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普立茲記者——打開社會學之眼

看板movie作者 (克莉絲汀(貓咪))時間4年前 (2020/06/17 16:34), 4年前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微雷影評-普立茲記者 Mr. Jones】社會學研究和記者報導有什麼差別? 透過改編自真實故事、試圖還原史實的劇情片,打開社會學之眼之後的下一步 Medium 圖文好讀版:https://link.medium.com/gweQBt41n7 - 我是一名讀社會學的研究生,研究生的休息日通常不在週末、更沒有暑假;原先只是想在 疫情稍微和緩之際的某個週二晚間,到信義威秀隨意選部片(讀作「約個會」),於是衝 著「記者」和 Vanessa Kirby(Netflix 熱門影集《王冠 The Crown》中飾演 Princess Margaret 的演員)這兩個關鍵字,就看上了剛上映沒幾天的《普立茲記者 Mr. Jones》 。 不料不看還好,進了戲院之後才發現真是不得了——每每劇情高潮讓我快要眼眶泛淚,理 性腦就壓抑住感性;太多心得想說,不如打鐵趁熱,來寫個社會學觀點下的影評吧! ~~~~~~~~~~~~~~~~~~~ 以下微雷 ~~~~~~~~~~~~~~~~~~~~~~~~~~~~~~~~~ 「為什麼要讀理論?」 大五那年我因著輔修社會系,修習臺大社會系劉華真老師所開設的必修:社會學理論上。 整個學期就是圍繞著馬克思與受其影響的理論家打轉,啃著每一句都有看不懂的單字、併 成一整句整個段落更是看不懂的「原典」,還要寫作業、參與課堂討論,又是早上九點的 課,每週真是叫苦連天。 各校的社會系幾乎都會必修社會學理論,甚至到了研究所也不例外,某些學校更是要求學 生不可以只讀翻譯本或二手詮釋,必須精讀理論家原始的著作版本——如果原文是英文就 讀英文,要是不巧如馬克思是個德國人,那至少也得讀英譯版。 然而,和社會系素有的「暴民系」之名相比,究竟為什麼要讀理論?還要求要讀原典? 如要論「何謂社會學理論」,那麼光是學科內的老師輩們都吵不完了,然而在社會學界至 少有個共通的認知是,理論是透過觀察經驗後,將轉換成概念化而形成的抽象性解釋。既 然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經驗現象,反過來說,經驗現象自然也可以用來挑戰既有理論。 舉例而言,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1895)預言資本主義將會不斷擴大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貧富差距,最終導致現行國 家體制的崩潰與消亡。然而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社會將形成無政府、無中心、而得以透 過自然分配達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社會主義理想國。然而 ,列寧(Владиbир Ильиm Ульяcов,通稱列寧 Леcи н,1870–1924)作為一名革命思想家,專注如何以經驗補充馬克思的理論來進行實踐, 因此他主張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期間,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產階級專政——這正 是史達林以及中國共產黨政權正當化其獨裁統治的理論基礎。 葛萊姆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則反過來問,為什麼共產革命發生在尚未工 業化的蘇聯,而非工廠林立、工人受到資本家嚴重剝削的西歐呢?於是他透過義大利作為 個案,在政治經濟的理論基礎上,補充統治階級在文化與教育等制度上的霸權(hegemony )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將之裂解。 《普立茲記者》便是以二戰爆發前的綏靖時期作為時代背景,跟著時任英國國際政治年輕 幕僚的主角 Gareth Jones 追尋一個他苦思不得其解的答案的路程: 蘇聯透過什麼支撐起這些花大錢的建設發展? “I can see for myself: The numbers don’t add up.” 提出問題的人往往一直碰壁 ,對於自己的專業判斷未得上司接受,Jones 本就感到灰心,再加上英國經濟崩潰導致預 算刪減而被辭退之際,他決心轉而透過記者簽證抵達莫斯科。隨著他接觸愈來愈多駐莫斯 科的西方媒體,這才驚覺,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 社會主義會是解放人類的可行方案嗎? 隱喻/揭露之後,然後呢 — — 小說文學/調查報導 vs. 研究實作 這部電影透過 George Orwell 所著的暢銷小說《動物農莊 Animal Farm》貫穿全片,小 說中的農莊主人就叫做 Mr. Jones,也就是電影的原文片名(中文譯作《普立茲記者》, 反而只強調記者勇於揭露政治陰謀的面向,而未能捕捉其雙關)。而這本小說就是在引 射 1917 年俄國革命建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後史達林專政的時期。 “Set on a British farm, the satirical novel is based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and uses personified animal characters to expose the dangers of a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 excerpted from GradeSaver 全片對於史達林主政下的社會主義實驗採取極具批判性的立場。然而為了得到真相, Jones 在調查過程中數度遭逢危險,他的每個選擇和判斷都可能改變全局。 作為一名記者,如何在保護自身與受訪者安危的同時,盡可能取得最多的資訊?這也是社 會系必修的研究法(尤其訪談以及田野參與觀察等質性方法)時常探究的倫理問題。而到 了研究所,若想以民族誌作為論文採用的研究方法,最常受到的挑戰(無論學科內外)就 是—— 你的書寫和報導或小說有什麼差別嗎? 我們可以從《普立茲記者》中清楚看到小說以及報導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力有何差別,以及 記者如何因著理念上的分歧而選擇呈現不同版本的「真相」。