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立ちぬ】(中譯: 起風了) 無責任觀後感

看板movie作者 (南天大俠)時間11年前 (2013/08/19 00:26), 編輯推噓13(1304)
留言17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xuite.net/sep13.2005/blog/84537799 圖文版本 【風立ちぬ】(中譯: 起風了) 無責任觀後感 2013/7/20首映當日剛好在東京市區,不過大概買不到票,所以作罷。 過了幾天恰好在成田等飛機,有半天的時間,除跑去成田山吃鰻魚飯應景, 意外在 Aeon Mall旁見到電影院,索性就進去殺時間。 平時也很少寫電影觀後感,常常寫的話,沒時間做其他事。 以下會有劇情敘述,不想知道的人請在此打住。 這部作品是改編自堀辰雄(1904-1953)的同名小說【風立ちぬ】, 描述零式艦上戰鬥機【通稱零戰】設計者堀越二郎(1903-1982)的半生傳, 故事的時空背景大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大正時代(1912-1926) 至昭和初期(1926-1945)。 由於有相當的史實背景,所以無法像吉卜力過去作品那般擁有較大的想像揮灑空間, 但導演用【夢境】的方式演繹主角對飛行的憧憬以及與卡普洛尼的交錯互動。 Gianni Caproni(1886-1957),一戰中最著名的義大利航空工程師, 設計出為數不少的飛行器,二郎是在Aviation雜誌上知道這位大師, 進而與之【神交】。在最初的夢境裡,二郎因為近視無法成為飛行員, 卡普洛尼鼓勵道, 想成為飛行員的人多得是,就讓他們去吧,我們是成為飛機設計者的人; 總有一天有終戰的時刻,飛機不再是戰爭的工具,飛行會乘載人們的夢想。 看到這一段我突然想到萊特兄弟。世界上很少創時代的發明有留下影像, 但萊特兄弟在 Kitty Hawk 的試飛時是有留下原始紀錄畫面的。 在人類歷史上,飛行被認為是異想天開,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但這短短百年間,跨洲旅行變得這麼稀鬆平常,是亞歷山大大帝, 成吉思汗所無法想像。 如果我們人類可以在天上飛的話,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到 ? 偉大發明家的話是這麼簡單,這麼給人單純的感動, 見到 Kitty Hawk試飛的黑白影像,眼淚會不自主的掉下來。 (沒想到再過幾十年,人類又進化到登陸月球。) 一戰結束(1918)後到關東大地震(1923)前,日本的景氣其實還算不錯, 在電影片段裡可見到詳實大正時代的設定, 工業革命後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當時日本的鐵道交通已有雛形了 ,也可以見到發達的商業活動, 還有宅配牛奶與一些初階電器用品(路上已經有很多電線杆了)。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震央在相模灣西北, 震度芮氏7.9級,神奈川、東京、千葉、琦玉、靜岡、山梨都受到很大影響, 光死者就有十萬五千人以上,對日本國力與人心更是無比的打擊, 社會進入蕭條,全力致於復興。 20歲青年時期的主角(東大生)與少女時期13歲的女主角在震災中相遇, 患難更見人心與真情。 而主角施恩不圖報,連名字都不願意留,那樣的行為模式,現代是很難見的。 對1923年關東大地震有印象的人們只怕都不在世上了, 但是對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恐懼是全世界人都餘悸猶存的。 現今日本社會最怕的【首都直下型地震】,見到螢幕上關東大地震的畫面, 真是把這層恐懼抽出來讓大家面對現實。 古時候說:【江戶名產就是火災與打架】, 那個年代都還是木造房屋,容易起火,一發不可收拾。 從那時起,東京蓋房子首重防震,這是基本配備。現在地震怕氣爆, 更怕原子力發電所爆炸,311當日我在福岡剛好回到台北,次日往東京行程取消, 過了幾天才過去,一進羽田航廈就是六級以上的餘震, 用人心惶惶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就在日本進入震後蕭條的同時,主角大學畢業, 進入位於名古屋的【三菱內燃機株式會社】工作。 即使是現代,名古屋依然是工業重鎮,豐田在愛知縣有一座城,稱為【豐田市】 ,全世界有多少人每日代步的座車是從這裡製造的, 就像西雅圖是美國的民航大基地一樣,西雅圖人很多是靠波音吃飯的。 而夢幻客機787的部分組件,是在名古屋製作好, 再用747改裝的超大型運輸機 Dreamlifter載到美國組裝(這架飛機是台灣改裝的)。 戰後日本被限制發展軍武,原來製作軍武的公司轉型成其他工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 中島(解體後成為12家公司,大都還存在日本社會),當時都是帶領時代的公司。 說句玩笑話,如果當年太平洋戰爭日本沒戰敗,或縮小戰線談和的話, 住在台灣的人依然是二等加米拉斯臣民,現在打這篇文章會是日文, 我們飛機的FMC介面會是日文的。事實上本田目前也在開發商用機, 雖然不佔主要市場,但量產化也是遲早的事。 主角與同期的本庄進入三菱後, 上司黑川說道:【同期是競爭者,所以你們不能放在同一組。】 這句話實有深意,我覺得要出社會十年以上的人,才可以理解。 而進到一家公司就賣命一輩子個觀念,可能從那時就已經根深蒂固了吧! 主角與本庄搭乘西伯利亞鐵路,被公司派到德國見習。 這時候見到的是巨大的鋼鐵之翼楊格斯 G-38 (Junkers G-38), 這架四發的運輸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採用了Blended Wing Body的設計, 也就是翅膀與機身是連在一起的,機械士甚至可以在飛行中進行引擎的整備。 主翼前緣的設計可以容納乘客觀賞風景,是特別座,同時還有喫煙室與洗面台, 是很豪華的。影片很忠實的呈現這架巨無霸。 電影中主角不管是在停機坪,或者走到機關室去看,都被德國人瞧不起。 回到旅館本庄抓著頭,我們落後德意志20年, 接下來五年,一年要當五年用才趕得上。 這種落後先進國,恨鐵不成鋼的意識,不知道現代還有幾個國家的工程師有 ? 