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重溫舊時夢魘 大衛林區《穆荷蘭大道》

看板movie作者 (芳芳芳)時間11年前 (2013/04/03 17:23), 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重溫舊時夢魘 大衛林區《穆荷蘭大道》 原始圖文網址:http://tinyurl.com/ckj68d9 倘若稍微了解這位大衛林區 (David Lynch)這位個人風格非常特殊的著名導演, 對他的作品初步印象應該不脫「夢境」的概念,每部電影都如一場複雜的惡夢。 就如夢中發生的事一樣,人事物沒有緣由就突然出現, 在被某種莫名力量驅動或追逐的同時,事件驚心動魄地發展下去, 最厲害的是讓人感覺理所當然,原始的恐懼原來如此親切熟悉。 http://tinyurl.com/czqj9hz Source: sordic -soundonsight 大衛林區畢生最出名且倍受讚譽的電影作品之一《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 (2001)是一齣懸疑驚悚劇。故事發生在美國電影工業大本營好萊塢, 一名黑髮美人遭殺手索命卻因車禍而逃過一劫,身為唯一的倖存者, 她站起來之後沒有趕去求救,而是反射性地將自己藏在一所主人出外旅行的豪華空屋中。 隨後空屋主人的姪女前來借住,發現了藏身與此的失憶黑髮女人, 並幫助她一同尋找身世的真相,兩人開始了奇妙的同居時光…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96R9MG0DxLc
我在國中小時就看過大衛林區的名作《穆荷蘭大道》,當時看得一頭霧水, 受到重度驚嚇,只有一些片段至今仍刻在我在腦海裡無法磨滅。 雖然之後一直想再看一次,礙於片源稍難取得,直至近期才有幸重溫舊時的美妙夢魘, 激盪出不同的心得。 一個成功的故事一定要讓閱聽人在過程中,抱持期待的心不斷思考: 「接下來到底會發生甚麼事?」《穆荷蘭大道》做到這點了, 兩個多小時中滿是極端離奇詭怪的劇情, 不過經過直到全片結束應該還是會讓一些觀眾疑惑: 「究竟發生甚麼事?我剛到底看到了甚麼?」最有趣的是吸收的內容後勁很強, 形成迴圈不斷反芻思考,直到找出令人心滿意足的說法。 電影發行至今已逾十年,無數影評都在探討這個問題,真相沒有標準答案, 以下是我個人版本的解答,建議讀者看過電影再行閱讀。 http://tinyurl.com/ccj7lnp Source: program -ghfff 兩位女主角,左方的娜歐蜜華茲 (Naomi Watts)與右方的蘿拉哈琳 (Laura Harring)。 故事以打開謎之藍色立方體盒子為分界點,切割為前後兩部分,互相展示既視感 (deja vu)一般的相似性,卻有根本的相反對比。先回味一下大概劇情。 前半部:娜歐蜜華茲飾演從加拿大安大略來到好萊塢追尋明星夢的女孩貝蒂 (Betty), 到阿姨的空屋借住,卻發現蘿拉哈琳飾演的失憶美女麗塔 (Rita)藏身其中。 貝蒂對她先是同情而付出關懷,又覺得刺激有趣當起了偵探,經過相處最後愛上了麗塔。 這條主線之間還穿插的幾段意義曖昧的超現實情節,容我後述。 後半部:娜歐蜜華茲飾演從加拿大安大略來到好萊塢追尋明星夢的女孩黛安 (Diane), 她當成了演員,只是一位二線演員;蘿拉哈琳則是當紅一線女星卡蜜拉 (Camilla), 被聚光燈圍繞。兩人之間有不可告人的同志戀人關係,卡蜜拉事業發跡加上變心, 因而想要擺脫纏人的愛人黛安,提分手失敗的情況下卡蜜拉不斷用各種手短刺激黛安, 最後導致黛安理智斷線殺意萌生… http://tinyurl.com/cvcuo9y Source: program -ghfff 故意激怒! 【解釋1】前半是夢後半是真,貝蒂=黛安,麗塔=卡蜜拉, 藍色立方體盒子=潘朵拉的盒子。以後半段娜歐蜜華茲飾演被拋棄角色黛安的視點, 前半部是她充滿隱喻的夢境,既視感來自後半部現實發生過的情況。 以這種觀點,前半部就如問題篇,後半部則是答案篇, 以下列舉幾個疑點 (前半部)與對應的解答 (後半部): 1. 車禍與金錢 前半部麗塔乘車要去某個地方,車輛來到穆荷蘭大道前停了下來,最後出了車禍。 麗塔為何被人拿槍索命?想必和她包裡的一堆錢有關係,想像是司機貪財取命。 可是錢又是哪來的呢?可能和死在房間裡,疑似麗塔情人的女人有關。 難不成那次也是麗塔貪財取命嗎?可能性千百種,由於缺少線索, 完整的事發經過還是串連不起來。 只能確定麗塔車禍失憶的結果讓一切回歸乾淨的起始點,是兩女戀情的開始。 後半部黛安乘車要去參加情人卡蜜拉與情敵導演亞當 (Adam)的派對,車輛一樣來到穆荷 蘭大道前停了下來,並沒有出車禍。派對中情人與情敵宣布結婚,是兩女戀情的結束,對 黛安來說就像死刑宣告一樣,事實上她之後也宣告了自己與卡蜜拉的死,或許夢境是反映 希望一切重新來過的願望吧。 後半部黛安拿來雇殺手的那一疊鈔票,在前半部麗塔的手中出現了 (還增值…)。 2. 殺手與鑰匙 http://www.niusnews.com/=299dur3 Source: origins -transmissionsmedia 兩段中金髮殺手都有出現,前半段金髮殺手是要來殺麗塔的, 後半段他受雇於黛安要殺卡蜜拉。女侍名牌上寫著「貝蒂」的名字在這裡出現, 轉化到前半段則變成名牌上寫著「黛安」的記憶,兩個名牌形象重疊, 也是貝蒂=黛安的隱喻。 http://tinyurl.com/cv4hhu8 Source: dream -billylovesstue , blogmansarde -blogspot 殺手的角色還有一個重要的功用,他拿出了那隻藍色鑰匙。 「鑰匙用來打開甚麼?」這個問題在鑰匙一出場就浮現在觀眾和劇中人心中, 最後主角黛安也問了殺手這個問題。殺手大笑,因為鑰匙只是通知殺人成功的暗號。 事實上鑰匙可能打不開現實中的任何東西,卻能夠開啟內心的機關… 當鑰匙打開藍色立方體盒子的同時,放出來的是壓垮人的罪惡感, 娜歐蜜華茲飾演的兩個角色──貝蒂和黛安都同時「消失」了, 貝蒂無理由的憑空消失這點只有在夢中或魔法世界才辦的到, 黛安發狂飲彈從這個世界上永遠離開為前面貝蒂的消失做了解釋。 