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灣生回家》導演黃銘正:「其實我覺得,整個台灣都處於異鄉人的狀態」

看板movie作者 (我是來亂的)時間8年前 (2015/10/31 16:18), 編輯推噓52(52032)
留言84則, 4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8914/ 《灣生回家》導演黃銘正:「其實我覺得,整個台灣都處於異鄉人的狀態」 文 / 曾芷筠 描述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灣生」對台鄉愁的《灣生回家》(Wansei Back Home)挾著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氣勢,上映前包場已突破四百萬票房,先前更 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上募得超過350萬的院線上映資金。 上映首週末,全台票房累積達五500萬,場場爆滿讓許多觀眾買不到票,散場後的觀眾也 直說:「哭到脫水!」 此紀錄片由田中實加(陳宣儒)製作、黃銘正執導,能入圍最佳紀錄片「非常開心,但這 是這幾位灣生的功勞,他們早就該被看見了!」黃銘正說,二次大戰結束七十年,一直沒 有人說出灣生的故事,他們像是孤兒,由於戰敗的恥辱與中國緊張關係,日本政府不喜歡 提他們,台灣的主流政治氛圍也不重視。 「戒嚴時期以來的教育一直說日本人是壞人,但你會隱隱感覺到日常生活不是這樣,日本 味道一直在我的身邊。」導演黃銘正說。 流浪像我的故鄉台灣 1970年生的黃銘正出身嘉義,自幼聽祖父母講日語,小時候也曾住過日式房屋,那種舒適 與熟悉一直銘刻在他的身體裡。 「我記得阿嬤帶我上市場,吃一顆肉粽配一碗味噌湯,晚上母親又煮味噌湯,那種甜甜鹹 鹹味覺會留在味蕾裡,成為身體記憶的一部分。到現在,最常喝的還是味噌湯。」因此, 在接觸拍攝灣生的過程中,也喚起深刻的情感。 黃銘正的影像作品脫不開對台灣社會政治的關注。2000年獲得獲得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類 百萬首獎的《城市飛行》,便描述不小心跌落山區、失去了記憶的台灣人,被一位來自中 國大陸的「偷渡客」繼承了身分,以開計程車在城市中謀生。 然而,台北這個城市對「偷渡客」來說並不陌生,北平東路、南京西路、杭州南路全都是 他熟悉的地名。在城市中獨自飛行的偷渡客「阿飛」,也宛如在空中掠過了台灣政治社會 的特殊景象:檳榔攤、原住民文化、都市邊緣人,拼貼成一則幽默寓言,並以張四十三的 〈流浪的床〉作為片尾曲:「流浪像我的國家沒有方向/流浪像我的故鄉台灣。」 2010年於紀錄片雙年展展出的《時光收音機》,則以一位年逾八十、卻還堅持用日語製作 廣播節目的老廣播人為拍攝對象,他對日本的眷戀促使他五十多歲時負笈日本留學。 「我很好奇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也呼應到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微歷史情結。記得有次他 請我們吃飯時,他自己坐在離門口最近的地方,幫我們上菜,把我們當成貴賓。這種尊重 讓我覺得很美,我因為這些美而拍他,但他跟日本的關聯也一直在呼喚我。」黃銘正說。 接觸灣生這個題材,黃銘正坦言,2013年初接到製片范建祐的電話時,根本不太知道灣生 是什麼,只覺得與日本、歷史有關。 「我一直很好奇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台日之間關係很幽微,有種特別感情。比如說,我們 對日本都很熟悉、喜歡,但若以殖民者與殖民地的關係來看,台灣為什麼這麼喜歡日本? 」 他也提及,灣生題材、加上對白中有百分之70是日語,很容易被認為是「媚日」,因此黃 銘正既不想講述太多歷史事件,亦不希望過度浪漫化,加以想像、延伸,而是「把人與故 事放在前面,再把他們背後的歷史帶出來。灣生們都已經高齡八、九十歲,如果沒有拍攝 ,留下紀錄,就灰飛煙滅。