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迷魂記》裡的鏡像結構(Mise-en-abime)

看板movie作者 (Amushi)時間16年前 (2008/05/26 04:0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主要是翻譯,加上對本片的一些理解與心得,內文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這是篇今天剛看完的文章,名稱是《The Mise-en-Abime in Hitchcock's Vertigo》,作者是Deborag Linderman,本篇刊登在1991年夏季號的Cinema Journal上,本篇主要以心理分析的角度切入,輔以傅柯跟德希達論作者的兩篇 論文來談談西區考克在迷情記這部偉大作品裡的角色,另外,Mise-en-Abime看 似本意為放進深淵裡,但實際上是指稱的是鏡像結構相映的層層關係。另外,當 然還是得談一下男性的主體性(Masculine Subjectivity)透過Feminization來 獲得慾望的客體。(本字本來是指稱兩面鏡子對映時,所產生的一種「Place into infinity(abyss)」的效果。)   當然由於大多數談這部電影的人都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出發,而這樣一部 從男性觀點來改造、壓迫女性甚至讓她的幾近消失更是適合從女性主義的角度 出發。本篇作者也主要從這樣的角度開始寫。她將本篇論文分為了幾個段落: Viewing Vertigo、The Title Sequence、Vertigo, my eye、m=f.和On Co(u)rsetting 這七段來論述。第一個部份主要處理的是片裡的POV跟Vertigo Shot這兩個部 份,而在這段先談了前面以許多的POV鏡頭來誤導觀眾,接著在Judy的Flashback 這個場景有幾個關鍵性的重要意義:首先,在這個段落之後幾乎沒出現POV Shot 了,這導致了觀眾跟文本之間的關係變動,Scottie的Myopia讓他一直往某一個 死胡同走。第二,所謂的Judy的回憶畫面卻沒有任何的POV鏡頭,這讓角色本身 的主體性消失。第三,這個回憶畫面是用一種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拍攝,全知 的鏡頭讓前三分之二的影片似乎都是一種「錯認」(misrecognizer)。第四, Judy所燒掉的那封信其實才是真實、也是她的主體,但是當這封信被撕毀的時 候,我們可以將之視為一種反符號(counter-sign),也就是,肯定了這個謊 言。第五,將前後兩個部份連接起來的是一位被抹去的女子(effaced women) ,而這個片段是她唯一出現的片段,也讓背景成了前景,某種程度來說,這個 鏡頭已經預言了Madeleine-Judy的回歸,墜落與塔樓便成了男性侵略性的象徵。 接下來作者談敘事的方面時,就引用了「Mise-en-abime」這個概念,從 Scottie跟蹤Madeleine開始,他們的路線就交錯又分離,而在其中我們可以說 是物品在引導一個個的事件發生。而為什麼說是多重的鏡像結構呢?如果把 Gavin塑造Judy成為Madeleine視為一個大的結構的話,我們在影片後三分之一 所看到的就是Scottie在重複這樣的動作。而Madeleine本身其實本不存在, 她其實是Scottie的幻想所建構出來的,這個我們後面會再談到。 「Uncanny」是作者從心理分析抓出來討論的一個問題,這個字本身的意 思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而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整部片,尤其是前三分之二 中,導演塑造了一種鬼魂般的氣氛,行蹤撲逤迷離的Madeleine可說是主因。 接著,她提出了佛洛伊德論「Uncanny」的想法,佛氏認為uncanny即是一種 內心想要重複的衝動(compulsion to repeat),尤其是在塔樓這段特別明 顯,這種對於死願(Death Wish)的慾望就成了整部片的文本。 接下來的篇幅便是舉例了,其中包括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整部片 的片頭,西區考克的片頭一直都是電影文本的基礎,其中有一個鏡頭可以說 是像是宣示一般,當片頭中間時,我們看到了Vertigo字樣出現在女性的眼 睛上,而最後出現在眼睛上的是漩渦,慢慢隱沒在瞳仁裡,然後西區考克的 字樣慢慢浮現出來,變成了西區考克「自己」的迷情,而這樣有關作者論的 想法,後面還會再討論。 Vertigo, My Eye這個章節主要就是談高處是一種陽具象徵,權力,然 而我們所看到的Vertigo Shot就成了男性慾望的象徵,投射在Madeleine身 上,這樣的Vertigo Shot也是Madeleine引誘他所造成的。所以當我們在看 第二部份時,POV轉化成了內心的掙扎,而Scottie夢想中的影像是靠著一 個一個的物品重建的,這是我們為什麼會說這部片中「觀看」的概念是這 麼的重要,從導演在片中不停的拍攝九十度的鏡頭就能發覺,而被女性被 客體化(objectification)跟幻影化的成份也相當吃重,一開始的跟蹤其 實完全沒有對話,只有懸疑音樂當作過場而已。 m=f先談的是Scottie的夢境,也能說是他的主觀認知,但夢中使用的 符號系統是與現實不同的,所以我們能看到夢境中是他墜落,而不是Madeleine (榮格的Anima and Animus)。後文是在陳述在Madeleine走出浴室那一剎 那,Scottie終於看到他的夢想的滿足(也就是心理分析中的lost object、 castration),所以這時他的眼神是出神的,而鏡頭的移動也讓Madeleine 有一種幻象的質感。(接下來這段我有點看不太懂,一個是在講說藉由這 樣的行為確認自己成為了Gavin,一個被Gavin以這樣的方式暗示,殺了Judy) 所以在觀看跟戀物癖當中,女體成為了慾望的複製,而男性的主體性卻要 間接藉由女性來完成。所以說如果要列一個過程的話,變成了這樣: Carlotta - "Madeleine" - Madeleine - Judy - "Madeleine Gavin Scottie Scottie Scottie as Gavin 最後一段,作者認為西區考克藉由自己出現在電影裡,來宣示自己的 作者身份……(以下省略) (補充一些趣事,裡頭Judy的角色是不穿胸罩的,這點可以跟前面他跟他 未婚妻討論胸罩這點相應照。還有,所謂的Vertigo Shot效果是鏡頭邊 Zoom in,邊拉遠。另外,本文如有理解上的問題,煩請來信指教。) Author(s): Deborah Linderman Source: Cinema Journal, Vol. 30, No. 4, (Summer, 1991), pp. 51-7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214.174 ※ 編輯: Ihsuma 來自: 218.160.214.174 (05/26 04:07)

05/26 10:53, , 1F
好文M,投稿去FA吧..
05/26 10:53, 1F

06/20 16:46, , 2F
這篇太厲害了 我唯一看得出來的是她沒穿胸罩
06/20 16:46, 2F

04/04 03:49, , 3F
會不會太過度解讀呀...??
04/04 03:49, 3F
文章代碼(AID): #18ESQdq3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