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聞天祥評 / 夜半歌聲

看板movie作者 (靜岡玉露)時間4年前 (2020/06/14 04:39), 4年前編輯推噓20(20040)
留言60則, 1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新夜半歌聲:錯置的自戀與自傷 本文轉於《攝影機與絞肉機》,聞天祥著,1996,知書房出版社。 原載於 1995 年 6 月 24 日〈工商時報〉 -- 台灣上映:1995 年 6 月 23 日 導演:于仁泰 編劇:司徒慧焯、黃白鳴(轉載按:Wiki資料為黃百鳴)、于仁泰 攝影:鮑德熹 演員:張國榮、吳倩蓮、黃磊、劉琳 -- 最早一部《夜半歌聲》,完成於民國 26 年(1937 年),導演是馬徐維邦。 影片描述革命青年宋丹萍為躲避北洋軍閥的追緝而寄身劇團,一演成名, 並與富家女相戀,不料女父與當地劣豪毀其容貌,火燒戲院,造成富家女傷心發瘋, 宋丹萍也躲在戲院不敢示人,只能夜夜以歌聲安慰愛人心靈, 於是劇院鬧鬼消息不逕而走(轉載按:教育部成語典為「不脛而走」)。 十三年後,一個新劇團再度借此戲院演出,宋丹萍賞識該劇團男主角, 遂傳他歌藝、劇本,並要求他代替自己安慰愛人。 結果劣豪故技重施,又想拆散有情人,宋丹萍忍無可忍,殺其報仇, 然眾人以為宋為妖怪,追趕喊打,他只有躍入滾滾江中......。 就故事而言,《夜半歌聲》其實有本可循, 也就是西方的《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 但作為一部(轉載按:原文「做」、「都」)中國早期經典, 除了在電影美學上,本片奠定了恐怖類型的視覺奇觀外, 更重要的是它如何藉類型電影做批判的進步氣息。 宋丹萍的悲劇,被導演有意地引申為中國政治腐敗、社會階級不平下的不幸結果, 所有看似通俗劇般的衝突,其背後都有社會與時代條件在支撐。 也因此,宋丹萍在片中所演的劇目,所唱的歌曲,都有弦外之音 (比方《熱血》、《黃河之戀》等),有對墮落權貴的針砭,有暗示抗日的意識, 讓人不得不相信恐怖片也能化身為進步電影,也證明電影的意識型態有探索省察的必要。 若依照原點來檢視于仁泰執導的《新夜半歌聲》, 彼此因為時代差距所顯現的不同之處,應該很明顯了。 雖然整個故事架構大致相同,但原本的社會意識、政治隱喻早已蕩然無存 (或者該說新版本來就不想理會這些),頂多只點綴了封建家庭、忠心奴婢等煽情元素。 如果說馬徐維邦的《夜半歌聲》把一個小故事拍成了史詩性的悲劇, 于仁泰的《新夜半歌聲》就是把史詩的大手筆處理成一部小小的愛情通俗劇。 那麼《新夜半歌聲》所孜孜矻矻的是什麼呢? 是張國榮的又演又唱,是華麗昂貴的場面,是流於膚淺的人性觀察。 《新夜半歌聲》的場景是夠華麗,碩大的歌劇院與私會的閣樓,氣派與優雅, 都是華語片裡難得一見。不過也給人一種「錯置時空」的感覺, 彷彿這部中國情事是掉在歐洲劇院發生似的。 這種文勝於質的問題,幾乎充斥在本片的每一個部門。 我相信鮑德熹利用絢麗與褪色相互對比的攝影, 馬磐超以中國宅院映襯洋化劇院的美術指導,或是張叔平、楊倩玲的服裝設計, 都能輕易在金馬獎入圍,但這些努力所撐起的, 充其量只是張國榮接近個人秀似的自戀與自傷,其他則一概闕如。 張國榮飾演的宋丹平(刻意改掉較女性化的「萍」)也是與原典割裂最劇的一環, 他甚至嘲諷了《夜半歌聲》的《熱血歌》是多麽乏味而得不到觀眾的認同, 非得亮出他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救急不可 (事實上這些歌正是張國榮自己所作所唱)。 而這份對 30 年代舊版影片的扭曲,可視為 90 年代的《新夜半歌聲》最堪玩味處, 它鼓吹著「藝術娛樂論」,強調逃避主義的快感,不論影片本身,或是片中劇皆如此。 諷刺的是就算作為一部愛情片,不管它所荒廢的原表下,更襯托它內在的空無, 以至於既未超越前作(轉載按:原文寫「既末」), 也沒多少值得鼓舞的新花樣,好支撐它的娛樂至上論。 (香港在 1967 年也拍過一部《夜半歌聲》,趙雷、樂蒂主演。)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轉載此篇時,修改了「」改為歌名號《》, 原文的「做為」改為「作為」,其他特殊之處已於文中註記。 如果有錯字或是疏漏之處,還請各位板友提醒指教,感謝。 感覺老師當年對此作品的評價不高呀,究竟會不會為了重映再寫一篇呢? 片商不要難過,我相信大家都會為了張國榮、吳倩蓮去電影院朝聖的 XD 還好我是今天才發現這部已經重映了,才把文章轉載打上來,應該不會影響票房吧?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28.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2080799.A.C76.html