http://tinyurl.com/cupfwmf Source: evil -chillingscenesofdreadfulvillainy 自殺前的黛安看見一開始來到好萊塢的旅伴,一對幸福快樂的老人, 他們變小從門縫中鑽進來騷擾她,變大追著她發狂似的大笑。笑不再代表快樂, 好萊塢不再代表夢想… 3. 惡夢 http://tinyurl.com/cawvgf3 好像心理醫師帶領精神病患出外進行震撼療法,面對自身恐懼來克服心理障礙的場景。 這個橋段一開始也是莫名其妙,但是看到最後變得意有所指。 那個似乎是病患的人說他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做了夢, 他想要確認夢中害怕的東西是不是也存在現實中,結果他找到他害怕的東西, 最後真的被嚇死了。 http://tinyurl.com/cj95z9f Source: mulholland -flixist 我想夢與現實的場景都在同一個地方暗喻本片處處都是既視感的架構, 而渾身髒污的流浪漢就是恐懼根源的具象化身,存在人心的恐懼會同時存在夢境與現實中 ,最後也演出流浪漢持有藍色立方體盒子的畫面,毀滅自恐懼而生。 4. 選角,“This is the girl.”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Sk990pKn7vY
黛安應該不知道情敵亞當的家庭狀況 (後半段),所以在想像中 (前半段)把導演亞當 設定成一名魯莽的丑角,捉到偷姦還被姦夫淫婦追著打,趕出自己的家門。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rNjX3tQMygk
牛仔是後半段派對上出現的隨便一位賓客,但是在前半段卻變成好萊塢大人物 策畫的大陰謀的一環,在那一幕他威脅亞當說:「如果你表現得好,你會再見到我一次; 如果你表現不好,你會再見到我兩次。」大家有在數他後來出現幾次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aeevxJaJl1U
前半部的貝蒂不似後半部的黛安,貝蒂有驚豔眾人的精湛演技, 黛安只是不受重視的小演員。兩個世界交錯,如果是黛安是貝蒂,導演就會對她傾心, 不會愛上卡蜜拉,卡蜜拉不會移情別戀,達到事業與愛情兩全的理想。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R_VEQI2nS48
前半段,亞當受到百般生命威脅,即使心不甘情不願仍被迫要選擇名叫「卡蜜拉」的人 當他的電影主角。“This is the girl.”在兩段指的都是卡蜜拉, 當導演他面試到「卡蜜拉」 (前半段是另一個人演,不是蘿拉哈琳)的時候, 他看見了理想中的女主角──演技超群的清純小鎮女孩貝蒂, 不過貝蒂和麗塔約好而匆匆離去,此舉亦象徵心向麗塔。 這樣安排便和後半部設定相反,現實中導演亞當拜倒在他的女主角卡蜜拉裙下, 兩人都不重視黛安。 5. 假髮 http://tinyurl.com/cvnsquy Source: persona -joansdigest 假髮有這麼多頂,為何貝蒂幫麗塔挑了與她如此相似的金色短假髮? 對我來說這是最直接的暗示:麗塔就是貝蒂 (也就是黛安)自身的投影。 6. 寂靜劇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6DZ7DfrTDds
解開謎底的關鍵就在這裡。貝蒂和麗塔睡過之後,她們來到這裡,最後回到家, 發現藍色鑰匙相應的藍色立方體盒子,迎接夢醒時分 (抑或是夢的結束,死亡的到來?) 表演者一開始就告訴觀眾「一切都是幻覺」,台下的人卻仍不由得受騙… 這句話是否也在描述《穆荷蘭大道》整場人生悲劇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je6L2clZOGM
最後的表演是思念戀人之歌,貝蒂和麗塔都因假的歌聲流下感動的眼淚。 【解釋2】全片都是真實事件,4人是分離的獨立個體。 以蘿拉哈琳飾演失憶女子麗塔角色的視點,前半部是她頭部創傷後混雜幻覺的認知, 既視感與人物相似性等只是的巧合或錯覺,聯想力造成了誤會。 不過麗塔這個角色有一個非常不自然的地方,她無論何時都是濃妝打扮, 甚至洗澡和睡覺時。基於這點加上前述問答理論,個人覺得解釋2有點牽強, 比較偏信【解釋1】。 《穆荷蘭大道》原本要拍影集,後來成為電影,互相呼應、一氣呵成地很完美, 還留下無窮餘韻。 http://tinyurl.com/cfc9rzq Source: wordpress -hotpress 導演大衛林區與兩位女主角。 2013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這次有規劃「焦點導演:大衛林區」專區,將放映: 《橡皮頭 (Eraserhead)》 (1977)、 《象人 (The Elephant Man)》 (1980)、 《藍絲絨 (Blue Velvet)》 (1986)、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0)、 《內陸帝國 (Inland Empire)》 (2006), 當然還有前述之《穆荷蘭大道》等6部代表電影作品。 【《穆荷蘭大道》獲獎】 2001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2002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2002紐約、全美、線上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導演、女演員 2002凱薩獎最佳外語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207.73

