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是枝裕和講座 Q&A 整理

看板movie作者 (電光遠眺)時間14年前 (2009/12/01 23:04),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bigot/16203504 有幸能在今年金馬影展看到是枝裕和的新作,並參加導演的大師講堂 兩天內連續和導演近距離接觸,是枝裕和是位非常親切且幽默的導演 對於影迷的問題有問必答,這次真是件難忘且美好的回憶。 特地整理了這兩天大師講堂及映後座談的一些問與答 提供給錯過的影迷們參考,我有將問題先後順序做個分類整理 若有錯誤,也希望能指正,謝謝。 (部分問與答有牽扯到劇情,請影迷自行斟酌閱讀) Q: 請問當初您為何會從事導演一職呢? 能否和影迷分享心路歷程 A: 其實我最早的目標是成為一位小說家,進入早稻田大學文學系就讀後 選修了幾堂外國語課程,其中一堂是一週四小時的中文課程,不過教授非常嚴謹 只要遲到五分鐘就會被記缺席,當時學校旁邊正好有間戲院,自己因常被記缺課 就跑去那消磨時間,雖然最後被當還被留級 但拜中文老師之賜,倒是累積了不少電影知識,這也算是個契機吧 (笑)。 畢業後,當時正逢日本電影界的不景氣,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拍攝屬於自己的作品 一如大家熟知的市川準先生也是如此,他是從拍攝廣告出發 而我進入TV Man Union公司,擔任電視劇助導一職,這是段不堪回首的回憶(笑) 因為我不會喝酒,不會開車,而且是個路癡 (甚至連地圖都看不懂) 當時真是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呢。 而在進入製片公司拍攝劇情片之前,曾拍過紀錄片,當時因為沒有太多助手 對於爾後擔任導演一職,累積了不少經驗。 Q: 常有人以寫實主義來形容您的拍片風格,不知您有什麼想法? A: 對我而言,紀錄片本旨就是在陳述一件存在的事實,而影像的呈現就是人的素描 看著演員們彼此間的凝視,及肢體語言呈現劇本,一切仿如回到事件的原點。 而拍攝紀錄片的經驗,對我後來拍片有非常大的幫助。 Q: 導演在拍攝《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時,選了許多素人演員, 而台灣導演通常會用前置期來培養演員間的感情,不知您是否也用同樣的做法呢? A: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劇本完成到開拍前僅有3個月的時間 並不算太長的時間可以培養感情,不過我們還是會定期聚在一起 開拍後,在拍每一幕時,我都會先幫演員照幾張相片 在用手持攝影機拍攝,以減緩他們的緊張情緒。 Q: 請問柳樂優彌的近況如何? A: 身為一位導演,對於曾合作過的演員都會關心他們後來的發展 大家沒看柳樂優彌今年夏天的作品嗎? 他最近共有三部作品呢。 他可是完全復活了,請大家別擔心。其實我比較擔心YOU呢 (笑)。 Q: 請問導演對於《歩いても歩いても》在台被翻譯成《橫山家之味》的想法是? 這不免會讓人聯想是否取巧於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秋刀魚之味》(1962) A: 其實我也很好奇自己的作品在其它國家的譯名,我不會特別介意。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英文的譯名是 Still Walking,而這其實也有微妙的差異 因為原名的意思是一直不斷地走。 至於當初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侯孝賢導演的作品 無論是《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日文的情跟城發音相近< 念起來都有音節的重複,所以我就想將來拍片命名時,我也要如法炮製(笑) Q: 請問《橫山家之味》和侯孝賢導演的《咖啡時光》有無關連性? A: 我在拍片時,完全沒有想到《咖啡時光》 不過現在想想,兩部之間確實有些關連性。 而《空氣人形》是我首次跟李屏賓合作,在他掌鏡下,東京的日常街景充滿了色彩 這都要感謝他的功勞,能完全符合我的預期。 Q: 《橫山家之味》劇中的家庭關係,不知是否跟導演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情形相似呢? A: 我的父親在台灣高雄出生,少年時的他一帆風順,升官後本以為就此飛黃騰達 想不到被派往大陸參加戰爭不幸成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進行勞改 他的一生充滿了戲劇化的轉變,後來回到日本後,他常常抱怨西伯利亞那邊的回憶 而對台灣則充滿了滿懷之情。 我跟他的關係並不好,但他過世後,我很後悔當初沒跟他培養好的感情 就這一點,跟《橫山家之味》中的情節有些吻合。 Q: 請問《橫山家之味》中的最主要的場景-橫山家是在攝影棚搭建的嗎? A: 這是真的房子,包含診所外觀、招牌、玄關都是實際存在的 至於院子、客廳、廚房則是加景建造的,而這得要多謝我們的燈光師 在拍攝時,他利用光源及光線的角度來呈現劇中最自然的一面。 