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成名在望》by(時光之硯)

看板movie作者 (大寶的大瓜)時間17年前 (2007/04/22 18:26),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成名在望》-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9613625 (剪了四十幾張劇照 最終還是得忍痛放棄一半以上 :( Kate Hudson的笑容 真是甜美得讓人難以忘懷阿...) ============================================================ 搖滾樂是發洩,搖滾樂是過癮,搖滾樂是抒情。身為樂迷最大的幸福 便是體驗那屏息以待的氣氛,興奮著「It's all happening ! !」。 即使《成名在望》描寫的年代距今已經超過三十年,那股沈醉那股熱 情仍是近在眼前的。 ============================================================ 「Listen to Tommy with a candle burning and you will see your entire future.」 點上一盞蠟燭,邊聽The Who的《Tommy》。 然後你會看見你的未來,點點滴滴浮現你眼前。 ============================================================ 塗了又改,改了又寫,不知為何遲遲無法為這篇文章作個令自己滿意的開頭。既然是一部 搖滾電影,就應該邊聽音樂邊動手寫它吧?但是曲子挑著挑著我便開始分心了,停筆呆坐 電腦前,甚至想不起來上次這麼悠閒地一首接一首聽著資料庫裡的歌,是什麼時候的事.. .. 從〈One〉換成〈The Scientist〉,再到〈Summer Wine〉跟〈Suzzane〉;我甚至試了〈 You know my name〉 ,也又聽了一遍〈Just like honey〉,最後發現情境最搭配的竟然 是最近剛認識的〈Drugs don't work〉,出自傳奇性樂團The Verve(神韻)。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音樂,習慣生活裡無時無刻不被樂音繚繞著,那麼你應該會喜 歡這部電影。當然,更希望你會喜歡我這篇、目前看來將會有點囉唆的文章。 最初是因為,有個導演想藉著他的鏡頭重現一段年少回憶,並且記下它,向那些曾經陪伴 他的人們說聲謝謝。在此同時,有個年輕女星需要一次機會散發光芒,她的氣質點亮了這 部電影,這部電影則為她輝映出無比璀璨的未來。 於是,將會有個少年影迷因為這部電影而啟蒙了對搖滾樂、搖滾生活的想望。而這個世界 將會欣慰地發現: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部從導演到演員、劇情到對白、氛圍到音樂都十 足用心的電影,提醒我們這項藝術之所以如此動人的、最單純的原因。 在上面四道光芒的交會之處,我們找到了《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它是導演卡 麥隆克洛的半自傳作品,是女星凱特哈德森一鳴驚人的經典演出,亦是一部讓我在多年之 後仍舊印象深刻,每回看著總要閉上眼睛、隨其音樂搖擺的電影。《成名在望》在2001年 橫掃了各大影評獎項的提名名單,並且成功地把凱特哈德森推上金球獎與奧斯卡兩大盛會 的鎂光燈焦點。而真正難得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個動人的小品,還紀錄了卡麥隆克洛不 平凡的少年經驗與早熟氣質,且重塑了某個搖滾年代的顏色與空氣。 所以儘管過了這麼多年,已經不太有人提起或討論這部電影了,我仍舊一直惦記著,有天 要為它寫一篇文章。 在夏夜溫暖的房間裡,男孩的手指撫過一張又一張唱片的封面,一個嶄新的世界在他眼前 逐漸蔓開;在興奮情緒瀰漫的演唱會後台,少女的手指撥弄著男孩的瀏海,一段真摯的友 誼在他們之間悄悄生成。