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12/22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假日活動

看板museum作者 (Koika)時間16年前 (2007/12/07 01:56),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outh.cwb.gov.tw/index1.php?web=111&web_title=%AC%A1%B0%CA%B0T%AE%A7&FLDID=108 12/22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假日活動公告 活動時間 2007/12/22 09:00 ~ 2007/12/22 17:00 地  點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1樓視聽教室 主辦單位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附加檔案 附加檔案下載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於12月22日(週六)舉辦假日講座活動,配合活動本中心全日開放,歡迎民眾參加: 活動內容如下: 1、10:00-12:00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主任傅朝卿博士 演講:古蹟之美-原台南測候所 內容如下: 台灣氣象建築發展概述 日治之後,台灣總督府通信課長土居通豫於日明治29( 1896年)赴東京與日本中央氣象局交涉,籌畫於台灣設立氣候觀測機構,同年3月公佈台灣總督府測候所創立現程。在台北、台中、台南、恆春及澎湖設立第一批之測候所,後來又進一步於台東、花蓮港、宜蘭、彭佳嶼、新竹、竹子湖、紅頭嶼、日月潭、大武等地成立一般之測候所,高雄設有海洋觀測所,阿里山設有高山觀測所,而台南設有台南測候所,是中央氣象局台南氣象站之前身。此外,在島上九座燈塔也都附帶設有氣象觀測之任務,這些氣象設施中,台南測候所可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幾個之一。 原台南測候所歷史沿革 台南測候所創建於日明治30年(1897年),原以天公埕街官有家屋(今天壇北側)為臨時所舍,於當年1月1日開始觀測並著手興建新的測候所,於翌年日明治31年(1898年)搬入新址。在同時其興建的台北與澎湖測候所均拆除之後,台南測候所更是目前僅存的明治時期歷史性測候所之一,在台灣氣象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彌足珍貴。 台南測候所建築特色 基本上,台南測候所是一座以機能為主要考慮之建築,在風格及空間上完全以如何達成氣象觀測為目的,與當時之台北測候所及澎湖測候所在風格及空間組織上均頗為類似。在空間上,此建築可以說是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居中心的第一道同心圓,直徑寬約四米六,開有二個圓拱門洞,屋身一直往上延伸形成圓塔,上置有各種測候器材,內部有一寬六十公分之鑄鐵樓梯沿厚重之牆面盤旋而上,塔身因應開了四個弧形拱窗。第一道與第二道同心圓之間乃為走道,第二道與第三道同心圓之間,則以圓心方向伸出之承重牆將空間區分為幾個部份,東西向為中央通道,南北側則分為 四部份之事務處理空間,承重牆間亦開有圓拱門以為互通之用。 就建築造型而言,台南測候所之中央圓塔最為顯眼,百姓俗稱為「胡椒管」,高約二層樓。建物其餘部份則為單層,自中央伸出屋頂搭於外牆,上鋪屋瓦呈十八等分之放射狀,廟期原為台灣瓦,後來才改為日本瓦,屋簷則以木質托架出簷承接屋面。在牆面之構成上,使用了洗石子、與黃褐色的面磚,以求取變化。 2、14:00-15:20影片欣賞:鐵達尼號:沈船記 內容如下: 1912年4月鐵達尼號在由英國前往紐約的處女航中,不幸撞上冰山沈入大西洋深海中。而今,靠著許多科學家及研究人員在考古學、法醫學、冶金學、微生物及聲納構圖上的努力,以及大膽推理、小心求証,才使沉船過程稍露曙光,解開多年來的不解之謎。在本片中,科學家們還使用電腦動畫繪圖將重現原景,讓觀眾恍如置身其境。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網站:http://south.cwb.gov.tw 洽詢電話:(06)3459218(週一至週五08:30-12:30,13:30-17:30) 活動當日:(06)3459234(09:00-17:00) 發佈時間:2007/12/4 08:00 ~ 2007/12/22 17: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35.19

12/07 13:46, , 1F
12/07 13:46, 1F

12/09 03:06, , 2F
感謝分享,雖然離我很遙遠..
12/09 03:06, 2F

05/13 20:47, , 3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05/13 20:47, 3F
文章代碼(AID): #17M3Undf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