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雷]《日曜日式散步者》:歷史迷霧中的蜃氣樓

看板movie作者 (光吉)時間7年前 (2016/09/15 17:25), 7年前編輯推噓11(1102)
留言1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發表於http://www.viewmovie.tw/news/767 在歷史迷霧中,曾經出現一座「迷樓」。那是隋煬帝楊廣委託建築師項昇建設的情慾樓閣 。裡面曲折迷離,森羅萬象。裡面的風月機關引人迷醉。建好之後,隋煬帝往往耽溺其中 ,一個月也不願出來。迷樓引人迷途,讓人不知身處何處,今夕何年。 在看完《日曜日式散步者》之後,我的腦中浮現的也是這樣一座出現在歷史迷霧中的蜃氣 樓。這的確是我所見過,最異端離奇的一部實驗電影。雖然導演在訪談中表示,他一直以 來「拒絕『實驗電影』的名義」,因此雖然稱為「實驗紀錄片」,但是其實有著自己的企 圖與野心的。 擅長拼貼的裝置藝術作品 這樣的企圖野心很有可能是對觀眾的一種挑戰甚至是挑釁。雖然電影本事描述1933年代的 風車詩社成員隨著時代推進的發展。但導演無意做任何敘事與說明。在整部電影裡面,可 以說得上面對觀眾,對觀眾說明的地方只有寥寥幾筆,而且跟整部電影的輪廓沒有任何關 係。我手邊紀錄的只有三處: 「台灣人改成日本人,可獲得較佳的配給」 「戰後日人遷移,沿街拍賣家當」 以及一張字卡,說明楊熾昌、張良典這兩人因為二二八事件被囚禁的事情。 至於楊熾昌、張良典、林修二、李張瑞這四個人除了身為風車詩社的成員之外,彼此的互 動,四人之間的作品風格,彼此的文學抱負與展望,以及整個時代的背景,完全沒有說明 。就算是觀眾看完將近三個小時的影片,走出電影院,對於風車詩社以及那個時代,也還 像是雲裡霧裡,無從理解也無法接近。這幾個名詞像是裡面的其他名詞如普魯斯特、尚. 考克多、馬拉美、里爾克等名詞頻繁的出現。但因為取消了所有的背景的補充,觀眾只能 夠領略這些名詞的文青氣質,而並不能瞭解出現在作品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用意。 作為一部大量引用文獻資料的影片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一部大量運用文 獻資料堆疊拼貼而成的作品,裡面有九成以上的對白都來自導演當時報紙、書信與書籍中 的原文;八成以上的視覺畫面都來自於引用的照片、畫作與短片片段。這是一項浩大的工 程,堪比論文工廠的論文製造,雖然如果以論文比擬,是一部註腳遠比原文觀點還來得富 麗堂皇,卻完全缺乏論述的作品。但以這些媒材進行拼貼、重塑、剪接,還是帶給了觀眾 某種特異的視覺觀感。雖然很難置信,但在看完整部片子後,我才能確定,這部大量引用 歷史資料的作品,重點完全不是歷史的紀錄意義上。雖然使用的都是歷史素材,但導演藏 身在這些素材後面,實際上是個擅長剪貼的藝術創作者。 意象片的四種畫面類型 如果將《日曜日式散步者》當作紀錄片,觀眾相當有可能會感到極大落差。不過如果不將 這部片當作一部以歷史資料為媒材,進行再製與加工的二次創作作品,就能夠欣賞其中的 視覺快感。《日曜日式散步者》壓縮敘事,讓故事性節制到最小程度;歷史的縱深也有意 識地去脈絡,讓影片發展雖然是線性式,但線性只跟出現的媒材時代有關,並不能讓觀眾 理解時代或是文學的流變發展。難以用劇情片稱之,也不能稱之為紀錄片。這部作品,就 姑且以「意象片」作為一種新的分類方式,相對比較精準。 當然,導演為了要營造這樣的特殊意象氛圍,也做了許多努力。《日曜日式散步者》從畫 面區分,大概可以分成四種類型: 〈一〉 意象畫面: 由導演設計的超現實意象空景,例如手從牆壁伸出指著一本書;書櫃的書在無人推動的情 況下一本本跌落行李箱;樹葉與果實在地面上兀自旋轉起飛。這些意象畫面提示了這部影 片的超現實基底,雖然觀眾不一定能夠理解畫面承接的邏輯,不過的確能感受的幻異的氛 圍。這也是在整部片裡面藝術特質最為強烈的部份,能夠展現導演的優異美學素養,以及 詩意的想像。光是觀賞這些畫面,就覺得彷彿來到了雙年展,正在觀賞一部大型的裝置藝 術作品。 〈二〉 字卡: 片中大量出現的字卡也是作為一部意象片的特色,多用在引用詩句時出現。不過刻意地隱 去作者、省略詩題,甚至片段節錄。雖然部份詩句會搭配形象化的畫面展演與朗誦,例如 詩中提到火車的運行,就寫實地拍攝火車行進的畫面,不過這樣的貼心仍然讓觀眾無從理 解這些詩句的引用目的與用義。 雖然有許多的字句都讓人心折,例如「理性的波希米亞放蕩」、「破碎的腦髓如同破裂的 香水一樣」。