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走音天后道盡寫實的人性

看板movie作者 (loveme)時間7年前 (2016/10/17 14:19),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第一次看到巴黎走音天后預告片,就被它氣勢磅礡的華麗精湛演出給吸引,也開始期待這 部片的上映。 或許是之前看過美版的走音天后後,對於劇性的發展上並沒有過多的猜測,反而期待的是 在同樣的故事主軸上,法版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所詮釋出來的劇情張力。 相較於美版走音天后強調在情緒表張及故事的完整性,法版走音天后以一種較為低調輕慢 的劇情發展,著重在每個角色的立場及利益,對於人性的刻劃有著更深的著墨,也描述的 更寫實,而對於好人與壞人的論述卻留下更多想像與評斷空間給觀眾。整部片更像是在探 討劇情「為什麼」會這樣發展。 故事發生於1920年的法國上流社會,凱特芙蘿飾演雍容華貴、個性天真的男爵夫人-瑪格 麗特,對於唱歌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希望可以成為聲樂家。但五音不全的她,一開口就讓 人瞠目結舌,然而身邊的親友卻沒有人敢告訴她真相,因此一齣又一齣的笑話在瑪格麗特 的自我感覺良好及觀眾的諷刺唏噓中不斷的重覆上演。籌備個人演唱會的導火線是在一位 年輕記者的吹捧慫恿下開始而展開一連串的訓練。最後當事實被揭發而承受不了打擊病逝 的她,同時卻也達到她唱歌的目的:只為讓她的丈夫再注視她。電影中的荒謬無理的劇情 發展延伸出一幕幕令人捧腹大笑的情節,卻也隱約揭露出人性自私自利的殘酷無情面。 電影中以一段又一段的古典歌劇配樂,在女主角聲嘶力竭時,顯示出她的空虛與寂寞。 在二個人的家庭生活裡,當女主角開心的要與丈夫分享快樂或想法,丈夫始終以假藉工作 的忙碌拒絕交流,當女主角靠著擺動的水晶燈光影獨自入睡,她丈夫卻在另一個女人的房 間裡。在女主角不知丈夫外遇情況下認為”音樂要有觀眾欣賞,否則就會空虛“,因此她 單純的以為唯有藉著音樂才能拉近與丈夫的距離,在她心裡所謂的觀眾就是她丈夫,唯有 丈夫的欣賞才足以滿足她空虛的心靈。因此在她每次演唱開始前總會先確定“我丈夫來了 嗎?”,在眾多的觀眾裡她的眼中永遠只專注的目視著一個人:她丈夫。然而滲不忍 的歌 聲及虛幻夢影的人生,就如果片中孔雀在華麗的外表下不斷的發出令人難以接受的刺耳叫 聲。 而她丈夫雖然也難以忍受女主角的歌聲,但唯有女主角專注於興趣之中,她丈夫才得以有 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偷情,而唯一能滿足女主角繼續專注於她興趣,就是出席每次的演出, 這也是為什麼丈夫始終都不願意告訴女主角真相的原因。但女主角的丈夫多少還是要顧及 在上流社會的名聲與地位,於是當女主角要開演唱會時他丈夫百般阻止,最後在外遇女的 一句話:只為了讓你注意她,女主角的丈夫才突然的驚醒為什麼女主角執意的要開演唱會 的原因。雖然諷刺,但也讓丈夫重新思考她與女主角之間的感情。 在每次女主角的演出場合中,觀眾席的另一頭總有外遇女的出現。而片中的鏡頭是由女主 角在舞台端看向丈夫後,丈夫的眼神又帶到外遇女。而在女主角殘破不堪的歌聲中,似乎 也唱出這場不完美的婚姻。但外遇女也打破一般我們認為是婚姻的破壞者印象,她的一句 話竟也讓女主角丈夫回心轉意的重新認識女主角的想法,成為婚姻的助力。 片中過氣的聲樂老師在聽了女主角歌聲後有了名聲與現實金錢的掙扎,雖然最終屈服於現 實金錢之下,但也盡力維護自己的名聲,而不斷的嚴格訓練女主角,並為她找出問題原因 。雖然最後終究無法改善女主角的音癡,卻也因為大家在一致的目標下共同努力,女主角 找到了一種歸屬感,而丈夫也發現女主角的眼神中多了前所未見的自信與快樂。