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單車失竊記》:給下一輪蕭條經濟的備忘錄

看板movie作者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時間15年前 (2008/12/03 21:07), 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900432 “You live and you suffer.” ---"The Bicycle Thief"(1948) 剛剛稍微查了一下《單車失竊記》在本國義大利的發行日子,真巧, 1948年11月24日,約莫是六十年前的今天。如今看來,在一座景氣寒冬 的島嶼上,這部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黑白經典,竟然有種破幕而出 的異樣光彩,歷久而彌新。戰後的羅馬之城,百廢待舉,經濟蕭條,狄 西嘉的鏡頭下,捕捉的是窮苦潦倒中的小人物風土誌;他們在硬幣邊緣 中掙扎著呼吸的尺寸,在薄餅(pizza)與淡茶間掂算著希望的重量, 有美麗,但哀愁更多。 揚棄形式主義的實驗風格,《單車失竊記》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 :Ricci賴以維生的腳踏車被偷走了,Ricci只好嘗試各種方法尋回他的 腳踏車。如此平易的劇情發展,乍看之下,似乎太過好猜,甚或有些無 趣,卻讓狄西嘉以深入角色內心的主觀敘事,達到寫實主義的美學顛峰 。腳踏車被偷了,電影精準地再現了主角的複雜心理歷程,從驚訝、憤 怒、焦急、無奈到徬徨求神。每一次的轉變,都讓觀者感到可怖的驚異 。一個貫穿整部電影的「問題意識」:當一個人被逼到生命的絕境, 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在虔誠禮拜的教堂裡,在上帝的面前,諷刺的是,原本父慈子孝,待 人謙鄙的Ricci卻倏忽變了樣。像是一頭飢餓的豺狼死命咬住他的獵物, 發瘋似地逼問那弱不禁風的老人:偷車賊身在何處。是的,人性也許是 善的,但在現實環境的強大壓力下,狄西嘉拒絕給予太過簡單的答案。 如同心理學家柯爾柏格的著名的道德兩難,妻子生病了,但藥錢太貴, 醫生無情,貧困的丈夫是否可以去偷藥呢?偷或不偷,並沒有絕對的道 德標準,柯爾柏格據之提出了經典的「道德三段六期論」,在成熟的道 德自律期中,偷藥可能違反了法律,也許是人性的至高表現(當然也可 能導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電影的高潮,圍繞在道德v.s生存的兩難困境,「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要生存還是毀滅,活不活的下去,問題 在於一部腳踏車。不見了,找不到,能偷回來嗎?焦急猶豫的父親吩咐 兒子搭公車先走,自己去偷別人的單車,但公車已先離開了,復又折返 的Bruno剛好完全目睹父親的行竊過程。透過狄西嘉絕技般的剪接,刻意 聚焦在兒子震驚的幾個臉部特寫,形成一段電影史上最有力的影像控訴, 比之楚浮《四百擊》的男孩回眸,亦毫不遜色。沒有古典英雄的轟然殞 落,這是平凡人物的悲劇,卻真實平淡地令人無法承受。 幕欲落,面對臨暗的羅馬天空,父與子無語。寂靜卻在兩人的腳步 之間,穿透了半個世紀的跫音,而後化作生命的一聲絕問,恆響至今。 -- 存在主義 Stella! 洛可可 2001:太空漫遊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夜巡 華爾滋黛比 神聖的瘋狂 61號公路 斯萬家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斷 了氣 波爾多 擬像 四個四重奏 陳黎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聽聽那冷雨 黑膠復興 捷克變形蟲 卡夫卡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第七封印 仿聲鳥 人文主義者的十四行詩 未完成 1812 失眠上帝獨白 無伴奏e=mc2 銀翼殺手 後現代 至高的愛 德國表現 暢爽 吸血鬼荷索 馬勒巨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07.12

12/03 21:30, , 1F
12/03 21:30, 1F

12/03 21:53, , 2F
大推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此經典 60年前竟然那麼好看! 太威
12/03 21:53, 2F

12/03 22:19, , 3F
這部好看!
12/03 22:19, 3F

12/03 23:08, , 4F
這部好看 真的
12/03 23:08, 4F
※ 編輯: cafelight 來自: 203.73.207.12 (12/03 23:11)

12/03 23:36, , 5F
斷了氣讓人非常無言...
12/03 23:36, 5F

12/03 23:41, , 6F
大推這片!!雖是黑白片但寫實的令人震撼。
12/03 23:41, 6F

12/03 23:42, , 7F
父子間的互動更是一絕。
12/03 23:42, 7F

12/04 15:43, , 8F
18年前看的 現在想起戲中父親偷車被抓到的表情 令人難忘
12/04 15:43, 8F
文章代碼(AID): #19DeI8kS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