06/14 06:45, 4年前 , 1F
原來聞老師早期的影評話說的這麼直
06/14 06:45, 1F

06/14 08:27, 4年前 , 2F
很直接的心得,我喜歡
06/14 08:27, 2F

06/14 08:28, 4年前 , 3F
看完覺得老師說得很到位,確實文勝於質。
06/14 08:28, 3F

06/14 08:32, 4年前 , 4F
不過如今放映,那重現當時潮流的歷史價值就出現了
06/14 08:32, 4F

06/14 09:34, 4年前 , 5F
我想不影響,因為場次變少了
06/14 09:34, 5F

06/14 10:08, 4年前 , 6F
30年代的上海與90年代的香港,兩者時代氛圍畢竟不同
06/14 10:08, 6F

06/14 11:49, 4年前 , 7F
可以看到另一種想法,謝謝分享
06/14 11:49, 7F

06/14 11:53, 4年前 , 8F
我想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夜半歌聲是不是有到頤和園實
06/14 11:53, 8F

06/14 11:53, 4年前 , 9F
景拍攝過?一個女的要吃掉60個包子那場戲,是不是在
06/14 11:53, 9F

06/14 11:53, 4年前 , 10F
頤和園石船上拍的?還是搭景?我google不到~借問一
06/14 11:53, 10F

06/14 11:53, 4年前 , 11F
下感謝
06/14 11:53, 11F

06/14 15:23, 4年前 , 12F
30年代跟90年代想法自是不同,本是愛情故事為何一定
06/14 15:23, 12F

06/14 15:26, 4年前 , 13F
要有家國情懷? 兩對情侶的對比很有意思,宋即使才氣
06/14 15:26, 13F

06/14 15:27, 4年前 , 14F
逼人,但還是認為杜是受自己容貌吸引,韋長相帥氣,
06/14 15:27, 14F

06/14 15:29, 4年前 , 15F
女友卻更愛金錢。此片我不滿意一是覺得反派太過功能
06/14 15:29, 15F

06/14 15:30, 4年前 , 16F
那應該是搭景
06/14 15:30, 16F

06/14 15:30, 4年前 , 17F
性,二是結局為何還要用字幕交代,就讓他們不知去向
06/14 15:30, 17F

06/14 15:31, 4年前 , 18F
片頭就說的是1936,往前十年宋杜的故事是1926
06/14 15:31, 18F

06/14 15:31, 4年前 , 19F
鬧鬼十年的劇院,不知所蹤的戀人不是更加傳奇?
06/14 15:31, 19F

06/14 15:33, 4年前 , 20F
1926就是孫文過世後,各地軍閥利益橋不攏開始動作
06/14 15:33, 20F

06/14 15:33, 4年前 , 21F
當時的中國也處在中華文化和西方的交錯點
06/14 15:33, 21F

06/14 15:34, 4年前 , 22F
而且宋(張)認為要愛情劇才能大賣,我倒是覺得是對港
06/14 15:34, 22F

06/14 15:34, 4年前 , 23F
片市場的一種揶揄,當時看還笑了
06/14 15:34, 23F

06/14 15:34, 4年前 , 24F
上一輩的還是用傳統中國文化把兒女當做家族勢力工具
06/14 15:34, 24F

06/14 15:35, 4年前 , 25F
那是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的年代,程蝶衣成名也是那年代
06/14 15:35, 25F

06/14 15:36, 4年前 , 26F
看到一半我其實有點在想像程蝶衣PK宋丹平會是怎樣
06/14 15:36, 26F

06/14 16:02, 4年前 , 27F
但我同意本片文大於質的評價,于這部跟白髮魔女。他
06/14 16:02, 27F

06/14 16:03, 4年前 , 28F
很偏愛淒美的故事,但我常常覺得男女主角的相愛處理
06/14 16:03, 28F

06/14 16:04, 4年前 , 29F
的很普通。
06/14 16:04, 29F

06/14 19:41, 4年前 , 30F
宋丹萍賞是該劇團男主角,應該是「賞識」?
06/14 19:41, 30F
感謝您 :)

