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故宮「裝池之美」 親見古畫「補妝」

看板museum作者 (alessio)時間16年前 (2008/04/16 07:52),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中國時報  2008.04.16 故宮「裝池之美」 親見古畫「補妝」 吳垠慧/台北報導  故宮博物院以收藏一萬多組件的古代書畫傲視全球。這些書畫的年紀動輒上千年, 但今日呈現在觀眾面前,依舊是歷久彌新。讓這些書畫得以「青春永駐」的妙方,一是要 有良好的裱褙保護,再者就是經過歷代修復師的巧手,為這些珍寶進行「補妝」。  「裱褙」在古代又稱「裝池」,故宮近日推出「書畫裝池之美」特展,展覽分成兩 部份,一是介紹裝池,另一是介紹修復。故宮以書畫加上修復過程的圖片與解說,介紹中 國書畫四類主要的裝裱方式,並首度對外公開書畫修復的過程。展出的四十五組件書畫, 包括了王羲之的《七月都下二帖》、唐玄宗的《鶺鴒頌》、馬遠的《乘龍圖》和石濤的《 寫竹通景十二屏》等。  絹和紙是中國傳統書畫當中最常使用的兩種材料,可偏偏兩者都是柔軟、易皺、易 裂的材質。故宮書畫處典藏科科長劉芳如表示,「一件書畫完成之後,如果沒有經過裝池 ,就無法展開欣賞,保存也會出現困難。」而在所有的書畫類型中,以立軸和手卷的裝池 難度最高,尤其是手卷。「手卷的長度從數公尺到數十公尺不等,加上作者會用不同的織 品或紙張拼接,材料不同,伸縮度也就不同。」  一旦作品出現了污損或殘破,就需要重新裝池。目前故宮收藏的作品,都曾經過兩 、三次的裝池工程。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屬清乾隆皇帝在位時進行,也因此現在看到故宮的 書畫藏品,都是清朝改裝後的面貌。  古畫重裝的過程相當繁複。故宮修復師葉竑毅以宋朝馬遠的《竹鶴圖》為例,這件 作品從整的修復前後就歷經了四年。「先以乾淨的毛巾為作品進行清洗,之後揭除背紙, 再重新裝池,畫面有缺損的部分還要填補,手續相當繁複。」故宮難得將修復的過程公開 ,也讓人好奇修復師這門行業。故宮在一九六○年代成立之初,當時台灣尚未有古物維修 的概念,也沒有專門的科系進行人才的培育。因此,故宮院內的修復師採取師徒制,徒弟 跟著師傅從基礎開始,得經歷十年的學習才能具備各項技藝。  隨著古物維修的觀念興起,目前台南藝術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均有古物維護系所, 培育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這些學校也和故宮進行建教合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05/13 19:25, , 1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05/13 19:25, 1F
文章代碼(AID): #181J-X33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