我覺得這 也是凱特芙蘿最厲害的演技。 雖然說如果沒有記者的出現,依女主角的社會地位和金錢財富,要開演唱會並不難,但記 者給女主角勇氣與自信,這也反應女性在上流社會裡其實相對於一般平民社會中要來的保 守及限制。而利用女主角金錢資助開藝廊的記者在每次滿足女主角的需求後,再不斷的提 高女主角的慾望,讓女主角一步一步的走向實現演唱會的夢想,這也與其它只是需要資金 資助的慈善俱樂部裡的上流社會人士和因為優渥報酬的音樂系女學生不一樣。 黑僕算是整個劇情裡讓我最出乎意料的角色。看似忠心耿耿的黑僕,以為是劇中唯一對 女主角有最真實深厚的感情,最後在一句”我還需要最後一張照片“中把女主角推向死神 邊,而女巫師的出現及丈夫的回頭都加速黑僕計謀著最後一張照片的完成。即便在黑僕告 訴男爵要結婚的消息時,男爵告訴黑僕”女主角很喜歡你“也無法改變黑僕完成最後一張 照片的決心。從照相機背後看過去黑僕的無情眼球,似乎也對應了女主角家中那顆眼球裝 置藝術品。 電影的整體結構很紮實緊湊,以章節的方式一幕幕揭起悲喜交加的樂章,更像在觀看一 部舞台劇。整體主軸核心圍繞在女主角的慾望、黑僕的謀劃及記者的協助,再加上幾個小 人物的串場,讓整部電影更加的豐富及生動。電影中也用了很多的對比,顯得更極端的諷 刺與殘酷:在上流社會的極盡奢華及高調的場景及服裝對比出平民生活的簡單樸實,用高 亢的音樂對比出女主角空虛的心靈,用女主角的單純對比其它人的心機。 其實電影在下半場時有了些微妙的轉折。當大家都認定女主角是單純的,但女主角說”我 只喜歡白色的食物、我只喜歡白色的花“,似乎也在說明她接受白色的謊言,只要你情我 願,這何嚐不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呢。另一方面,當大家都認定周遭的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用 女主角的金錢的同時,最後卻因為被女主夕的天真單純給感動,而不願意揭破謊言傷害她 。這也是這部電影不在每個角色上做評斷,而留給觀眾更多的空間。 電影裡多次以音樂會及報紙報導方式,帶出1920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在藝術表現及 自由意識高漲的年代,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想藉由藝術來表現自己,女主角藉 由音樂獲得丈夫注意;黑僕藉由攝影獲利,年輕記者藉由開畫廊展現自己。看似在不論貧 富都可以懷抱著無限希望與努力的年代裡,每個人卻都只是不斷的「利用」而達成目的, 卻也因此合理化了每個角色上的自私自利心態。 其實看完整部片後我也一直在想,音樂是女主角的精神支柱,也是她與丈夫的感情聯繫, 如果有一天遇到了像女主角這樣的人,我會選擇告訴她殘酷的真相,崩破她心中的夢想? ?或是讓她繼續天真快樂的活在謊言中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7.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6685187.A.F3B.html

10/17 20:43, , 1F
這部電影看出了人性的現實,也更顯得女主角的天真多可貴
10/17 20:43, 1F

10/17 21:37, , 2F
後勁超強的~女主角演技真的非常精湛
10/17 21:37, 2F

10/17 22:35, , 3F
如果是我,應該也開不了口...可能用間接的方式吧!!
10/17 22:35, 3F

10/18 17:09, , 4F
台灣有人不就這樣開了演唱會嗎?
10/18 17:09, 4F
文章代碼(AID): #1O16s3yx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