法,身具「活步太極拳」、「遊身八卦掌」等功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20.230

07/28 11:53, , 1F
(from大紀元)
07/28 11:53, 1F

08/01 11:42, , 2F
北京沒有的東西難道少了...大紀元
08/01 11:42, 2F
文章代碼(AID): #1ARctFnY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