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老娘叫譚雅》——Love me or hate me

看板movie作者 (愛情傻子)時間6年前 (2018/02/02 23:43), 6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連續兩天看了2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好電影,超級過癮。《老娘叫譚雅》描述90年代初美 國頂尖女子花式滑冰選手Tonya Harding比肥皂劇更肥皂劇的職業生涯——是如何從全美 第一位做到Triple Axel(三周半跳)的閃亮之星,在挑戰1994冬奧前夕捲入攻擊對手Nan cy Kerrigan的醜聞而被拔除溜冰資格又成了美國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 4歲就開始溜冰的她是天生好手,非典型的天才有著非典型的媽媽,大家多少都有被親情 勒 索過的經驗,一般的媽媽生氣都有可能說出「生你養你是幹什麼的啊,不然有種你自己出 學費啊」之類的話,譚雅的媽媽連親情勒索都免了,她用肢體上的直接暴力和自以為對女 兒好的激將法,其實根本就是言語暴力羞辱將女兒扶養長大。花式溜冰絕對是所費不眥的 運動,譚雅的媽媽必須靠整天端盤子來支付她的學費,每一分錢都來的格外辛苦,望女成 鳳的心態下她用近乎變態的軍事教育鞭策譚雅,變態的程度跟《進擊的鼓手》裡的光頭老 師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次練習時譚雅想上廁所她媽媽甚至不讓,結果她只好直接尿出來 ,尿尿還在襪子上結冰。 高壓統治沒有讓譚雅變得乖順,反而更加乖戾叛逆,桀驁不馴的她脾氣暴躁、出口成髒。 哈密瓜大媽說的「有些人喜歡,有些人討厭」,充滿爭議的譚雅就是如此。花式溜冰評分 由技巧分和藝術分組成,前期她堅持選用重金屬音樂做表演,雖然技巧過人總是不合評審 口味無法拿下藝術分,曾經叫評審Suck my dick的她更不會是溜冰協會要的「美國形象」 :不服輸的她殺去問評審,評審竟說「妳不是我們要的甜蜜家庭代言人」,她只好回答「 因為我就沒有那種家庭啊」。 譚雅之所以不服輸,也是她太渴求被愛被認同。家暴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 時候遇到哪個人伸手管他什麼牛鬼蛇神亂抓一把,前夫Jeff就是她的浮木。但曾經是拯救 她的天使,轉身也是把她推向另一個深淵的惡魔,Jeff習慣用暴力解決事情,而譚雅也不 是吃素長大的,兩人就是標準的physically相愛相殺;雖然分分合合,譚雅卻又因為自我 價值低落,儘管無數次決心要離開卻始終無法逃離這樣扭曲的關係。 譚雅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的最佳例子,一手好牌卻玩到爛。但性格是在家庭裡被形塑的, 連盆栽都需要被鼓勵了,她的雕刻者卻只用冷言冷語把她變成溜冰機器的模樣,渴望掌聲 的她,唯一一次親耳聽見母親的稱讚,竟然是媽媽配合FBI調查的障眼法,那幕真的看了 心 好酸。 於是自卑又自大的心態使她愛找藉口(「那不是我的錯」)無法看見自己的盲點,又嫉妒 其他受寵的選手。其實被攻擊的Nancy Kerrigan也出身藍領階級,只是Nancy背著譚雅望 其項背的公主形象光環,也有許多代言上門,賽服還是Vera Wang設計的。這些譚雅無法 擁有的種種是把雙面刃,一點一滴加深她的陰暗面,某方面卻也成為她前進的動力。 所以我們一路跟著鏡頭五味雜陳著,就像當年的美國民眾目睹整起事件,看著她嶄露頭角 ,讚嘆她溜冰時行雲流水般美妙的姿態,為她真的辦到Triple Axel而振奮;為事件的超 展開感到荒謬可悲;到最後同情她,可憐她,又同時感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宣判的 那刻我還哭了,只會溜冰的她被逐出美國溜冰協會,沒了協會的選手就是廢人,她就這麼 失去了一切。 有人說這部電影就是幫譚雅洗白的,但她到底有沒有涉案,我想就像最後她說的,每個人 有每個人的事實,每個人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人生從來都不會是什麼童話故事,要披上 兔毛外套前你就是得先殺死幾隻兔子。我很喜歡電影對她有血有肉的刻畫,要喜歡她或討 厭她是你來決定,但她始終都會是Tonya Hard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35.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7586222.A.EFF.html

02/03 00:09, 6年前 , 1F
人只有承認自己的錯 才能真正改變命運
02/03 00:09, 1F

02/03 00:10, 6年前 , 2F
推!
02/03 00:10, 2F
※ 編輯: lovefool (101.15.135.182), 02/03/2018 01:01:17

02/03 10:23, 6年前 , 3F
這部真的推!
02/03 10:23, 3F

02/03 11:25, 6年前 , 4F
想看的要快 廳越來越少了
02/03 11:25, 4F

03/03 16:52, 6年前 , 5F
這部好看
03/03 16:52, 5F
文章代碼(AID): #1QT8Skx_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