由於腦袋裡一下裝太多東西,菸抽完了,兩個人睡不著,只好出去散步。 那時候三菱是接海軍或陸軍的訂單,以當時的戰況與科技,暫時還沒有成立空軍的必要, 軍機都是掛海軍航空隊或是陸軍航空隊的名義。 地震後社會百景又是另一番,西來的事物越來越多,女主角菜穗子的洋裝,西式的糕點, 咖啡店,越來越常見。 我個人很喜歡輕井澤那些場景,尤其是紙飛機那一段(雖然很怕菜穗子掉下來), 使我想起以前的紙飛機比賽。那個年代的人也許經過戰亂, 知道人生苦短,知道要把握,主角看來很容易就這樣訂了終身。 這部動畫其實設定頗為混亂,除了以堀越二郎為主幹外,同名原作小說家堀辰雄的人生也 混合採用,女主角這方面則是用後者實際的妻子,與發表過的小說【菜穗子】混合,設定 為患了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結核。依這個設定的話,女主角應該不到30歲就往生,不過這不 是動畫所要強調的。 菜穗子進入了跨越山梨與長野縣的八岳高原療養所(小說原始設定為富士見高原療養所), 肺結核在有效的鏈黴素發明之前,在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症,丟到療養所簡直是放棄了,而 女主角抱持著一線希望,自己投身到療養所,希望治好身體跟主角在一起。而以結核病的 傳染力之強,主角願意與女主角共度終生,也是非常強大的勇氣,這部分電影表現得很隱 晦,但還是看得出來。 此外,菜穗子夜奔衝到名古屋,瞬間決定與主角結婚的場景也很感動。 黑川太太立馬變出一套和服,打燈籠帶著菜穗子步過廊下的畫面, 有種幻景般的古典優美感。 簡單的儀式,只有黑川夫婦當證人,但情意深重。 黑川夫人很有畫龍點睛之妙,那個時代的女性,必須內外才德兼備, 突然要舉辦一個婚禮,也能熟諳風俗,那些台詞應該不是劇組發明出來, 而是自古以來口耳相傳的。(這段太深奧了,我聽不懂。) 兩個人決定結婚,過一輩子,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 像現代婚禮搞得浩浩蕩蕩,譁眾取寵,那個年代的人要求的更單純,更珍惜。 主題曲由松任谷由實主唱,原名為荒井由實,1972年多摩美術大在學出道, 1973年發表【飛機雲】。 因為是老歌,所以在卡拉OK很容易就可以點到, 不像進擊的巨人那麼新,【紅蓮的弓矢】才剛配信。 照理以背景來說,那個年代還沒有噴射引擎, 不像現在那麼容易見到凝結尾,有所謂的【飛機雲】, 不過歌好聽即可,不必深究。這部片其他的配樂, 很可惜個人覺得沒有前面作品來得出色。 此外主角的配音由名監督庵野秀明擔任,本來見到此消息覺得有趣,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有職業聲憂擔心他會配得不好, 姑且就不抱著預期心理進戲院。 最後個人感想是,配音是敗筆;專業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 遙想古代【阿基拉】的製作,可是先讓聲優演完,收音完, 劇組再配合聲優們的語調著手製畫, 那是個還沒有電腦動畫的年代, 那樣不厭其煩與勞師動眾,製出不朽名作。 螺旋槳機的確是男人的浪漫,可是光是對飛行的憧憬,可能會失望。(只想看飛行的話, 就看紅豚吧!) 裡面有太多試飛失敗,解體墜毀的場面。不管日軍的隼型、一三式三号艦上攻擊機、三式 艦上戰鬥機、七試艦上戰鬥機,連卡普洛尼的飛機與G-38都不斷的解體與墜落。 直到後期的九試艦上戰鬥機才算成功作,當時的主流是雙翼機,一戰時期最著名的紅伯爵 還是三翼機,堀越採取單翼的設計,並且用【沈頭鋲】,將鉚釘全部改成沉頭式,貼平蒙 皮,改善氣動力學,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技術。 海軍訂單當初要求是在 3,000公尺要有 190 KTS的速度, 要 6分30秒要爬升到 5,000公尺, 但三菱試作一号機實測出 243KTS與 5分54秒的性能, 遠超過海軍的要求。 堀越的眼光看得更遠,如果照海軍的要求製造,那末一下子就被超越了。 這樣的科技競爭套用在現在也適合, 假設A社製造出油耗 29.8/L的汽車,B 社就要以 29.9 甚至 30以上為目標, 引擎部門想辦法製造出更輕但馬力更高的引擎; 外型部門想辦法設計出越美越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外觀, 上面一下令,下面就要動起來。 試飛員的工作就是在玩命,就是要背著降落傘,但能不能逃出來還在未定之天。 那個年代的飛機都是後三點式的,操作介面為單一操縱桿, 兩個比較大的主輪在翼下或機體下,一個很小的後輪連在機尾巴。 後三點飛機的操縱有點違反人類直覺思考, 在起降時往往是要【推】而不是【帶】, 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磨練,再來點側風就更妙了。 此外桶滾翻轉大概可以達到 4,5 個 G, 那個時代對於飛行員的體力要求是必須的,不適合的人,滾個幾圈就吐了。 戰爭後期,各種資源漸漸缺乏,製造飛機速度也許比培養飛行員還快, 飛行員也許飛時不到20小時,就得上戰場,而20小時也才到放單飛程度而已, 起飛後是不打算落地的…。 突然想起紅白機名作【1942】,用 P-38單機去打零戰機隊,簡直是開玩笑, 也對當年能夠設計出 1942 這款遊戲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1943 更上層樓,令人恨得牙癢癢,不能接關的大和號主砲攻擊啊 ! 這部片不是給小朋友看的,小孩子看不懂可能會氣悶,說不定對小孩來說, 片頭預告【邊跑邊脫,脫不完衣服的輝夜姬】看起來還比較有趣。 但在日本進戲院有個好處,就是沒有人會遲到,家長也把小孩管得好好的, 大概吵的話就羞恥帶出場了。另外片尾很少有人會提早離場, 大家都是把字幕看完才起身。在台灣上映後有時間的話,也許會再去看一次, 不然就等DVD吧,把看不懂的部分補完。 本片沒有用戰爭的觀點來演繹,觀眾也不需用戰爭的觀點來看, 作品想表達的還是人性與那個時代的生活, 有人說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寫不出大時代的故事, 但我想人性還是不會改變的。 【少年啊,你的十年過得如何 ?】 對於中年的我們來說,值這麼一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9.62.74

