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父後七日-畫蛇添足的影像文本

看板movie作者 (空白鍵)時間13年前 (2010/09/05 01:47), 編輯推噓18(18026)
留言44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本看完想給負雷的,因為實在大大不符原本(讀過原著)的期待 但沈澱了幾天,看了版上很多好文,還是給了普雷 畢竟電影本身拍得不錯,也有可觀之處 只是捨棄了原著的神髓,實在是大大可惜了境界高妙的散文版本 ----------------------------------------------------------------------------- 我認為,無論小說和電影,"戲劇性"都是引人入勝最重要的因素 濃縮的情節,細膩的情感,讓讀者(觀眾)能投入到角色裡產生感動 但散文"父後七日"正是強在它徹底拔除了"戲劇性",卻讓無數人感動不已 這是作者劉梓潔的功力,她非常大膽的抓住了讀者思緒的運行,稍一推動感情就百轉千迴 節錄電影裡刪掉,我最喜歡的一段: 我們這些名字被打在同一版面的天兵天將,倉促成軍 要布鞋沒布鞋,要長褲沒長褲,要黑衣服沒黑衣服...如果是你,你一定說:不用啦 你一向穿圓領衫或白背心,有次回家卻看到你大熱天穿長袖襯衫 忍不住虧你,怎麼老了才變得稱頭? 你捲起袖子,手臂上埋了兩條管子。一條把血送出去,一條把血輸回來。 開始洗腎了。你說。 這段我是在書店裡讀的,當下我立刻把書用力闔上,努力克制住自己的呼吸 媽剛走不久,我太瞭解那種思緒跳接的感受 明明前一刻正被無聊到爆炸的儀式催眠,下一瞬間忽然克制不住什麼地開始難過 這叫做悲從中來...沒有邏輯,沒有道理,該來不來該走不走 電影最棒的一幕發生在開頭前5分鐘,爸剛抬出去,大志折回病房,徬徨地環視四周 他在尋找那狗屁真實人生中,殘存的戲劇性 希望忽然間被回憶的暖流籠罩,希望看到什麼爸的靈魂,希望自己能被什麼觸發淚水 但在真實的人生,你就是哭不出來 媽明明走了,但即使我在心裡複誦再多次,我依舊只感到一片空虛和徬徨 對照最後表弟問大志:爸走了你有什麼感覺? "他媽的白目問題...都過七天了,還問?" 坦然視之嗎? 一點也不 然後你發現自己喉嚨好酸好苦,半個字也吐不出來 一發作就壓不下來...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不知道究竟是想到什麼哭了出來 父後七日,爸走了,怎麼能不難過? ------------------------------------------------------------------------------ 繁雜的喪葬儀式,實在是絕妙的諷刺~既貼心又白目 它讓家族動起來,增加向心力,不讓大家沉浸於悲傷,也讓平靜鄉間多一點活力 但同時又隨著街坊鄰居你一句我一句,層層疊加成完全違反人情的荒謬儀式 想燒個腳尾錢意思一下,不知道啥時變成要燒整夜不能斷,否則子孫會窮 想要子孫克服傷痛奮發向上,結果是"子孫世代代發大財,有喔!"喊成枯燥的競選口號 念個經請菩薩來超度亡魂,結果東南西北四方菩薩光唱名就念一個小時,祭文短短十分鐘 希望儀式不要流於苦悶,能吸引鄰居來,結果電子花車開了進來,放著俗氣的電音 電影裡,兩個不知道哪來的鄉民在大聲靠北爸的相片不夠莊重正式,我拍案叫絕 他媽的實在太貼切了,這樣家族性的集體治療,大家不敢說死,卻把大量的情緒發洩在小細節 "規矩越來越多..." 道士阿叔發現車站不能抽煙時,大聲地抱怨 你又何嘗不是呢?這實在是讓人啞然失笑的控訴啊! 對孝子孝女的"折磨"又是另一個境界了 媽走時我想法改變很多,忽然發現有時候這些荒謬其實可以讓自己好過很多 所以梓潔才會說,儘管道士像導演一樣要妳說哭就哭,"神奇的是,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 我真的沒能盡什麼孝道,連第一份薪水都沒拿到,更說不上請一頓像樣的大餐... 