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劇中的房子其實是助理導演的家,為期一年的拍攝期 劇組工作人員就在那進進出出,整整一年他都沒有自己的隱私呢 (笑)。 Q: 請問《橫山家之味》最後的那艘擱淺的船,這個鏡頭是否有特別的含義。 A: 當初拍片到海邊去取景時,正巧一艘船擱淺在那,我就將它拍了下來 經過一些處理後放到片中,我想藉此象徵著不安。 Q: 看過《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及《橫山家之味》後 很喜歡導演拍出的人性光譜層次,而我對《空氣人形》劇情的轉變非常吃驚 不知是否有影迷看完後表達他們的不適應? A: 我在出席日本的映後座談會時,有一位六十幾歲的婆婆跟我說 她是因為被《橫山家之味》那份親情所感動所以來看《空氣人形》 我不清楚那位婆婆看完後的心得為何,不過我想這應該是場美妙的邂逅吧 (笑)。 Q: 導演的幾部作品都有談到死亡這個議題,請問導演對於這個議題的想法。 A: 死亡代表著生命的結束,而我比較想將焦點著重於剩下的人生 如同這幾部片中亡者的親人,這是我一直想傳達的訊息。 Q: 請問導演是否刻意用平淡的手法來處理你的作品? A: 我當初拍《橫山家之味》是為了紀念過世的母親 或許同樣的劇本,其他導演會用賺人熱淚的風格來呈現 但我選擇透過走鏡、音樂等平靜的方式去呈現 用一種清爽,濕度不這麼高的方法,這也算是我的個人風格吧。 Q: 請問當初決定拍攝改編自漫畫《空氣人形》的動機。 A: 當初我看這部漫畫,看到充氣娃娃在出租錄影帶店,不慎劃破開始洩氣 而店員吹氣救她的那一幕時,就決定要將這部作品改拍成電影。 而之後讀到吉野弘的『生命は』,更加深了這個想法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內心都很孤獨,空虛的感受就如同充氣娃娃 而這些年來,我內心有了些轉變,所以想透過螢幕將我的想法傳達給觀眾。 Q: 請問導演會何會和 World's End Girlfriend 合作這次的配樂? A: 我的助理導演有次拿了 World's End Girlfriend 的作品給我聽 我覺得他的音樂非常適合《空氣人形》,就決定找他負責這部片的音樂。 Q: 請問導演會何會選擇裴斗娜當女主角? 而導演選擇演員的依據又是? A: 看完《空氣人形》後,妳不覺得她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嗎? 最初我看完一部她主演的韓國電影,很喜歡她細膩且收放自如的演技 不過後來被山下敦弘導演(Linda! Linda! Linda!) 搶先一步 (笑<) 我平常選角都是靠直覺,當初柳樂優彌一走進攝影棚時,我就決定要選他當主角 而《橫山家之味》的阿部寬,則是在電視上看到他在綜藝節目上的演出 隔天就打電話跟他的經紀公司連絡。 Q: 請問導演為何決定將《空氣人形》改編成悲傷的故事? 而本片最後飄散的蒲公英是否象徵存在的認同? A:《空氣人形》一片是從吹一口氣開始,最後也是吹一口氣,結束不代表著熄滅 當純一死亡時,空氣人形悲傷的那個片刻,是它最接近人的一瞬間。 我當初拍這部片是抱持著樂觀的心情,並未設定本片是部悲劇。 而最後的蒲公英就如同你的想法 Q: 請問導演眼中的台灣是如何呢? A: 當年常聽父親口述台灣的美好 而我看了侯孝賢導演的作品《戀戀風塵》、《童年往事》後 我覺得侯孝賢導演完全呈現了我心中的台灣風貌。 Q: 如果給導演10分鐘時間拍攝您演中的台灣,不知您會如何呈現? A: (沉思) 我第一次到圓山飯店時,從高處遠眺四處的風景 看到了一幅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景象,我看到幾個人在小山丘上高唱著卡啦OK 同時間有幾隻野狗在一旁吠,而後面又有中華民國元首的雕像 這是充滿衝突的詭奇畫面,我想這應該可以拍成10分鐘的短片 如果將來有人決定要拍出這個畫面,記得要標住靈感是出自是枝裕和喔 (笑) 文長感謝所有看完的版友 -- I got a hurricane inside my veins And I want to stay forever --Spiritualized "Soul on Fire" http://www.wretch.cc/blog/bigo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96.45

12/01 23:05, , 1F
推推推 記得好詳細
12/01 23:05, 1F

12/01 23:17, , 2F
補充:導演看的裴斗娜韓國片是貓咪少女和綁架門口狗~~~
12/01 23:17, 2F

12/01 23:18, , 3F
原來是這部呀...當初連翻譯都不知道怎麼翻,樓上真專業!
12/01 23:18, 3F

12/01 23:56, , 4F
推y
12/01 23:56, 4F

12/02 00:14, , 5F
謝謝分享~導演真可愛
12/02 00:14, 5F

12/02 01:40, , 6F
推:)
12/02 01:40, 6F

12/04 13:40, , 7F
推用心整理分享
12/04 13:40, 7F
文章代碼(AID): #1B5J2534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