08/19 00:42, , 1F
丞相..
08/19 00:42, 1F

08/19 00:47, , 2F
"無責任觀後感" 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在寫中文還日本標題
08/19 00:47, 2F

08/19 00:53, , 3F
樓上對這洋洋灑灑的整篇觀後心得,感想只有標題嗎?好可
08/19 00:53, 3F

08/19 00:53, , 4F
惜。
08/19 00:53, 4F

08/19 01:06, , 5F
08/19 01:06, 5F

08/19 03:12, , 6F
難怪會是說給"大人"看的
08/19 03:12, 6F

08/19 03:49, , 7F
感覺像是講古兼閒話家常,整篇好像沒重點
08/19 03:49, 7F

08/19 03:56, , 8F
勵秋芬是男爵不是伯爵,他只是低階貴族.
08/19 03:56, 8F

08/19 09:45, , 9F
原PO是資深飛行員兼電玩迷 試著以這角度來看這篇文吧
08/19 09:45, 9F
※ 編輯: Cephroth 來自: 1.169.63.70 (08/19 10:06)

08/19 16:40, , 10F
看成中風了 ~_~
08/19 16:40, 10F

08/19 22:16, , 11F
非飛機迷不知看不看的下去
08/19 22:16, 11F

08/20 03:18, , 12F
好文推~
08/20 03:18, 12F

08/20 20:22, , 13F
我看不懂這篇,整部電影有那麼長嗎?我本來要去看的,現在
08/20 20:22, 13F

08/20 20:22, , 14F
要想一下....雖然我是宮崎迷
08/20 20:22, 14F

09/06 22:39, , 15F
我怕被雷到 直接到最下面推文
09/06 22:39, 15F

09/20 00:21, , 16F
起譯:中風了
09/20 00:21, 16F

09/19 10:43, , 17F
我怕被雷到 直接到最下 https://daxiv.com
09/19 10:43, 17F
文章代碼(AID): #1I4FM-0P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