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金馬《暗魘迷宮》-困縛你的從來只是心的牢籠

看板movie作者 (風簷展書讀)時間5年前 (2018/10/30 20:49), 5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幸入選 2018 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搶先在影展前觀看九部亞洲新導演的作品,並為奈 派克獎 (NETPAC;Network for Promotion of Asia Cinema) 的選評提供一點個人意見, 特此留下一些觀後賞析,推廣各國新導演作品的同時,也許也可做為大家影展選片的參考 。 2018 金馬影展-奈派克入圍作品之五 [印]《暗魘迷宮/In the Shadows》-困縛你的從來只是心的牢籠 甫一睜眼,你發現自己身處在那個闊別數年、既熟悉又陌生的房間裡。正是你逃開後再也 沒回去的那個。迷宮的起點。 房裡很暗,只有來路不明的微光勾勒出家具的輪廓,那股奇異的陌生感已逐漸褪去,只賸 腳踝撩撥的濕涼還提醒著,這兒不知怎地浸著水。 然後那疏離終於從腦海盡散,得以定下心神一看---嗯,房間果然還是你的房間嘛。就在 這自言自語的當兒,才發覺自己已然不是自己。 導演在《暗魘迷宮》裡豎滿了侷限緊迫的牆壁,不論是在城市的實體上、群眾冷漠的旁觀 距離間、迫害與逆倫的道德難題裡,還是在主角重複混亂的記憶夢境中,電影將 Khuddoos 重重圍鎖在這個具有多重意義的迷宮裡,一鎖就是半個輩子。 Khuddoos 從理智走向混亂的心智歷程,正好和故事謎團的逐漸解明相反。當迷宮裡迷失 多年的他終於尋聲摸索、回到了一開始的起點--那無人搭救的暴行房間,兩條原本平行的 故事線霎時貫連一氣、互為表裡,然後節奏精準地結束在反鎖大樓裡的的肉身超脫,該就 是他盼了一輩子的 “out of here” 吧。 惟有跨升維度方為解脫之途 而雖說電影收尾的方式傾向開放式的結局解釋,但如果要合理猜測,我想最後 Khuddoos 該是透過城市緊密相鄰的樓房屋頂去向自由天空了。這也正是他和童年玩伴從小就知道的 、可快速穿越城市的秘密路徑。還在個人的自由裡掙扎追求的他們,只要蹦跳翻走在迷牆 之上,便可以不受迷城與家之牢籠的限制,一如所有二維迷宮都可以透過更高維度的躍升 和透視來破解那樣,不失為一項有趣的意象連結。 可惜的是,這樣看似完整的結構本可以起到最大的懸疑與釋放,卻因為過多也過早給出的 劇情線索 (如隔牆兩地明顯的環境差異、浸水房間的連結、巷弄間的魔幻遭遇,與友人 Ganeshi 質疑只有 Khuddoos 聽見事件的明示等等),使得觀眾泰半在謎底揭曉前便已能 猜得八九分,反而顯得後段玄密氣氛的堆造有些多餘拖沓了。 旁觀者與反抗者的主題錯位 此外,電影尚有幾個不大不小的結構瑕疵,卻也是不吐不快。首先是透過片頭的引言,以 及電影中主角口中大聲疾呼的、那些旁觀暴行發生而不值得信任的冷漠群眾,我們可以知 道這未能及時伸出的援手或許正是電影的主題,也可能正是長年在 Khuddoos 心中縈繞的 念頭:如果當時有人出手相助,會否一切有所不同?但跟著故事來到後段,我們又發現冷 漠的鄰人似乎已不像是電影要譴責的重點,Khuddoos 弒父的悲劇既不肇因於此,旁人協 助於否也和家庭的困境無關,這兩者的斷裂著實減弱了悲劇真相帶給觀者我的衝擊。 再者,我們能夠理解 Khuddoos 是因為再次翻找起母親的遺物,而觸發了牆壁之後的心魔 幻響,但最終促使他了悟開脫的過程卻似乎沒能交代地足夠清楚,除了重新面對一次塵封 的不堪記憶,似乎沒有什麼關鍵改變能說服我為何此能卸除他多年自我禁錮的內心枷鎖。 就在這樣似有若無的敘事不連續中,故事便迎來了的最後的開悟和解脫,頓時有種失去重 心的不踏實感。 若不論上述這些或許不算缺點的缺點,《暗魘迷宮》仍是有著許多值得特書一番的優點的 ,例如那濃厚鬱重、暗影蟄伏的場域氛圍,結構紮實的劇本編排,恰到好處的魔幻手法等 等,都再再鮮明了電影的印象,在記憶裡流連迴響。對於想看不一樣的印度電影的觀眾, 我想《暗魘迷宮》確是值得入內探索一遭的。 by 木求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62.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0903787.A.0DA.html ※ 編輯: laoinwin (110.26.64.42), 11/10/2018 22:10:03
文章代碼(AID): #1Rs5Dh3Q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