不過失去語境的引用,卻讓字卡本身淪為一種附有文青特質的商品文案而已 〈三〉 照片、畫作、短片: 照片多採用當時風車詩社的幾位重要人物的肖像與合照,也參雜許多當代的建築物與生活 ,不過除了提示人名之外,沒有任何說明;畫作與短片的運用更加經濟,導演並不介紹畫 作與短片,只純粹當作一種素材,進行加工與製作,以出色的蒙太奇手法,營造另一種二 次創作的美學呈現。在使用童聲齊頌「達達達達」搭配圖像來暗示達達主義時代的來臨時 ,的確有種被教育的感覺。不過除此之外,照片中那一個個靜默的人像出現在畫面上,似 乎是展現了歷史的沉默,也讓觀眾的心中一片沉默。 〈四〉 重演情境劇: 導演使用了幾位演員扮演風車詩社當時的成員,演出某些情境。但是導演刻意地截去頭部 ,只以身體以下進行表演,讓許多畫面都成為手部的主場。導演在挑選演員時對於手部的 姿態應該有相當的重視,可能是對於手指的繾綣,讓這些劇中重要的主角不是人而是手。 觀眾看著沒有頭部的手翻書、寫字、剪貼,揉爛報紙,內心應該會有著波濤洶湧的情緒。 在手部劇以外的重演中,支離破碎的對話,也給人一種不明究理的家常氛圍。在這些情境 劇中,有很大一部份都是以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不知時地也不知曉角色的對談,而是重複 多次的上菜畫面。在我紀錄中,不知是否相同的素白雙手端上的菜色計有:五花肉、秋刀 魚與味噌湯、香腸與烏魚子與苦瓜、綠豆湯、鳳梨、甘蔗、西瓜、湯圓、紅龜粿。這些擺 盤與陳設兼美的菜色,雖然完全不明白意義為何,但的確能夠喚起對於飲食美學的渴求。 模糊眾生的喧嘩 當然,要說這部片的畫面呈現是徹底的不明究理是很不公允的。幾篇影評的解讀中都提及 ,雖然去脈絡化地呈現意象,但是導演在設計意象時仍然表現了自己對於這幾位文人的心 中評議與作品感想。但是不管在情境與敘事的展演上,採用的是演員朗誦文獻式的旁白。 在無法分辨哪一位演員的真身,也不理解作品在時代上的背景,更不瞭解出現的大量人名 與名詞之間的關係的狀況下,這些摘自真實文獻的資料只能予人眾聲喧嘩卻百廢不舉的絕 望氛圍。 不過特別的是,雖然照片、畫作、短片、字卡引用的詩作都完全不加註,但是另一方面導 演卻相當精細地標注了每一則在畫面出現過的報刊文章標題與書影。這些或是塞進旁白的 片段,或是雅緻展現的書影,都不像是介紹,倒像是營造氛圍的道具,或是一種置入性行 銷的露出效果而已。雖然畫面的處理與音效、音樂的搭配非常的精湛,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但是難以免除在觀看後某種翻閱型錄的空洞感。 機關重重的蜃氣樓 如果要努力地揣度這位——寫到這裡,我很難再以導演來稱呼,不如就換成創作者好了— —創作者的創作動機,也許可能是藉由缺乏頭部的重演劇,表達當時文人的面目模糊;缺 乏學界論述訪談的內容,可能是想表達多元紛陳卻又無能理解的臺灣文學界;使用大量歷 史文獻的拼貼,嘲諷了臺灣當時自我認同不完全,又接受了許多文化衝擊的雜蕪感;在畫 面中加入了諸多意象,是想要對風車詩社發出一段遙遠的迴響呼應。 這樣的事後補完解釋補足了我在觀影之後的遺憾,但如果是以藝術作品,而並非實驗紀錄 片這樣的解釋出發,就讓人感到困惑。這部作品也許並不能獨立看待,而是要與作品同樣 出售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共兩冊)》一併閱讀。觀看這兩大巨冊書 的目次,除了收羅風車詩社的詩作外,還有當時超現實主義的重要言論,十幾篇的現代相 關論文導讀,以及影評人所撰寫的數篇心得。從這樣完備的出版規劃來看,《日曜日式散 步者》更可能是書籍之前的前導式意象氛圍的展演。 那麼,也許在這樣的企圖下,在看完整部作品仍然對於風車詩社這個組織沒有任何印象的 盲目群眾,就可以購買系列同綑套裝,來一場知性的饗宴了。我想《日曜日式散佈者》這 樣的作品,恰好可以跟幾年的一部優秀廣告影片完全呼應,也完全體現了這種附有情致氛 圍的文青式想像。在那部短片中,優雅地穿著三件式西裝,帶著賽璐珞框眼鏡的金城武, 使用著古舊的打字機咖咖咖打著字,外面下著雨,傳來風鈴的聲音與黑膠唱片奏響著的爵 士音樂。閃現的字卡寫著: 「世界越快,心則慢」 而歷史的迷霧層層籠罩下,進入了這三個小時的迷樓的觀眾們,要到工作人員的字幕出現 ,大量的引用資料來源佔據了視野時,才會發現,創作者用了鉅額的心力與努力,打造了 一座機關重重的蜃氣樓。遠觀是一座樑柱結構俱足的樓閣,進入之後才會發現,那些曲折 迷離的小徑,充斥著美學元素,滿溢著藝術氛圍,卻不能夠抵達任何一位薔薇詩人所在的 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90.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3931532.A.AAA.html

