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洛伊安德森「人生三部曲」

看板movie作者 (林滿月)時間9年前 (2015/04/08 22:17),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 〈二樓傳來的歌聲〉(2000)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hYb6ggxoM
   1   若有一部當代聖經,一個沒有面孔的資本家或可勝任創世與滅世之神。神給人希望,再狠 狠讓人失望;神給人安排三十年如一日的規律工作,然後突然解雇;神會在股市突然崩盤 、企業突然倒閉之前先捲款遠去,留下無數塵願未了的孤魂野鬼、被迫苦行癱瘓城市的上 班族……沒有人知道該往哪裡去、能到得了哪裡。「只能聽任命運。人無能為力。」眾人 指望的經濟學家衰弱地說。「只能懷抱希望。」國家會議得到了結論。   「無能為力。我一生只是努力掙扎混口飯吃。」事業挫敗的男人徬徨於荒地中央。丟棄了 曾經背負的十字架,對他所虧欠的亡友說:「你也該體諒我。」深夜,他用沾滿焦炭的手 撫摸一個不被關心、只被欲求的女人。她抱怨:「你至少該先打電話。」究竟有誰能相互 體諒?   神將律則施降於一樓,他自己住在二樓。律則是悲壯而無解的樂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gNeTMBg20
   2   「或許得開始承認那些令我們無能為力的環境,我們自己也得負上責任。我相信西方人的 生活方式抑制了人們的潛能發展。你看本片,應該明白人類的行為有多愚蠢。紊亂將人蠶 食,情況愈來愈嚴重。」洛伊安德森說。   一個人在街上被小混混捅了一刀,所有旁觀的人呆若沉思之鴿。所有旁觀的人。   「所謂冷感,所謂情感與道德知覺的痿痹狀態,其實充斥著憤慨與受挫的情緒。」「若誰 覺得『我們』不能有何作為--這個『我們』是誰呢?若誰覺得『他們』也不打算有任何 行動--那『他們』又是誰呢?於是人開始感到鬱悶、犬儒、漠然。」(蘇珊桑塔格《旁 觀他人之痛苦》)   或許真是如此,所以「人們不是不在乎詩,他們只是假裝而已」。可是詩人,你若不懂得 買賣生意,就會同你的詩一併被不解地厭斥、掃除到角落。在神像成為商品的時代,無法 兌現的商品終將成為垃圾。「神」散落一地。    3   神遺棄了人(或人遺棄了神)以後,創生與毀滅的神力,皆由芸芸眾人在冥冥之中共同持 有、運作。    人們在銀幕上望著你,對你說話。一種納入觀眾的戲劇語言,用「我與你」的誠懇態度對 你說話--或許是因為,沒有人是例外。失戀的人,拾荒的人,做愛的人,自殺的商人, 發瘋的詩人,戰時被絞死的男孩,手指被門夾住的乘客,過百歲生日的失智老將軍,研討 經濟蕭條的官員,被大人們推下懸崖的祭獻女孩……「我到底在哪裡?」「我起不來了… …」   觀看著一個個因疲憊困頓而坐下的人,觀眾是一個個因前來消費而坐下的人。「願上天垂 憐坐下的人。」電影在對你說話。   「當人類可真不容易啊。」世界上有無數個失敗的魔術師。    4   「憐憫是一份不穩定的感情,若不形諸行動,他會萎凋。」(《旁》)   而竟有人落井下石。或者該說:而人是一種幸災樂禍的動物,熱衷於觀看他人之痛苦,好 讓自己感到慶幸、獲得淨化甚或只是些話題笑料。   當人的殘酷勝過了慈悲,他竟彷彿也爬上了二樓。    5   也許只有美可以包容、調和一切人的殘酷與慈悲。藝術家登上二樓,將至美的歌聲傳給一 樓的人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RG9kwjYwI
   6   究竟,神以排山倒海之勢,移動一座巨大的房屋,是為了什麼?人們貪婪地帶著拖不動的 如山行李,要去二樓做什麼?又能做什麼呢?    ***   二 〈啊!人生〉(2007)   「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新約.路加福音.廿三.34》)    1   「人們想要快樂,卻又自私自利。我不斷開藥給他們,有什麼意義?」消沉的心理醫生說 。當病患們當著醫生的面關上電梯,留他一人去走樓梯。    2   不曾試圖去體貼、理解他人的人,憑什麼哭訴「沒有人了解我」?人們彼此冷落、傷害, 彼此需求而不可得;最熱絡的時候,還可能是為了利用對方;而為了不要連糟糕的陪伴都 失去,人們忍受著彼此擺明的惡、拙劣的偽善、以及行屍走肉般的毫無生氣。   有人突然死去。有重聽的老人,忘記了自己的一生。有人投資虧了好多錢。有人連續被插 隊五次。    3   「主啊!請求你寬恕他們。寬恕壓迫員工的企業。