那些讓人發狂的無聊,冗長,沒人性...頓時間變成一種救贖的窗口 化不開的愧疚和歉意,藉由這些誇張的儀式,感覺讓自己受苦能彌補一些什麼 這想法如此可笑,但又如此地真實,是真誠地讓人鼻酸的感情 "處處無情,處處有情,無情處便是有情" 這是我對散文原著的評語,它拔除了戲劇性,卻用枯燥的儀式行文帶出極豐沛的思念之情 ----------------------------------------------------------------------------- 所以一開始,我真的不能接受電影完全捨棄原作的神髓,把它改編得太過通俗喧囂 追加小人物其實不是壞事,幾個配角都非常出色,但導演完全把父女的主線模糊掉了 阿梅的型很好,選角很棒,但整部片導演根本不讓她發揮,精華橋段都塞入旁白含糊帶過 (反而大志就有幾場戲有比較充足的發揮空間,上面有提到) 吳朋奉演的師公和阿琴大概是全片最生猛有力的角色了,鋒芒完全蓋過其他人 師公的氣質實在太對味了~他跟本不需要什麼親戚關係,過去感情的追加設定 光是看他悠哉地跳陣,邊抽煙邊吹嗩吶,就讓人由衷地喜歡這個角色 阿琴則是土得最真誠的一個,看她跟議員勾搭的景象,鉤勒出非常鮮明的鄉村文化 演員對味,就像是天然夠味的食材,但導演就是錯在逕自加了大量濃烈的調味料蓋過原味 阿琴開場的愛情限時批太長了,好像非得聽完一大段才夠台夠土 阿叔和阿琴的過去戀情...放那什麼演歌?刻意賣俗到讓人反胃...更何況年代不太對 那段整段砍掉,直接接到講越洋電話那段,那種舊情人的曖昧反而可愛得多! 然後導演的文藝腔又太重,把電影的味道搞得不中不西的 大量的長鏡頭拍攝 夜晚的溫室燈光,靜謐的田間阡陌...場景美歸美,但跟氣氛營造何干? 原作的力量來自於直白和荒謬中的情感跳接,這些過度優美的情境意境上根本接不起來 像是大志去採花的玫瑰田...給我的感覺就是導演想拍風景,硬是安排大志採花的劇情 阿梅背著父親遺照那段原本可以成為經典橋段,但沒頭沒腦的英文歌卻干擾我的情緒 不是說外國歌不行~頭尾的猶太歌謠就超棒!!! 可見選曲不佳確實會使情緒不連貫 全片給人感覺轉場不太順,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這種突兀的文藝腔風格 然後呢?喪禮部份"貼心"的只剪出最熱鬧有趣的橋段 道士拿著符咒跳陣,乩童神秘的繞圈像跳舞,尼姑一字排開悠揚地誦經 這些橋段大約分別20秒帶過...怕觀眾無聊?拜託~無聊才是精華啊!!! 這些東西拿給外國人看很吃香~獵奇心態嘛! 但經歷過喪禮的人都知道這只是避重就輕 沒有給觀眾足夠的枯燥乏味感,接下來的情緒反彈又如何能呈現出來? 電影甚至刪掉了火化,刪掉了簽六合彩的情節,所以最後那段比起原作實在弱到不行 我心目中,這部片應該更接近紀錄片一些 太多情節,太多戲劇性,太多刻意煽情的橋段配樂會從根本上破壞原作的意境 當然,4千字的散文要擴寫不容易,所以導演選了一條比較容易操作的路 所以我不會苛責電影,它真的是部不錯的片,很值得一看 但前提是不要用讀散文的期待去看電影,最好也不要看預告片(預告剪得實在是好!!!!!) 不然很可能會覺得很可惜...這麼驚人的散文,終究是用太通俗的方法去拍攝了... 我忽然想起了一部老片,"新天堂樂園" (算老吧 XD) 絢爛一時,緊接著苦悶,苦悶,煩躁,苦悶,悲傷,苦悶,疑惑... 然後是那卷膠卷,綻放出一種...憋了三個多小時,一爆發卻再也收拾不住的思念 後勁強到不可思議~我頗希望父後有這種水準,但人家是得獎無數的大片,別好高騖遠 XD 結論: 處處無情皆有情 但電影畫蛇添足地把留白處加了太多顏料,境界上就弱了許多 但題材真的很棒~還是值得一看得國產好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65.243

