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I Am Legend"有點長的感想:關於信仰

看板movie作者 (俄啊)時間16年前 (2007/12/16 16:27), 編輯推噓11(1102)
留言13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比較不傷眼的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article_id=12907250   看完這部片的當下,很是錯愕於急轉直下直抵結局的劇情安排。傍晚回到家洗了很久 很久的澡,在水氣氤氳中一種哀傷的確定感緩緩舒展開來。人群散去時,對於劇情首尾鋪 陳比例不完整很是失落,甚至有種被預告片拐進來的感覺。   可是我在要求什麼?   我在要求這部電影給我一種符合「標準」好萊塢式電影的答案--除了酷炫嘩眾的特 效音效外,一部好的電影劇情「應該」要具備不落俗的開始、緊湊但是流暢的過程和面面 兼具符合邏輯的結尾。   我在把自己的思維塞進一個已經鑄燒成形的容器(出自於大眾通俗文化大師之手!) 裡,然後在容器可以允許的空間範圍內對一部電影大力讚賞或加以撻伐;要求自己小心不 要踰越了約定的符碼代號或俗成的邏輯情理的界限,在這樣的大眾化的安全地帶中換取一 點點的心安理得。   我在要求什麼?   我想我是在要求整個社會體制把我束縛成為符合大眾期望的那個樣子,像是對於「老 師」這項大業鐵窗般的執念(穩重端莊寬容樂觀極俱愛心誨人不倦)。譬如將西瓜移栽至 一定形狀的容器中,便會長成那形狀的西瓜,於是我們有了方形或心型的西瓜。我意識到 的,其實是一場文化上的自我移栽。以大眾熟習的好萊塢式的電影原型,去檢視放大規範 限制所有邊邊內或邊邊外的作品。   問題是,除了好萊塢電影會想方設法地在兩個多鐘頭內兼點顧面地呈現出三年的生活 ,給觀眾一個他們可以接受的、成果性強的「結局」外,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哪個故事真 的有個「結果」?《麻雀變鳳凰》中,當李察吉爾深情吻上茱莉亞羅勃玆後,啪,畫面停 格在令所有女性觀眾痴迷醉心不已的時刻,投其所好地給了觀眾想要看到的,之後發展如 何其實並不在觀眾興趣之中。可是生活本身就是時間不斷流淌下來的延續,有哪件事是真 的能夠徹頭徹尾乾淨了斷地剖離開來醃製成一個獨立的故事的?又有哪件事是能夠盡如人 意且一路歡樂到底的?電影的目的若是在真實反應人生,結局性強不強、有沒有結局、是 不是個happy ending根本不應在考慮內。電影存在主旨若只在於提供觀眾娛樂、在苦悶枯 燥中提供一點點薄荷的清涼解脫,fine,我也很需要男主角永遠帥又不死、有情人終成眷 屬、壞人通通死光、人類只有好壞二分法的超完美世界的超happy結局。   那麼,到底電影應該要有自身控訴表達的力道,還是要符合觀眾心中那把「應該要這 樣才對」的尺?如果攸關票房,似乎應該走譁眾取寵路線。如果每部電影都失去了堅持全 部向錢看齊,那麼電影之所以迷人、電影作為一種技藝的依歸就蕩然無存了。   回到正題,"I Am Legend"這部電影在前面Robert Neville經歷孤獨恐懼絕望的精緻 鋪陳後卻在短短不到半小時內直搗Robert Neville犧牲小我將解藥Compound6塞到Anna手 中、將他們母子藏好後引爆與那些dark seekers同歸於盡的悲壯結局。其實只能勉強算是 結局,因為對於之後該怎麼將Compound6研發並應用到那些drak seekers身上去拯救他們 通通沒個交代,就被Robert抓來活體實驗的女暗黑獵人而言,想要治療到痊癒需要不少劑 量的Compound6,當然只要血清中有的話就能慢慢恢復,扣除感染柯式病毒後會掛掉的九 成人類不說,剩下一成當中有六分之五會突變成獵食餘下六分之一有免疫抗體正常人類的 暗黑獵人,說不準在大量生產Compound6前所有正常人類都已被暗黑獵人吃光了。 Robert捨身成為傳奇之後,就看觀眾對於人類存在之必要性或是人類企圖play God是否得 當或者相不相信末日之說了。   電影中狠狠將了基因改造工程一軍,人類原先深信可以改造全世界不疑的科技竟種下 末日的禍因。目睹至親在眼前瞬間燃墜、歷經整座城市整個世界崩解後,信仰到底能扮演 什麼樣的角色?上帝並沒有特別深愛祂的子民,耶穌並沒有再一次降生以大愛洗滌這些無 知子民們的罪,信仰的價值完全比不上一把可以保命護身的槍枝。Robert三年中唯一可以 感受到有生命的陪伴是一隻全名叫"Samantha"的狗,他把假人擺在錄影帶出租店,假裝跟 他們像三年前般交談對話,活在一個靠自己架構出來的虛擬人際關係中,對同類陪伴的情 感需求投射到假人身上很讓人鼻酸。到最後Sam為了救他被咬傷受到感染不治,他像抱著 死去的女兒抱著牠輕聲歌唱到最後不得不親手結束掉三年來支撐自己像個「人」般活下去 、去期待另一個孤寂的明天的唯一希望。埋葬Sam之後,Robert做的第一件事是到錄影帶 店去履行先前曾對Sam半自言自語說過的「要向女假人搭訕說"hi"」的承諾,那種「今天 沒說到話沒關係反正還有明天」的希望清晰絕望地碎裂了,因為再也沒有傾聽者可以讓他 做進度報告心得分享,看著Robert淚流不已的側臉懇求假人回應他好讓他可以完成他跟 Sam之間最後一個約定,那一幕真催淚...說到「明天再撘訕」的約定,很多時候真正帶給 我們樂趣的並不是樂趣本身,而是期待尚未到來就要到來的樂趣、懷抱著希望的那種心情 。所以不難理解Robert之後幾近自殺的在深夜獨自跟dark seekers生死相拼的心態。在絕 望之中,Anna跟她的兒子出現並拯救了他,然後處處挑戰試探他對信仰的底限。   到底有沒有由生還者所組成的營區?怎麼知道那些人會不會早就被暗黑獵人全數殲獵 ?Anna告訴他靜下心來就可以聽見上帝指引的聲音(我在看的時候也覺得這女人會不會是 精神異常,囧),但是真的有上帝嗎?上帝又怎會撒手置之不理?Robert在三年中努力靠 自己一點一滴重新建立的生活秩序受到了動搖,而每一點滴都是支撐著他走過來活下去的 動力,又怎能輕易受到質疑甚至坍崩瓦解?在Robert已處於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中,Anna的 出現,她所帶來的、可能性的第二條路說不定要比起暗黑獵人更來的令他恐懼,因為有形 的暗黑獵人可以用槍管子對付,無形的信念坍裂卻將三年歲月整個抹滅否定掉。   信仰,相信並仰賴。Anna同樣需要信仰才能有活下去動力,當活著與死去其實界限並 不分明的時候,人類寧可一死也要去映證信仰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喪失了信仰活著也是無 望。當兩人各自為自己的信仰僵持不下時,復仇的暗黑獵人爽快完結了這場爭論。   在地下實驗室中,在緊緊摟著兒子的Anna脖子上,Robert看見了三年前曾翩然在女兒 指間的蝴蝶,就在那一刻奮力想撞毀強化玻璃的暗黑獵人的聲音以及不知所措的恐懼像退 潮般褪去了,他的內心又回到了一片澄明,如果說Robert在最後找回他的信仰,我會說這 個信仰就是他的妻女。為信仰而生、因信仰而死,但是在信仰之後,他仍為這個世界的未 來留下一條後路可走。   散場起身前,聽見我後面一個女生對著她的男性友人說「搞什麼,用這種結局 來敷衍我們」。這真的是敷衍嗎?一個人內心的掙扎衝突、在絕望之後又重拾希望,為信 仰而死的故事比起一個英雄不死、最後神奇地殺出一條血路拯救世界然後看見很多華麗爆 破震撼特效場面的電影,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叫做敷衍?   傳奇不在於英雄不死,傳奇在於歷經一連串考驗後終於堅定信仰,在斷垣中努力盛開 的花朵。   -- 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______________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81.12 ※ 編輯: Matrioshka 來自: 218.165.81.12 (12/16 16:31)

