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河北臺北》我的扮裝老兵父親

看板movie作者 (布萊酷)時間7年前 (2017/02/04 03:23), 7年前編輯推噓12(1204)
留言1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我是誰? 我究竟在哪裡? ---------------------------------------- 圖文劇照網誌版: https://goo.gl/o3zADi ----------------------------------------- ※【前言】 不經意,我被一張劇照所吸引。一位身材豐腴的年長男性,他頭戴長假髮身穿花襯衫配著 粉紅裙,翹著二郎腿充滿自信開懷大笑倚坐著。裙子內的白內褲隨著坐姿,大剌剌表露春 光在外,他渾然不知,但也毫不在意。狹小雜亂的房間,對比他的身軀似乎有點擁擠。整 體來說,感覺怪怪的,不過好像有多故事身埋在他的體內。 這是我對《河北臺北》的第一印象。 ※【電影的開始】 《河北臺北》是李念修執導的紀錄長片,這部電影紀錄著她的父親,李忠孝。他是一位韓 戰受擄來臺的老兵。從小到大他總是不斷對身為導演的女兒吹噓自己的過往故事:目 睹父親被殺、母親投湖死亡、當過沙彌、參與戰爭、當過戰俘等等。只不過,這對年齡差 距五十歲的導演來說,好遠,遠到觸不可及,像是個虛無飄渺的謊言。 有一天,父親告訴女兒,希望將他的經歷撰寫成書,給更多人知道。這句話,女兒記下來 了。直到那年大一暑假,女兒基於就讀視訊傳播設計系,打算放棄文字轉用影像闡述父親 故事。 於是乎,觀眾在電影一開始看到了那個老父親大便的畫面。李忠孝由於肚子疼,不顧導演 女兒拿著攝影機阻止,硬是闖入空廢的眷村屋內,報紙擦擦馬桶,身軀就坐在馬桶上,自 顧自地大起便來。 那是導演紀錄父親的開始。 就這樣,導演紀錄了十五年。《河北臺北》就此誕生。 ※【家.鄉】 《河北臺北》是導演代替父親的返鄉行,同時更是對於父親所言的應證。導演根據父親記 憶,踏上中國,前往父親故鄉河北高庄。尋找那虛擬話語中的實體家鄉。無奈,景色已非 。歷經戰爭、文革、都市開發,記憶裡的家鄉不復存在。 電影中有一幕,父親看著導演至中國所拍攝的故鄉影。他很平靜,沒有一絲一毫情緒。因 為,那不是「家」。故人已不在,故景也已消滅。空空的,記憶妄想著它完好如初佇立在 那裡,等待著自己哪天返鄉。結果,如同自己的青春,灰飛湮滅。 我覺得好殘酷,但這正是臺灣老兵所經歷的傷痕。他們曾經一心嚮往著反攻大陸,回到那 記憶裡美好的安樂鄉。他們抗戰與活下去的原動力,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電影裡最後,李忠孝說著 「我想回家看,但家鄉沒有人。從小流浪到現在,以前想家就哭 ,現在哭什麼?沒用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吧。」 看似豁達的字句,隱藏說不盡的鄉愁,他一個人走在山路唱著「我的家~是在山的那一邊 ~」背景看起來好惆悵。 當家被消滅時,人還是存在的嗎?由小家庭構築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斷強調家的美好 ,渴望家的幸福溫暖。當這個家不存在時,是否人生的美好與幸福就此就被抹除了呢?當 然,以實體論來說,李忠孝在台灣還是有女兒、有妻子,但他的記憶裡,依舊惦記那個河 北的小村莊。 在台灣,他究竟擁有的是一個「家」,還是一個「住所」呢? 這是《河北臺北》的主命題:「我是誰?我究竟在哪裡?」導演以為拍攝河北景象給父親 觀賞可以一解鄉愁,沒想到這個愁卻更愁。在訪談中導演說到,父親一生從沒有回到故鄉 過。以前,沒有錢;後來,身體不好。在父親看過影像後,這個願望也就此消弭。因為, 他的故鄉已經不在了,他再也沒有回去的必要了。 這大概是李忠孝如此細心呵護墳位的原因吧。電影中,老李早已在山頭挑好自己的墳位, 帶著紅漆,漆上「李忠孝位」,三不五時掃墓。或許,墳墓對老李來說是個「反向的家」 ,既然我從何而來已不可考,那麼,至少我知道我死的所在。最終的歸處,墳墓成為了他 的家,一個心靈寄託。大概也是如此,他要導演幫忙拍攝遺照時,才可以這麼坦然。 ※【老爹的扮裝】 整部電影最令我感興趣的,正是李忠孝的女裝扮相。老李並不是當今性平教育所稱的「跨 性別」、更不是一名Coser。在電影裡,導演與父親的對談當中,並沒有揭露父親如此作 為的原因。 觀眾就只是看著房間牆壁上貼滿了復古裸女寫真。老爹強調,他最喜歡女人的腿。因此若 你看得夠仔細,甚至可以發覺老爹為腳趾頭漆上指甲油。此外,他床上更有一具全身包覆 女裝的充氣娃娃。他笑說「你媽媽又不在,我就弄這個」。接著他更在導演(女兒)面前 ,觀賞起彩虹頻道,一點都不害臊。 看到這,我真想,這老爹未免太酷了。難怪他敢在鏡頭前大便啊。 可惜的是,對於父親的扮裝行為、色情價值觀,電影沒有過多著墨。我真心認為這是《河 北臺北》最具吸引的部份。於是我只能從導演訪談、映後QA尋覓線索。 導演說她第一部電影就是父親帶她去戲院看的A片。當時爸爸不顧她未成年就帶她進去, 導演就傻傻地看。甚至她還與母親在電視機觀賞過《滿清十大酷刑》。在導演的成長環境 下,性似乎沒有什麼好忌諱。所以,似乎一般人口中的「道德」、「羞恥」,在老李的坦 然下,蕩然無存。畢竟什麼大風大浪他沒見過?倫理道德價值觀,對於經歷過戰爭的他, 毫不重要。 至於父親的扮裝行為,導演個人解釋「父親生活在一個物資非常匱乏的時代,所以他看到 很多漂亮東西都會覺得很浪費,他都一定要把它撿回家。」我則認為,老李似乎對自己日 漸衰老的外貌不甚滿意,曾經對著路鏡端詳容顏,說自己不好看,不好看。加上,他身上 刺著「反共、黨徽、殺朱拔毛、反攻大陸」等等象徵當時顛沛流離的國家意識。 就我解讀, 或許當老李穿上這些美艷服裝時,他可以忘記刺青所象徵的記憶,更逃離了他所認為的 困苦印象,他不再是一個無家可歸的老兵,而是一個快樂自在的「美人兒」。 所以,影像中穿女裝的他,總是開懷大笑。 因為他暫時擺脫了鄉愁、切割了國家意識的印記。 ※【結語】 《河北臺北》是外省老兵的生命歷程,更是導演重新面對父親的記憶旅程。對於被攝者老 李而言,歷史是殘忍的,無家是茫然的。 慶幸的,透過攝影機與實驗影像,老李的故事被紀錄下來。只不過,臺灣有千千萬萬的老 兵,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記憶隨著他們的生命一同消失。 無奈,滿滿的無奈,但是又能如何呢? 參考訪談: 【TIDF】台灣競賽導演專訪:李念修《河北臺北》踏上外省老兵從未實現的返鄉路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df2016/28549 《河北臺北》映後座談 http://taipeiff2016.pixnet.net/blog/post/151497971-20160709taipei [Welly] 我現在不在,請稍後再聯絡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178.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6149838.A.3EF.html ※ 編輯: bradcool (125.230.178.146), 02/04/2017 03:24:16 ※ 編輯: bradcool (125.230.178.146), 02/04/2017 03:34:11