這部片也應該是屬於大眾、人民的,有融合的胸襟,而不是去 挑起族群之間的對立。」 尋找灣生與生活記憶的連結 回溯影片最原始的構想,監製田中實加原本想專注拍攝花蓮吉野村。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台灣總督府鼓勵日人來台墾殖,在花蓮建設了多處移民村,香蕉的甜美、南島原住民部落 風情,吸引了日本人來台,胼手胝足來到蓊鬱熱帶樹林,打造新興村落。 其中,吉野村便是一個移民模範村。相對於講述開拓北海道的紀錄片《北的零年》,原先 的想像是「南的零年」。黃銘正說,「但我不想這樣拍,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也把家 倉、富永、片山一家拉進來,灣生們都已經垂垂老矣,如果沒有別的角色會很可惜。他們 在日本過得很苦悶,這部紀錄片有沒有可能改變一些現狀?」 從2013年初開始做田野調查,因為線索很少,幾乎是從零開始。「田調過程中,我找到一 本書,是竹中信子寫的《日治台灣生活史》。她很特別,是個女性主義者,丈夫死後又改 回原本的姓氏。也是因為看了這套書,知道她是灣生,特地去日本找她。」 在鏡頭前活潑調皮的冨永勝先生,則是經由日本德島大學的老師介紹。後續,拍攝了「花 蓮港會」的灣生聚會,再從中尋找願意建立信任關係的被拍攝對象,也因此遇到了家倉多 惠子。「她六年間來了27次,平均一年四季都來,她在埔里長居,時間比在日本還久。」 家倉多惠子來埔里辦書畫展期間,寫了明信片給導演,「但我不懂日文,只好硬著頭皮做 田調。一聊完,我就覺得可以拍,但也是談了很久,從戰爭記憶、異鄉人的狀態、人生故 事,講到夠深入了,才有辦法拍攝。」 除了建立信任關係,性格與人生故事也是關鍵因素,「比如冨永勝先生不害怕鏡頭,可以 在鏡頭前真情流露,我們沒有足夠時間,當然是先選擇不害怕面對鏡頭的。」 實際接觸灣生們的生命經驗,黃銘正感嘆,「他們回到日本後備受嘲諷,日本社會戰後已 經很淒慘,還要處理這些外地回來的難民,從朝鮮、滿州逃難回來的更慘。松本先生的太 太就是朝鮮生,他的女兒說,小時候很困惑,因為媽媽從來不提朝鮮、泡菜,但爸爸每個 禮拜會做一次炒米粉,他女兒甚至以為他是台灣人。松本先生的孫子今年準備考大學,他 就做過朝鮮生、滿州生、灣生的研究。」 另一片段:松本的女兒到了台灣後,意外發現台灣人很喜歡日本人。她片中說道:「我很 訝異日本周遭的國家竟然還有不討厭日本的。」這個片段引起了許多觀眾「會心一笑」。 拍攝期間,團隊經歷過許多歧見與溝通磨合,也遇過不少技術、語言的阻礙,但一以貫之 的是,把凋零中的灣生們故事記錄下來的動力,推動每個人完成了這部紀錄片。 同時,拍攝環境也充滿重重挑戰。「因為沒有預算請攝影助理,我們換了好幾個攝影師, 我和太太自己也下去拍,但最難的部分還是取得被拍攝對象的信任。」 2014年五月拍攝完畢,剪輯則歷時超過五個月,因為所有的拍攝母帶都必須經過翻譯、上 字幕、轉換檔案格式,才有辦法統整,不難想像背後必須投入的資金人力多麼龐大。 「拍攝過程中甚至連手機都用上了,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最後剪出來的結果讓我鬆了一口 氣。儘管一些聚會唱歌、灣生們談論台灣的場景最後沒有剪進去。從他們唱歌的樣子,你 可以想像,他們過去在台灣的那種大而化之,與日本的謹慎有禮差異很大。」 敘事結構上,黃銘正以追尋拉出故事主軸:「一開始,每個人都在尋找,就是戲劇性的出 發點,例如冨永在尋找朋友,家倉在尋找記憶的味道,松本在尋找影響他性格一輩子的農 村田園,片山一家則在尋找母親。接著,觀眾會發現,他們都上了年紀,這些追尋也都是 因為灣生身分與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們從何而來?在哪裡出生長大?童年記憶是什 麼?為什麼戰敗之後不想回去卻被迫遣返?」 對照回到日本後的生活,有些人為了矯正腔調而念讀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有人跑 去當黑道,趣味橫生的故事使觀眾發笑。「我想知道的是,這些灣生的生活如何與台灣產 生連結?