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紀錄片真實與造假界線在哪 導演現身說法

看板movie作者 (Fulang Chang)時間7年前 (2017/01/01 21:13), 編輯推噓10(1005)
留言15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video.udn.com/news/621131 聯合 記者 童一寧/ 報導 第五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作品「灣生回家」,監製田中實加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向 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道歉,承認她對外宣稱的台日混血身份實為造假,昨日王榮文經 由臉書貼文對外公布此事,並引起紀錄片「真實與虛構」界線何在的相關討論。紀錄片導 演楊力州說,他認為片子沒有造假問題,因為故事是真實的;另一位紀錄片導演侯季然則 認為,紀錄片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者觀點」,因此本來就不可能反應全然的客觀真實 。   導演楊力州曾經以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他表示,就他的了解, 田中實加只是「灣生回家」的監製,她並不負責影片的實際執行工作,真正的導演是黃銘 正,回到片子本身,講述的故事是真的,因此他認為,「灣生回家」這部紀錄片並不存在 「造假」的問題。   楊力州說,紀錄片的來源是真實,但是沒有一部紀錄片可以反映出「絕對的真實」,最後 呈現出的都是「經過選擇的真實」,其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導演的「觀點」,最重要的關鍵 又在於「誠實」。他認為誠實的意義大於真實,那是「態度」的問題。楊力州說,「灣生 回家」導演黃銘正是他的研究所同學,他與黃銘正也很熟,如果單就導演的價值判斷、道 德標準來看,他對黃銘正「毫不懷疑」。記者隨後也致電黃銘正,不過黃銘正並未接聽。   導演侯季然的紀錄片作品「書店裡的影像詩」「四十年」都在去年引起極大迴響。他也認 為,紀錄片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創作」,因此不論從創作 或是事實的角度來看,紀錄片都不可能展現出全然的真實。但從倫理上來看,侯季然說, 有一點非常重要:紀錄片創作者與被記錄對象之間,應該要對於影片的表現方式取得共識 ;同樣的,創作者與觀眾之間也必須對此有一定的默契。   侯季然舉美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為例,麥可摩爾會事先揭露他的手法,就是挑釁、攻擊 的,因此創作者、被攝者、觀眾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後續爭議便會比較小;另一部紀錄片 「尋找甜秘客」的作法則是在過程中刻意隱藏已知事實,因此引來「誤導觀眾」的批評。 侯季然說,其實對於紀錄片的評論,最後也會成為紀錄片的一部分,「形成一個有機與流 動的整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47.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3276396.A.0E3.html

01/01 21:18, , 1F
.......
01/01 21:18, 1F

01/01 21:26, , 2F
顏色對了,什麼都能凹
01/01 21:26, 2F

01/01 21:29, , 3F
紀錄片跟劇情片的分野不就是是否為事實或經過改編嗎?
01/01 21:29, 3F

01/01 21:42, , 4F
自 自 冉 冉
01/01 21:42, 4F

01/01 22:45, , 5F
不想再相信了
01/01 22:45, 5F

01/01 22:47, , 6F
很正常啊 就是導演眼中的真實而已
01/01 22:47, 6F

01/01 22:48, , 7F
就算記錄片中都是真實 也是導演挑選過後的真實
01/01 22:48, 7F

01/01 23:09, , 8F
紀錄片就跟WWE一樣
01/01 23:09, 8F

01/01 23:14, , 9F
楊力州的拔一條河我也覺得很點點點
01/01 23:14, 9F

01/01 23:21, , 10F
沒有人說灣生是假的啊!灣生回家也的確是好看的紀錄片
01/01 23:21, 10F

01/01 23:21, , 11F
問題是製作人說謊騙錢騙名聲,和電影本身好壞無關
01/01 23:21, 11F

01/01 23:24, , 12F
大都經過安排的
01/01 23:24, 12F

01/01 23:46, , 13F
遠流說到電影幹嘛? 他的書才是有問題
01/01 23:46, 13F

01/02 00:12, , 14F
台灣文創全部都造假 所以不存在造假問題
01/02 00:12, 14F

01/03 03:55, , 15F
台灣的文創不就抄襲日本風格弄點小清新而已嗎
01/03 03:55, 15F
文章代碼(AID): #1OQG1i3Z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