02/04 09:34, , 1F
02/04 09:34, 1F

02/04 09:35, , 2F
介紹詳細,會找來看,感謝
02/04 09:35, 2F

02/04 09:53, , 3F
李導有新的拍片計畫嗎?
02/04 09:53, 3F

02/04 10:29, , 4F
等地方也能有更多類似活動以及更多宣傳推
02/04 10:29, 4F

02/04 10:29, , 5F
02/04 10:29, 5F

02/04 10:39, , 6F
公視前天晚上有播過
02/04 10:39, 6F

02/04 11:19, , 7F
02/04 11:19, 7F

02/04 14:11, , 8F
這部很棒,推~~
02/04 14:11, 8F

02/04 14:17, , 9F
這部真的好看,很少人有機會能了解自己父親的想法與過往!
02/04 14:17, 9F

02/04 15:06, , 10F
韓戰受擄來台的老兵
02/04 15:06, 10F

02/04 15:18, , 11F
推!公視看到+1~
02/04 15:18, 11F

02/05 01:09, , 12F
大螢幕看更好,更有共鳴
02/05 01:09, 12F

02/05 01:10, , 13F
這部顛覆老兵的想像,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存在過
02/05 01:10, 13F

02/05 01:10, , 14F
那個無奈的和不由自主的時代
02/05 01:10, 14F

02/05 01:11, , 15F
對老兵的想像,補充
02/05 01:11, 15F

02/05 01:15, , 16F
這個老爹很直接。但也有晦澀和前衛的部分,很過癮的一個人
02/05 01:15, 16F
文章代碼(AID): #1ObDZEFl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