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鋼鐵英雄為何日軍不割斷山脊的攀爬網?

看板movie作者 (ssky)時間7年前 (2017/06/25 14:12), 編輯推噓9(10121)
留言32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看鋼鐵英雄,美軍是攀爬網子攻上鋼鋸山脊,可是上面沒美軍的時候,為何日軍不割 斷網子,留在那邊讓美軍爬上來或送傷兵下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86.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8371130.A.90B.html

06/25 14:17, , 1F
跟繫鈴的老鼠一樣啊
06/25 14:17, 1F

06/25 14:17, , 2F
那個看起來是鋼纜 可能日軍沒有噴槍吧 或是上面沒美軍 後
06/25 14:17, 2F

06/25 14:18, , 3F
面就艦炮一直炸 沒辦法過去
06/25 14:18, 3F

06/25 14:19, , 4F
只有少數時後在美軍控制下,其餘大多是日軍可以處理的
06/25 14:19, 4F

06/25 14:35, , 5F
史實是男主角跟別人先爬上去掛的
06/25 14:35, 5F

06/25 14:41, , 6F
割斷要花很久啊,會一直被打
06/25 14:41, 6F

06/25 14:46, , 7F
男主角來了才掛上去的
06/25 14:46, 7F

06/25 14:47, , 8F
電影改這樣應是要讓劇情流暢
06/25 14:47, 8F

06/25 15:07, , 9F
其實你是想看整部片都在割繩子掛繩子對吧
06/25 15:07, 9F

06/25 15:08, , 10F
06/25 15:08, 10F

06/25 15:16, , 11F
看昂那個時候美軍已經掌握海空優勢了吧,為什麼不直接包圍
06/25 15:16, 11F

06/25 15:16, , 12F
等日軍補給品用完投降,而要用人命去堆呢?
06/25 15:16, 12F

06/25 15:17, , 13F
史實比電影還電影。
06/25 15:17, 13F

06/25 15:40, , 14F
以為在講超人,所以點進來了
06/25 15:40, 14F

06/25 15:43, , 15F
日軍防線挖好,故意讓美軍爬上來在進攻阿
06/25 15:43, 15F

06/25 18:35, , 16F
其實整個懸崖大約350英尺高,戰場只有足球場大小
06/25 18:35, 16F

06/25 19:49, , 17F
電影已經改的比較不虎爛了
06/25 19:49, 17F

06/26 00:26, , 18F
美國當時已經團團包圍沖繩了,但是日軍是死不投降,在
06/26 00:26, 18F

06/26 00:28, , 19F
終戰前日軍的投降人數是極少,而且美軍需要沖繩來當轟
06/26 00:28, 19F

06/26 00:28, , 20F
炸日本的航空基地,勢必是要逐地清剿佔領
06/26 00:28, 20F

06/26 01:26, , 21F
史實是有割的,老美也會再重掛
06/26 01:26, 21F

06/26 01:29, , 22F
那時日軍已經快GG了 只想讓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時死傷慘重
06/26 01:29, 22F

06/26 01:31, , 23F
來換取與美軍談判的籌碼 割斷繩子拖延時間意義不大
06/26 01:31, 23F

06/26 01:33, , 24F
還不如利用地形優勢多殺點美軍 更何況割斷繩子
06/26 01:33, 24F

06/26 01:33, , 25F
美軍靠密西西比號火力支援下再掛起並不難
06/26 01:33, 25F

06/26 10:32, , 26F
要留給導演拍片阿
06/26 10:32, 26F

06/26 10:44, , 27F
估狗"勇氣 我的沖繩故事"會找到一個部落格是
06/26 10:44, 27F

06/26 10:45, , 28F
是作者走訪沖繩考據沖繩戰役的各個戰場
06/26 10:45, 28F

06/26 10:46, , 29F
鋼鋸嶺只是其中一個讓美軍頭痛的高地之一
06/26 10:46, 29F

06/26 10:47, , 30F
不過Doss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邊
06/26 10:47, 30F

09/03 04:44, , 31F
這人寫得很好 嘉敷嶺是美軍從未攻下的一個高地
09/03 04:44, 31F

09/03 04:44, , 32F
在前田高地之前...
09/03 04:44, 32F
文章代碼(AID): #1PJrGwaB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