04/03 17:25, , 1F
經典怪片!
04/03 17:25, 1F

04/03 17:43, , 2F
好看但不忍心看第二次的片~
04/03 17:43, 2F

04/03 19:47, , 3F
好看,不過得承認第一次看沒能看懂:p
04/03 19:47, 3F

04/03 21:56, , 4F
推! 上禮拜第一次看也沒看懂~
04/03 21:56, 4F

04/04 00:36, , 5F
好看!也推原波分析認真~~
04/04 00:36, 5F

04/04 17:25, , 6F
這部片,不同的觀賞法,會有不同的感覺!!!
04/04 17:25, 6F

04/04 17:26, , 7F
不見得要一口氣從頭看到尾
04/04 17:26, 7F

04/05 10:25, , 8F
橡皮頭,看不懂啊~
04/05 10:25, 8F

04/06 00:51, , 9F
今晚看完橡皮頭,忍不住回來再推穆荷蘭大道溫柔易入口~
04/06 00:51, 9F

04/06 00:53, , 10F
橡皮頭最後的肢解鏡頭真是超級驚嚇,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04/06 00:53, 10F

04/06 00:54, , 11F
於是非常想念穆荷蘭大道的美女們XD
04/06 00:54, 11F

09/20 18:35, , 12F
請問兩位女主發現吸毒死掉的女屍那段又是什麼意思?
09/20 18:35, 12F

06/18 00:41, , 13F
是Diane在夢中意識到現實的卡蜜拉死亡的樣子吧
06/18 00:41, 13F
文章代碼(AID): #1HM_KUnG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