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陳敏郎導演

看板movie作者 (sunny)時間10年前 (2013/10/30 01:3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  Tomorrow Comes Today  陳敏郎 Ming Lang Chen│2013│83min│Taiwan│Color  網誌圖文版 http://ppt.cc/0DSL 該怎麼說呢,假如你看膩了線性敘事的劇情片,或者厭煩了買票  進電影院,坐等著導演告訴你一個精彩的故事,又或者,你想要  試圖思考電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麼,這部作品會是你很好的  選擇。因為,導演不打算在這部電影裡告訴你一些明確的答案。  或者說,這部電影的內容以及本身便是趟找尋之旅,所有的劇中  人物,包括整部電影的拍攝──導演和演員,甚至是觀眾,都在  過程中找尋。電影裡的白人紐約男找尋遺忘前段戀情的方法,台  灣男孩找尋自我的身分認同,那認同包括語言、性別、國族和文  化;導演和演員在拍攝的過程中找尋,找尋適合這部電影的元素  ,適合男主角的特質;而觀眾,更在觀影的過程中找尋,找尋自  己對於這部電影所欲呈現之事物的詮釋。  沒有什麼答案。映後Q&A時,導演回答觀眾提問的答案常令我覺  得:「嗄?」大概是導演陳敏郎這個人性格如他自己所說的,有  點叛逆;喜歡講話幽默(即便那幽默可能只有他自己懂),回答  問題的時候有時會讓人覺得是在開玩笑,搞不清楚他是真的仔細  思考過這樣的安排還是真的只是隨興所至。但漸漸的,我似乎可  以理解他言語背後那對平靜深沉的眼神意味著什麼。他其實試圖  在跟觀眾一起創造電影,不僅是跟演員而已。他對觀眾如何解讀  他的電影感興趣,他在聽完問題回答問題的同時,又再一次地創  造他的電影;每一次重新回憶,描述,詮釋都是一次創造,經由  不同的人,或者是同一個人看的不同次數,每一次都會產生新的  意義。  整部電影的敘事手法斷斷續續,多說一點西說一點,好像什麼都  沒說清,但沒錯,這不就是我們在找尋事物時的模式嗎?我們是  跟著電影中的人物一同探索自我,每個人也都能從其中找到一些  自我,而不是以一種後設的角度去看角色發生了什麼事情。  對導演陳敏郎而言,他認為人是無法以任何既定分類、框架去限  定,這是他在Q&A一開始時便提出來的觀點:有沒有一個「我不  想被歸類」的選擇?他這樣說。  但有趣的是,討論到後來,大家還是會圍繞在這男主角到底有沒  有同志傾向,關注於華人身份對他帶來的影響。可這不馬上就落  入了以同性戀/異性戀、華人的分類框架去看這角色的窠臼了嗎  ?這不就是導演企圖要挑戰的既定框架嗎?然而,導演總是認真  的聽觀眾們詮釋他們從電影中看到的事情,笑笑的,沒有否定什  麼,也許他心裡在說:嘿別急著扣上同性戀、異性戀、華人的帽  子嘛,為什麼一定要緊抓著這些詞彙才感到有了解答的安心呢?  我想我可以稍稍理解導演陳敏郎說的:「請用你的身體去感覺這  部電影。」有些觀察敏銳的觀眾總能有條理的分析出這部電影出  現的一些象徵性元素,確實,我很同意那些元素可能指涉的意涵  ,但我想要有些天馬行空的說,會不會這是導演陳敏郎企圖要混  淆、挑戰、測試觀眾的地方?那些象徵性的元素容易讓人聯想到  一些特質,而我們是否就這樣輕易的接受它?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倒不是在那些身分認同上(因  我總認為人生是個不斷找尋的過程,一切都是充滿流動性的,包  括認同),反而是導演處理紐約這樣大城市裡,人與人之間溝通  之不能的手法,讓我印象很深刻。  兩位男主角的工作一個是中式餐館的外送員兼傳單發送員,另一  個則是公共電話的清潔員。兩個人的工作都是獨立作業,沒有工  作夥伴,也無須與他人交談,看似在城市中到處漫遊接觸許多人  ,但是卻極度與他人隔絕。餐館外送員兼傳單發送員任意穿梭在  公寓內一扇又一扇門間,鎮日對著有人或無人的門縫塞傳單,與  人的交流就在送貨收錢間;而公共電話的清潔員每天擦拭著承載  著溝通功能的電話,自己卻沒什麼機會與人交談且不善於溝通。  他們其實都渴望與人接觸與人交流,只是許多現實的限制,不能  。導演陳敏郎就這樣不著痕跡的處理了都市人溝通不能、疏離的  面向。     ::  回家後在《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的粉絲頁上看到了這段導演的  話:   直到開始覺得已經能夠使用英文毫無障礙地與人溝通的時    候,我似乎變成了有兩個腦袋的人。左邊的腦袋用英文思    考並形成語言,右邊的腦袋用中文思考並用中文說話。如    果可以畫出來的話,我大概會學村上春樹在這裡附上一幅    隨手畫的人腦裂成兩半的圖案。  在美國的電視上,有一個關於樂復得(Zoloft,憂鬱用藥    )的廣告。在左邊有一些微粒分子順著管道流過來,經過    蓮蓬頭形狀的末端被釋放到一個不知名的空間。在那個空    間裡,由於樂復得的作用,他們重組、變形、變化,然後    被吸進另一個管道繼續前進…。  這跟我這些年在兩個文化之間的生活非常類似。在這個無    名的峽溝裡,為了適應,可以自由自在地變形。但在變形    之後,「我」又變成了什麼?  我戲稱這個無名的空間為「樂復得」樂園。我想藉著這部    電影,帶大家到樂園裡看一看。   __陳敏郎    這是一部每看一次,每想一次就會有不同收穫的電影。我突然想  到了亞倫雷奈談《去年在馬倫巴》這部電影時說的:「我們從未  想使本片妥協於什麼明確的意義,我們永遠希望它帶點曖昧。我  不明白為什麼現實中複雜的事物到了銀幕上就清晰起來了。」   這大概有些接近陳敏郎導演想要挑戰的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56.26

10/30 02:22, , 1F
寫得真好,好像又多看懂一些了
10/30 02:22, 1F
※ 編輯: lasvitania 來自: 220.129.56.26 (10/30 02:32)
文章代碼(AID): #1IR_9nuM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