在結構這部電影時,我也帶著很多疑問,那些敏感的東西應該揭露多少?」 屬地主義式鄉愁,超越族群與特殊個人的歷史 所謂敏感,一方面與兩地政治氛圍有關,一方面則是那種直截濃厚的鄉愁。黃銘正說,在 考量剪輯的過程中,「我會修掉一些比較尖銳的東西,比如家倉多惠子比較認同台灣人, 認為日本人是『心靈上的貧窮』。家倉出生在台大醫院,父親在總統府工作,她自己念過 北一女,都在同一個區塊。她十五歲離開台灣,七十多歲又回來時,身體已經不好了。她 會說,感受到台灣太陽的溫暖,心情變好,身體也會變好。」 而台灣東西部開發狀況不同,相較於成長於北部的家倉,不難嗅出冨永爺爺對花蓮土地、 人群的眷戀,以及熱情慷慨的性格。 二戰結束七十年,這些人也已經走到八、九十歲,回看生命中的許多缺憾,包括人際關係 、戰爭記憶,依然會想從出生成長的地方尋找答案。「家倉發現自己處於異鄉人的狀態, 其實我覺得,整個台灣都處於異鄉人的狀態。」 由此,《灣生回家》不應只是講述台日關係與灣生鄉愁,而更應該是歷史中的一塊拼圖。 若與近期同樣講述二戰經驗的其他幾部紀錄片,包括李念修《河北台北》(Hepei Taipei, 2015)、張釗維《冲天》(The Rocking Sky, 2015)、吳秀菁《蘆葦之歌》( Song of the Reed, 2014)並置閱讀,不同族群(日本、中國、台灣)、軍隊部屬(空軍 、台籍日本兵、慰安婦)、性別角色(父親、妻子),這些關於戰爭的歷史經驗才能被更 好地理解,而非僅止於消費「愛台灣」的屬地主義式鄉愁與「感動」。 影片後段,片山一家透過找到祖母在日本的戶籍登記謄本、墓碑(正好是一個由生到死的 完整過程),而證明了自己並沒有被遺棄,而欣喜若狂,而淚流滿面。 近日來台的冨永爺爺,也透過拿到台南師範學校的畢業證書而激動落淚。那種切膚到肉的 情感,既沒有對帝國戰爭的批判,也沒有對現代治理制度的反思,便如此輕易地,讓台灣 觀眾甘心買單。 歷史往往攀附政治來被詮釋,而人的記憶與事實真相間縱然有界線模糊曖昧之時,然而情 感的具體感受,愛與痛都如此真實。 訪談過程中,黃銘正提到許多動人片段,並數度紅了眼眶。「拍攝時,我們去冨永爺爺家 住,那對日本人來說真的是茲事體大。我們很感謝,也因此拍攝到很多珍貴的生活細節, 例如他讀報紙上的訃聞,會發現灣生凋零的速度很快;他學會使用google map時,第一個 查找的地點就是故鄉花蓮北埔。」 黃銘正坦言,「也有人提醒,不能因為少數人的經驗,讓人以為所有灣生都是這樣,我覺 得這也是很重要的提醒。台灣因為一直無法凝聚共識而呈現內耗狀態,其實台灣有很多很 美好的地方。這段歷史因為灣生的參與而豐富了起來。」 記者會上,灣生們對著媒體唱起「中華民國國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乃因為 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遣返陸續經過了三年,較晚離開的灣生因而隨著國民黨接收、行 政首長陳儀來台,而對「國歌」耳熟能詳。 雖然只是唱了幾句,並未唱完全曲,然那種產生於某個特殊歷史情境的堅定鄉愁(一種在 想像中被放大扭曲的美麗故鄉?),卻相當有撼動人心力道。 然而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社會,更準確地說,是個難民社會。日本人為了戰爭需求與經 濟問題來台,「外省人」因戰敗逃難來台,「新移民」為更好的出路可能來台。 歷史無情沖刷,族群面孔來去塗抹,而灣生們唱著國歌、欣喜被看見的熱情臉孔,則像是 錯置的時間板塊縫隙中,轉角遇見的盛情難卻。 全文獲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放映週報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士範 -- ◆ 此次停留時間: 865686 小時 56 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40.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46279527.A.348.html