09/05 01:49, , 1F
推一個! 太多畫蛇添足的部分,還有刻意的煽情, 也頻頻冷場!
09/05 01:49, 1F

09/05 01:56, , 2F
雖然沒看過原著,也覺得這故事說得不是很好,阿義和阿琴
09/05 01:56, 2F

09/05 01:57, , 3F
演得有味道,增加他們無妨,但是跟主軸扯不太上關係,小
09/05 01:57, 3F

09/05 01:58, , 4F
莊還比較有關,跟爸爸相處過、所學有關,可當記錄的角色
09/05 01:58, 4F

09/05 01:59, , 5F
總之喪葬片段零碎得很真實,但其他就不知所云~不過也是會
09/05 01:59, 5F

09/05 02:00, , 6F
推可能有興趣的人看
09/05 02:00, 6F

09/05 02:22, , 7F
推 部分想法很認同
09/05 02:22, 7F

09/05 02:23, , 8F
對了 結尾的Galaxia是西班牙歌手的歌曲喔
09/05 02:23, 8F

09/05 02:37, , 9F
不同意 但是寫得很好很清楚
09/05 02:37, 9F

09/05 03:13, , 10F
所以是 成也劉梓潔,敗也劉梓潔~原著很強沒錯,不過,
09/05 03:13, 10F

09/05 03:14, , 11F
改編也是她自己改編哪,導演她也有份哪...
09/05 03:14, 11F

09/05 03:18, , 12F
我倒滿喜歡突兀跳脫的配樂的,畢竟原著本來就是這種跳脫的
09/05 03:18, 12F

09/05 03:19, , 13F
黑色幽默,原著和電影原本就都沒有要你從頭感傷到尾的意思
09/05 03:19, 13F

09/05 03:22, , 14F
而且原著一篇3.4千字的散文,連故事性都很薄弱,改編成
09/05 03:22, 14F

09/05 03:23, , 15F
電影一定會有極大差異,不懂為什麼一堆人要找出「這段沒拍
09/05 03:23, 15F

09/05 03:26, , 16F
」、「那段改太多」...甚至字字句句去比對 Orz 啊就電影啊
09/05 03:26, 16F

09/05 07:02, , 17F
原po的意思應該是,原著拔除了戲劇性,卻依然表現出濃厚
09/05 07:02, 17F

09/05 07:03, , 18F
的情感,這種手法比起電影版本更為高明。
09/05 07:03, 18F

09/05 07:03, , 19F
原po應該不是在比對哪一段沒有拍出來
09/05 07:03, 19F

09/05 11:03, , 20F
同意c大~不過也許是因為劉梓潔當編劇經驗不足?(推測)
09/05 11:03, 20F

09/05 13:19, , 21F
還沒看過原作 不過推這篇中肯
09/05 13:19, 21F

09/05 14:15, , 22F
原著拔除了戲劇性?啊它就是一篇散文哪,原則上理論上
09/05 14:15, 22F

09/05 14:16, , 23F
散文本來就不重戲劇性;至於電影原則上基本上就是著重
09/05 14:16, 23F

09/05 14:17, , 24F
戲劇性,因此你拿電影和原著的戲劇性來比較誰高明,這..?
09/05 14:17, 24F

09/05 14:18, , 25F
不是針對原po,只是看到一堆人要細細比較原著和電影的差異
09/05 14:18, 25F
看過一些歐系血統的電影就知道,電影真的可以非常平鋪直敘 尤其像一些法國片~法國人愛言語辯證,他們的電影真的常常充滿講話的鏡頭 或者像西班牙大導阿莫多瓦的片子,那種敘述風格真的平淡到感情都提煉得很純粹 或者是原文提到的"新天堂樂園"&同是來自意大利的羅貝多‧貝尼尼的"美麗人生" 如果導演功力夠,父後絕對可以沈澱精練出那種質感的動人思念 但是,就可惜在導演手法毫無開創性,盡是近年常見的鏡頭語言 誇張的鄉土風格,但是節奏感呆滯,笑果完全比不上"海角七號"的明快俐落 或者是一些美麗但沒有深度的田園風光,但又不是"最遙遠的距離"那種年輕人的哀愁 這麼棒的題材,卻僅能靠原作拖著紊亂的影像片段,讓觀眾硬擠出幾滴眼淚 我只能說,真的是可惜了... ※ 編輯: michaelch 來自: 120.126.65.243 (09/05 14:31)

09/05 14:19, , 26F
(指父後七日)覺得很無聊就是了...
09/05 14:19, 26F

09/05 14:19, , 27F
推這篇中肯
09/05 14:19, 27F

09/05 15:04, , 28F
對嘛~原po這樣說明的話就比較能讓人認同,電影歸電影
09/05 15:04, 28F

09/05 15:04, , 29F
喜歡一部電影與否,就直接針對電影部份來分析,不需要拿
09/05 15:04, 29F

09/05 15:05, , 30F
文字部份來比較。畢竟文字跟影像的表現方式差異極大
09/05 15:05, 30F

09/05 15:07, , 31F
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多個標點符號少個語氣詞,節奏就差很多
09/05 15:07, 31F

09/05 16:38, , 32F
我要推原po...講出我看完後很多內心的感覺..
09/05 16:38, 32F

09/05 17:05, , 33F
推這篇 負雷不至於 但是又不想給好雷......
09/05 17:05, 33F

09/06 00:59, , 34F
推這篇
09/06 00:59, 34F

09/06 04:26, , 35F
很同意這篇
09/06 04:26, 35F

09/06 13:37, , 36F
推這篇
09/06 13:37, 36F

09/06 18:25, , 37F
推 不過 拿著紙馬跑跳是「走赦馬」,喪禮中常見儀式
09/06 18:25, 37F

09/06 18:26, , 38F
不是乩童神秘繞圈哦
09/06 18:26, 38F

09/07 16:40, , 39F
不推這片阿 唉
09/07 16:40, 39F

09/09 10:30, , 40F
推! 許多剪接太突兀 情緒都被打斷了ˊˋ
09/09 10:30, 40F

09/14 05:50, , 41F
我看到睡著
09/14 05:50, 41F

09/27 01:30, , 42F
不推+1
09/27 01:30, 42F

09/30 23:29, , 43F
不推+1..戲院裡看到睡著...
09/30 23:29, 43F

01/13 13:54, , 44F
推原po說出我看完的感覺
01/13 13:54, 44F
文章代碼(AID): #1CWeOumx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