09/15 17:32, , 1F
推 看不懂正打算補足相關背景資訊
09/15 17:32, 1F

09/15 17:47, , 2F
09/15 17:47, 2F

09/15 18:25, , 3F
不是很喜歡……拍這麼模糊,可惜了那些史料。
09/15 18:25, 3F

09/15 18:42, , 4F
請問看之前應該先看哪些資料?
09/15 18:42, 4F
這一部片跟一般的紀錄片不太一樣,重點不是在傳達知識。雖然先讀 與紀錄片同時推出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共兩冊)》 能夠理解片中一些段落的處理與安排。 但如果不讀資料也是能夠享受到藝術創作所帶來的特有質感。 畢竟在去美術館看展覽時,也不一定需要瞭解創作者所創作的 靈感來源與創作媒材的始末呢。 所以就放輕鬆,接受衝擊也是一件滿好玩的事情(咦)

09/15 19:38, , 5F
推 想看
09/15 19:38, 5F

09/15 22:23, , 6F
是風車不是風球啦XD
09/15 22:23, 6F

09/16 00:34, , 7F
這樣處理反而準確記錄了 2016 斯時斯地文青風,經典
09/16 00:34, 7F

09/16 00:52, , 8F
精神不好千萬別嘗試,片長不是鬧著玩的。
09/16 00:52, 8F

09/16 01:20, , 9F
風球如果拍紀錄片.....^0^
09/16 01:20, 9F

09/16 01:22, , 10F
感謝!已經更正。寫這篇文章一直想到風球詩社哈哈
09/16 01:22, 10F
※ 編輯: smalldanny (114.42.195.88), 09/16/2016 01:33:52

09/16 01:52, , 11F
感謝原po大答覆!
09/16 01:52, 11F

11/18 02:41, , 12F
我那場還聽到有啜泣聲..
11/18 02:41, 12F

12/02 13:40, , 13F
也許哭的不是人
12/02 13:40, 13F
文章代碼(AID): #1NscaCgg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