從預告片中就可以見得主 角 Jones 和紐約時報駐莫斯科的新星記者 Ada Brooks 對於「何謂真相」、「有無選擇 」的論辯。 和小說家相比,研究者所書寫的描述必須符合事實;而和記者不同的是,進行田野工作的 研究者除了「揭露真相」之外,更往往需要顧及被研究者是否會因自己的研究發表而受到 傷害,因此要透過化名、匿名、修改時間地點等書寫技巧使外人無法輕易追查到被研究者 。儘管電影難免有所簡化,但這樣目的下的倫理要求與考量,和記者面對政治審查時,「 寫或不寫」、「怎麼寫」的難處,並不可一概而論。 研究者基於從被研究者身上得到的資訊,才得以進行書寫與發表,因此往往會考慮到如何 回饋被研究者——(英國社會人類學傳統下)尤其在意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權力關係的 不對等。於是,在研究過程中,除了禮物饋贈、傾聽敘事之外,有些研究者會希望自己的 研究發表後,能真正為當地帶來改變,甚至在研究過程中,就透過實際參與,成為改變的 一部份。這也相當符合科技與社會研究(STS)的學術社群強調「實作」與「實踐」的傾 向。 Downey and Zuiderent-Jerak describe practices of making and doing in terms of cr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eflexivity. They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different elements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 distinguishable clusters of STS making and doing” (2017:226, in the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4th Edition). ~Excerpted from https://stsinfrastructures.org/ , 2020/06/17 通過什麼濾鏡,看見怎樣的世界 《普立茲記者》是一部外語片,多數主角都講英文(英式為主),同時參雜不少俄文。對 於多數臺灣的觀影者而言,我們相當依賴中文字幕;基本的英文能力讓我們能辨認出譯者 沒能把握的隱喻,然而面對俄文,即使是在世界上其他放映電影時不輔以字幕的國家,多 數人大概也只能透過影像下排的那行英文字幕,試圖間接理解。於此同時,我們是否有意 識到,《普立茲記者》正是從英美觀點出發的呢? 在疫情之下,臺灣的國際處境因著防疫模範生的表現、以及中國作為病毒的發源地,而終 於浮上海景第一排。然而我們的論述輸出,卻通常只寫給讀中文的、或是英語霸權下的西 方世界觀看。 《普立茲記者》的世界觀之所以得以成立,是因為 Jones 的母親是烏克蘭人(Ukraine) ,加上其老家 Wales 在組成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四國(England 英格蘭、 Scotland 蘇格蘭、Wales 威爾斯、Northern Ireland)中為少數族群,Jones 因緣際會 成為一名主修俄文、從事國際事務研究的外交官,我們才得以透過主角的際遇,一窺俄語 世界的部分面貌,然而依舊相當片面。然而其他西歐國家的立場,確實如這部電影所顯示 的,都採取綏靖策略嗎?包含電影開頭就提到的、甫掌握德國國家機器的納粹產生的條件 ,我們不也是接受主要透過來自英國、美國的英語論述與觀點(甚至再譯為中文)嗎? 即使到了現在,沒有語言作為濾鏡,我們對於歐洲發生了什麼事,幾乎一無所知,只能等 待多手轉譯,翻成英文、再翻成中文,最後透過社群媒體來到我們眼前。 當臺灣迫切的想和國際接軌,卻只專注於英文世界時,我們可能忽略了,所謂國際間,有 許多並不以英文作為主要語言的國家,都可能是我們潛在的盟邦。東亞的南韓、日本、香 港、新加坡,或許還享有共同文化圈的背景,然而對於印度、中東、甚至除了英國以外的 歐洲,他們怎麼看待世界?當我們高聲吶喊 #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臺灣 除了透過外交手段進行物資援助之外,一般民眾具體而言能怎麼幫助他們?臺灣對他們而 言,作為一個個案,有何意義? 所幸,臺灣的社會學界發展與政治變遷和公共政策緊密相依,與美國社會學界缺乏公共性 ,少與政策接軌的特色大相徑庭。然而在反思以擺脫西方殖民、建立本土的經驗和關懷之 餘,可能的下個階段,或許便是更進一步的開發英美之外的比較基礎,透過拓展跨文化、 多語言(multi-language)的互動空間,予以臺灣社會的發展更多可參照的案例和養分。 覺得沒被搔到癢處、話都只說到一半嗎? 在此將這部電影推薦給: 於課堂上講授「社會學是什麼?」的教師們、苦思討論課題材的助教們,以及懷疑社會學 有何用、或是唸了社會學而尚未選定戰鬥位置的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0.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2382858.A.942.html ※ 編輯: ChristineKao (123.193.50.122 臺灣), 06/17/2020 16:37:46 ※ 編輯: ChristineKao (123.193.50.122 臺灣), 06/17/2020 16:38:56

06/17 16:50, 4年前 , 1F
06/17 16:50, 1F

06/17 16:54, 4年前 , 2F
推!
06/17 16:54, 2F

06/17 18:55, 4年前 , 3F
推,看完預告很期待
06/17 18:55, 3F

06/17 19:10, 4年前 , 4F
阿涅斯卡荷蘭作品從英美觀點出發?這說法很有趣!
06/17 19:10, 4F

06/18 13:11, 4年前 , 5F
推 很有內涵的影評
06/18 13:11, 5F

06/18 21:25, 4年前 , 6F
推推,同事人社人,我在國外看了兩次,超愛!
06/18 21:25, 6F

06/18 21:26, 4年前 , 7F
近期發現很多人沒讀過動物農莊,所以看不懂,可惜..
06/18 21:26, 7F

06/18 22:25, 4年前 , 8F
昨天剛看完,好看但悶
06/18 22:25, 8F
文章代碼(AID): #1UwTMAb2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