10/31 16:38, , 1F
好片
10/31 16:38, 1F

10/31 16:49, , 2F
好棒的文章~推
10/31 16:49, 2F

10/31 17:13, , 3F
會有這種不正常的漂泊感 是因為台灣人不知道怎樣才被
10/31 17:13, 3F

10/31 17:14, , 4F
定義成台灣人吧...
10/31 17:14, 4F

10/31 17:21, , 5F
出DVD/BD的話,希望能多收一點遺珠片段
10/31 17:21, 5F

10/31 18:00, , 6F
日新本周有到大廳耶
10/31 18:00, 6F

10/31 18:11, , 7F
這部看了真的很感動 其實沒有甚麼狗血的畫面或演出
10/31 18:11, 7F

10/31 18:12, , 8F
認同標題。不過臺灣有自己的特點及優點,即使是多種族社
10/31 18:12, 8F

10/31 18:12, , 9F
會。
10/31 18:12, 9F

10/31 18:12, , 10F
松本女兒的話也有震撼到我,沒想到日本年輕人會這麼直接
10/31 18:12, 10F

10/31 18:12, , 11F
講出來!成長在一個鄰國都討厭的國家也是一個很難想像的
10/31 18:12, 11F

10/31 18:12, , 12F
生命經驗吧XD
10/31 18:12, 12F

10/31 18:13, , 13F
的但從老爺爺老奶奶的言詞中 她很能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
10/31 18:13, 13F

10/31 18:13, , 14F
真的,這部真的很平實,不狗血不矯情
10/31 18:13, 14F

10/31 18:21, , 15F
推 原來還有朝鮮生啊
10/31 18:21, 15F

10/31 19:07, , 16F
好片推!
10/31 19:07, 16F

10/31 19:24, , 17F
推導演 我也覺得此片不矯情 是很溫暖的好片
10/31 19:24, 17F

10/31 19:46, , 18F
推灣生,好電影無誤
10/31 19:46, 18F

10/31 19:54, , 19F
真的好好看…我沒想到可以看到這麼多花蓮場景 好想回家>
10/31 19:54, 19F

10/31 19:56, , 20F
這篇文章寫得好好
10/31 19:56, 20F

10/31 20:15, , 21F
10/31 20:15, 21F

10/31 20:20, , 22F
推灣生
10/31 20:20, 22F

10/31 20:38, , 23F
推!!! https://goo.gl/LfQrbC 灣生回家FB的一篇 中段有提到
10/31 20:38, 23F

10/31 20:39, , 24F
{1945.02,從台灣去俄羅斯邊境的七位灣生 其中五位來自
10/31 20:39, 24F

10/31 20:40, , 25F
花蓮廳立花蓮港中學(花蓮中學)、一位台灣總督府中學校(建中
10/31 20:40, 25F

10/31 20:40, , 26F
) 一位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高雄中學),
10/31 20:40, 26F