06/14 21:45, 4年前 , 31F
這影評對我而言沒影響,我還二刷了
06/14 21:45, 31F

06/14 22:24, 4年前 , 32F
易被影評影響的應該也不太有自己欣賞的觀點。
06/14 22:24, 32F

06/14 22:24, 4年前 , 33F
以現代眼光來看,電影有各種表達方式與題材,劇情
06/14 22:24, 33F

06/14 22:24, 4年前 , 34F
不一定要沾家國元素才叫經典。張國榮嘗試將西方音
06/14 22:24, 34F

06/14 22:24, 4年前 , 35F
樂劇東方化,把他歌壇舞台上擅長的古今中外文化融
06/14 22:24, 35F

06/14 22:24, 4年前 , 36F
合搬進電影並為此創作,的確很有新的看頭。
06/14 22:24, 36F

06/15 00:49, 4年前 , 37F
不脛而走的下面那行:賞是→賞識
06/15 00:49, 37F

06/15 00:51, 4年前 , 38F
抱歉,上面有人提了
06/15 00:51, 38F
感謝您 :)

06/15 04:34, 4年前 , 39F
頤和園石舫我覺得是實景耶 ^^a 以前中國比較沒有
06/15 04:34, 39F

06/15 04:35, 4年前 , 40F
保護歷史建築的觀念 很多影視劇都是實地在古蹟拍的
06/15 04:35, 40F

06/15 04:35, 4年前 , 41F
像雍正王朝 還珠格格1 宰相劉羅鍋等都是
06/15 04:35, 41F

06/15 04:37, 4年前 , 42F
前幾天也去看了夜半歌聲 覺得港中兩地演員氣質
06/15 04:37, 42F

06/15 04:39, 4年前 , 43F
差別很大 兩邊完全不搭軋 早期合作片很明顯
06/15 04:39, 43F

06/15 04:43, 4年前 , 44F
然後于仁泰拍得很平 平穩平淡而乏味 對於角色刻劃
06/15 04:43, 44F

06/15 04:46, 4年前 , 45F
也不夠深入 劇情完全不感人 只有張的明星丰采好看
06/15 04:46, 45F

06/15 04:48, 4年前 , 46F
話說演女二黃磊女友的劉琳居然是知否的盛家大太太
06/15 04:48, 46F

06/15 04:49, 4年前 , 47F
害我下巴都快掉下來哈哈哈 XDDD
06/15 04:49, 47F

06/15 19:28, 4年前 , 48F
于仁泰的確比較擅長詭麗的氣氛營造,像杜雲嫣被退
06/15 19:28, 48F

06/15 19:28, 4年前 , 49F
婚時,家中大堂下起了雪;還有她在月圓雨夜狂奔到
06/15 19:28, 49F

06/15 19:28, 4年前 , 50F
劇院聽見韋青唱歌,聚光燈打在她的西式紅禮服、精
06/15 19:28, 50F

06/15 19:28, 4年前 , 51F
緻妝容與陶醉的表情,周圍撐起黑傘,瞬間虛實交錯
06/15 19:28, 51F

06/15 19:28, 4年前 , 52F
,好像可以跟著她的想像,回到從前一樣,非常劇場
06/15 19:28, 52F

06/15 19:28, 4年前 , 53F
的表現手法。猜想劇情並非他最重視的元素,但正因
06/15 19:28, 53F

06/15 19:28, 4年前 , 54F
風格如此,他拍的白髮魔女傳深受歐美喜愛,才被相
06/15 19:28, 54F

06/15 19:28, 4年前 , 55F
中請去美國拍鬼片而大獲成功XDD
06/15 19:28, 55F

06/16 22:22, 4年前 , 56F
他這兩片劇情是偏簡單,畫面也好。只是覺得他再多
06/16 22:22, 56F

06/16 22:23, 4年前 , 57F
著墨一些細節會更好。
06/16 22:23, 57F

06/17 05:02, 4年前 , 58F
同意e大,這兩片都有可惜之處,可能于導說故事就是
06/17 05:02, 58F

06/17 05:02, 4年前 , 59F
偏好這種方式吧
06/17 05:02, 59F

06/18 22:55, 4年前 , 60F
是一「演」成名嗎?
06/18 22:55, 60F
感謝您 :) ※ 編輯: MyAll (118.160.177.131 臺灣), 06/19/2020 14:03:35
文章代碼(AID): #1UvJcVns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