寬恕引發戰爭的政府。寬恕煽動暴戾與 製造盲昧的媒體。寬恕自私自利的人。寬恕無心之過。寬恕……」「別這樣,教堂要關門 了。」    4   轟隆隆地,火車來了又走了。驚醒的人,是否曉得自己錯過了什麼?    5   「最後一輪!」人們每天遵循的規律是酒吧的規律。酒吧是希望的開端,也是絕望者的滯 留地。人們在此遭遇或錯過彼此。日復一日,恆常不變的「最後一輪!」對所有的變化無 常,不仁地一視同仁。   對著鏡頭說夢的女孩,旁人在聽,回應以各自的話。那或許算不上是回應,只是逐漸遠去 的漣漪之一環。女孩終究孤單一人。   而讓人心碎的事物,仍讓人眷戀。巨大的房屋為之前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wpd2I_4mo
   6   整齊的金屬飛行機器般的人們,紛紛抬頭。還仰望什麼呢?    ***   三 〈鴿子在樹枝上沉思〉(2014)    1   北歐電影的冷調,加上洛伊安德森的幽默、涵養、廣告經驗和棚拍技術,「人生三部曲」 以一部比一部更加簡斂的手藝,濾除生活裡繁複的表情和鋪陳,留下乾淨明亮的音樂和繪 畫、一幕幕令人瞪大眼睛的荒謬極短劇。   輕巧如翻閱繪本書頁的過場音樂,一貫潔淨的美學風格,讓一切痛苦彷彿都變得可以忍受 ,甚至可以享受地觀看。可是電影也不斷提醒我們,痛苦或美好,盡是無常。你如念念不 忘電影外的人生,難免會想,那些蒼白、遲緩、愚拙的小人物,其實只比現實生活稍微誇 張而已;那些荒謬的衰事令人發笑,卻也映照出確實存在的苦難;若有什麼無法理解的「 情節」,可能是我對人生尚缺認識。   電影裡有那麼多怪趣,三場下來,我身旁陌生的觀影者大概笑了五十次,可是我笑不到十 次。從有記憶以來,我就靜靜旁觀著成人世界,看過太多荒謬,竟至很少有藝術作品能給 予我嶄新的智性刺激;若能感動我,多半是緣於感受和表達的方式。「風景都是錯的/風 景都是錯的/風景都是錯的」,長期以來,我懷著這樣的心情活著。桑塔格的話驚動了我 :「一個動不動就對人的庸闇腐敗大驚小怪、面對陰森猙獰的暴行證據就感到幻滅(或不 願置信)的人,於道德及心智上仍未成熟。」終於我也漸漸能夠容受人生百態,但還是偏 愛將心思放在音樂與畫,還是最為〈二樓〉感動而非〈鴿子〉。這是我性格的「現實」傾 向。    2   一幕幕如畫、如小曲的極短劇,之間彷彿若有關連;分開來看,也都是可以獨立玩賞的、 予人無限思想空間的、精巧圓熟無比的短片(這些特點也出現在〈啊!人生〉裡)。這大 概是洛伊安德森從數百部廣告的拍攝經驗中鍛鍊出來的技藝。   究竟,萬事萬物之間有沒有必然的關聯?電影裡,有時候人物說話會和背景音樂配和在一 起,一切人事物之間彷彿都有某種相連。那是不是電影濫情附會的事物關聯性?還是說, 「巧合」本來就是世事之常態?張大春〈公寓導遊〉也給過我相似的疑竇。    3   觀看鴿子標本的人類,也像一隻鴿子標本。片尾當人們又抬起頭,看鴿子,觀眾也定睛如 鴿子般地在看這些鴿子般的人。鴿子看著鴿子看著鴿子……都在想些什麼呢?   「這些人類在底下做什麼?他們為何如此忙碌?」是洛伊安德森的提問。   鴿子的沉思,或許最多果真是關於金錢的匱乏,但也不會只是這樣。鴿子會試圖用各種方 式掙扎生存,在生命的戰火中發熱、發冷、發情、發怒、發呆……即使面臨死亡終究莫可 奈何,生命還是徒勞得如此豐富。    4   「聽到你過得很好,我很開心。」   或許人們始終有一點溫度,就活得下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13.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28502661.A.568.html

04/09 00:04, , 1F
看了1和3 推薦給大家入場欣賞 沒內涵如我也覺得很有
04/09 00:04, 1F

04/09 00:04, , 2F
很有意思
04/09 00:04, 2F

04/09 01:40, , 3F
我記得我當時看的時候笑的很誇張 在光點華山 實在有好多
04/09 01:40, 3F

04/09 17:15, , 4F
我最喜歡〈二樓〉,但三部都看完以後,感動難以名狀
04/09 17:15, 4F

04/09 22:19, , 5F
看到睡著
04/09 22:19, 5F

04/10 12:33, , 6F
而且音樂都好好聽!
04/10 12:33, 6F

04/11 22:51, , 7F
只有我最喜歡<啊,人生>嗎?
04/11 22:51, 7F
文章代碼(AID): #1L9JY5Le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