12/16 16:32, , 1F
12/16 16:32, 1F

12/16 16:32, , 2F
原PO是正妹~而且寫得好棒!!!coooooool~~~~
12/16 16:32, 2F

12/16 16:46, , 3F
推...這真的是一部好片
12/16 16:46, 3F

12/16 17:03, , 4F
不過我覺得主角應該是一種信念 或者說一個責任讓他活著
12/16 17:03, 4F

12/16 17:08, , 5F
覺得是軍人一絲不苟的個性 讓他自己把十字架扛在身上
12/16 17:08, 5F

12/16 17:17, , 6F
有很多人認為結局是"就這樣",只能說他們沒看到他們想看的
12/16 17:17, 6F

12/16 17:31, , 7F
QQ
12/16 17:31, 7F

12/16 18:14, , 8F
推 寫得真好~~尤其是最後幾句話
12/16 18:14, 8F

12/16 19:11, , 9F
推你的論點
12/16 19:11, 9F

12/17 13:07, , 10F
嗯 大推!!! 我覺得說就這樣的人 真的是因為沒看到他們
12/17 13:07, 10F

12/17 13:07, , 11F
想看的 所以失望了 並不覺得是因為本片難看
12/17 13:07, 11F

12/17 17:23, , 12F
好文!!我跟別人這樣講都沒人甩>_<
12/17 17:23, 12F

12/18 00:34, , 13F
散場時聽到有人說還不如不看..真的很讓人生氣
12/18 00:34, 13F
文章代碼(AID): #17PE62Gz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