10/31 20:41, , 27F
正值十六七歲的青少年考上了神風特攻隊。}
10/31 20:41, 27F

10/31 20:42, , 28F
{日本投降後,他們認為到了朝鮮,那裏有移民村就安全了}
10/31 20:42, 28F

10/31 20:44, , 29F
書裡有寫 朝生在敗戰返日時
10/31 20:44, 29F

10/31 20:45, , 30F
被憤怒的韓國人攻擊出氣過程很慘 所以朝生完全不眷戀
10/31 20:45, 30F

10/31 21:02, , 31F
10/31 21:02, 31F

10/31 21:12, , 32F
{經過一路的顛頗和驚恐終於進入了朝鮮。大家的心終於安定下
10/31 21:12, 32F

10/31 21:13, , 33F
來,用日語大喊:「終於到了朝鮮了!」引來的卻是朝鮮軍人
10/31 21:13, 33F

10/31 21:13, , 34F
開槍圍剿。死裡逃生到了岸邊,才知道幾乎所有日本移民村已
10/31 21:13, 34F

10/31 21:13, , 35F
被焚燒,韓國軍人見日人就殺!好不容易回到了日本,再由
10/31 21:13, 35F

10/31 21:14, , 36F
日本回到台灣,已是1945年11月。}
10/31 21:14, 36F

10/31 21:15, , 37F
好文!好片!
10/31 21:15, 37F

10/31 21:15, , 38F
台灣>俄羅斯邊境(欲戰)>朝鮮(逃)>日本>台灣(開始引揚)>日本
10/31 21:15, 38F

10/31 21:16, , 39F
{這些台灣神風特攻隊員、這一群少年兵,不只台灣沒紀錄,
10/31 21:16, 39F

10/31 21:16, , 40F
日本更忘了紀錄。}
10/31 21:16, 40F


10/31 21:29, , 42F
{灣生─家倉多惠子與86歲的「滿生」(滿州出生)男友三浦雄次
10/31 21:29, 42F

10/31 21:30, , 43F
今晚(10/14)搭乘復興航空,從大阪飛往台灣,展開歸鄉之旅}
10/31 21:30, 43F

10/31 21:42, , 44F
這篇超讚
10/31 21:42, 44F

10/31 21:57, , 45F
好文
10/31 21:57, 45F

10/31 21:59, , 46F
沒錯 太中肯了
10/31 21:59, 46F

10/31 22:16, , 47F
推 好多灣生相關報導文章都很棒
10/31 22:16, 47F

10/31 22:24, , 48F
Dian9 好樣的!
10/31 22:24, 48F

10/31 22:27, , 49F
寫的超好
10/31 22:27, 49F

10/31 22:49, , 50F
推,明天將揪團貢獻五張電影票。
10/31 22:49, 50F

10/31 23:00, , 51F
原來那位先生是滿生!!!O口O
10/31 23:00, 51F

10/31 23:10, , 52F
除了返日的滿生,還有八月風暴中被日軍拋棄回不了日本
10/31 23:10, 52F

10/31 23:10, , 53F
的殘留孤兒,可以看山崎豐子的大地之子,也有拍成日劇
10/31 23:10, 53F

10/31 23:36, , 54F
前面講到朝生回家被攻擊,我祖母講過一樣的事情,台
10/31 23:36, 54F

10/31 23:37, , 55F
南也發生過台灣地痞集體搶劫殺害遣返日人的案例,後
10/31 23:37, 55F

10/31 23:37, , 56F
來打劫的這一批人被國民黨接收軍隊以慰勞的名義全部
10/31 23:37, 56F

10/31 23:39, , 57F
槍殺,以上敘述轉述自祖母,不知道有沒有版友看過相
10/31 23:39, 57F

10/31 23:39, , 58F
關資料
10/31 23:39, 58F

10/31 23:39, , 59F
10/31 23:39, 59F

10/31 23:40, , 60F
10/31 23:40, 60F

10/31 23:51, , 61F
追殺日本人最有名的就是台灣特高事件
10/31 23:51, 61F

10/31 23:52, , 62F
推好文~
10/31 23:52, 62F

11/01 00:30, , 63F
想看多一點朝生 但google出來的結果大概比田中實加的
11/01 00:30, 63F

11/01 00:30, , 64F
書出版前的灣生資料還少
11/01 00:30, 64F

11/01 00:47, , 65F
朝生的資料一定更難找,那是他們不想回憶的痛
11/01 00:47, 65F

11/01 00:51, , 66F
對朝鮮人來說,就是可惡的侵略者終於要走了,朝生又能去
11/01 00:51, 66F

11/01 00:52, , 67F
怨恨誰
11/01 00:52, 67F

11/01 00:53, , 68F
這痛苦是很難找到出口的
11/01 00:53, 68F

11/01 00:57, , 69F
真是好文章!
11/01 00:57, 69F

11/01 01:26, , 70F
11/01 01:26, 70F

11/01 01:46, , 71F
推好文
11/01 01:46, 71F

11/01 01:58, , 72F
台灣一直是移民社會。韓國是千年古國被滅。
11/01 01:58, 72F

11/01 04:43, , 73F
11/01 04:43, 73F

11/01 10:03, , 75F
這篇推文有F大有提到滿生>>>滿洲的常被提到 尤其是孤兒。
11/01 10:03, 75F

11/01 10:04, , 76F
還是在北美電視台看到的。
11/01 10:04, 76F

11/01 10:21, , 77F
因為遇見國民黨,所以日本變的還可以
11/01 10:21, 77F

11/01 10:58, , 78F
11/01 10:58, 78F

11/01 18:00, , 79F
11/01 18:00, 79F

11/02 15:15, , 80F
11/02 15:15, 80F

11/04 13:07, , 81F
推 寫的超好
11/04 13:07, 81F

11/05 21:49, , 82F
11/05 21:49, 82F

11/15 19:56, , 83F
寫的真好
11/15 19:56, 83F

01/03 22:09, , 84F
01/03 22:09, 84F
文章代碼(AID): #1MD7bdD8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