在樂團即將開唱之際,場內的主燈紛紛熄滅,只有不規則的閃光 打在萬頭鑽動、期待萬分的觀眾身上;在前往下一站巡迴演出的路上,團員們在巴士裡哼 起了熱門的搖滾旋律,以手打著節拍,閉上雙眼恣意合音、盡情歌唱。用心聆聽、如此地 迷人,以整顆心整個人去熱愛音樂,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這幾天以來我反覆看著《成名在望》的DVD ,一方面驚訝於它所乘載的元素遠多過我的印 象,一方面其實越來越沒把握能夠把它寫好。我發現這類明顯摻入導演風格、語氣細膩, 而且共同的特色是配樂大幅引導著觀者情緒的電影,特別容易吸引我的目光,讓我為之心 醉。《成名在望》的氣質雖然不若《愛情,不用翻譯》那樣強烈至引我泫然,其所欲含括 欲討論的議題卻又多了很多。而在眾多面向之上,《成名在望》是一部講搖滾樂的電影。 但不管是對搖滾類型的接觸廣度,還是對搖滾歷史的瞭解深度,我都連個入門者也談不上 。所以,我該怎麼下筆呢? 也許是答案也許不算,但我想當個搖滾樂迷是沒有資格問題的。少年卡麥隆克洛憑著一股 對搖滾樂的投入當起了滾石雜誌的記者,他的早熟眼光讓這趟巡迴採訪顯得有模有樣,他 的純真心態也成為敘事過程中相對清醒、並且能夠獲得你我認同的著力點。同時因為他的 凝視,樂團成員們各自的心態告白、彼此的心境交鋒,乃至於從暖場角色晉升封面人物的 成名歷程,都被收納在《成名在望》的故事裡。 然後,關於當個樂迷,關於當個「真正的」歌迷:「真心愛著某一小段歌曲、或某個樂團 ,甚至於被它刺傷了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呢?因為太徹底地沈醉在一段旋律中 ,被鼓聲與節奏擊打著呼吸,被貝斯的低頻同步了脈搏,被吉他的絲線一層層剝開理智; 終至你的整顆心赤裸裸地面向前方,樂音襲來一波波宛如海浪,在光色流轉、音韻起伏的 海面上,僅僅剩下回憶在飄盪。於是你無法抑制自己的胸膛,多麼欣慰地淘洗著悲傷... 被一首歌刺痛了心,為的是期待那流淚過後的清朗。 歌迷對樂曲的沈溺、樂團對音樂的執著、歌迷對樂團的熱愛,《成名在望》是個由各種熱 情交織而成的故事。人物之間的化合與羈絆力道十足,巡迴演出的情境轉變則推導著起承 轉合。將一群優秀演員的演出以連綿的樂音串起,再以光影微暈的鏡頭捕捉下來,卡麥隆 克洛示範了如何創作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電影。 當然,這一切精彩首先要歸功於少年演員派崔克夫吉。如果將《成名在望》剖開來分析, 會發現在層層結構的核心是主人翁威廉的成長故事。來自家庭的關心帶給他成熟與冷靜, 來自前輩的導引則讓他保持清醒。與樂團吉他手的互動是他認識搖滾樂與搖滾樂界的入口 ,而和少女之間酸酸甜甜的情誼同時開啟了他對樂迷角色的認識。威廉的位置從旁觀而終 至影響了整個故事,他的存在逼迫這個成名在望的樂團正面檢視彼此間的心結,同時也是 他的目光將這個樂團推上了終於成名的舞台。 派崔克夫吉在此的演出實屬難得。他把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清純與羞赧詮釋得惹人憐愛,但 又把一個早熟於人世、頗有專業架勢的小記者演得充滿說服力、和其他角色平起平坐。生 活在花花虛浮世界中的少女潘妮與吉他手羅素,都因為他的真摯和直接而對他敞開心房。 同時也是他的真心相待觸發了他們心境的轉折、帶給他們蛻變與救贖。 這一路上培養的友誼啟動了他的成長,但那沈著的目光與書寫天分則源自家庭的培養。法 蘭西斯麥朵扮演那位用心照顧他們姊弟倆的母親,開明但又怕他受傷害的心境可謂入木三 分。身為大學教授的她有一套教養自己孩子的想法,雖然在現實環境的衝撞下多少顯得保 守,但其好意與關愛是令人動容的。相對於母親的掛念,由柔伊黛舒奈兒飾演的姊姊角色 則為他開啟音樂世界之門。姊姊不變的疼愛是支持威廉實現自我的另一股力量,而她與母 親之間的衝突則是這部電影另一則寫實而動人的情感描寫。 在此同時,《成名在望》還有一群強力的配角班底。扮演傳奇樂評萊斯特班恩的是菲利浦 西莫霍夫曼,在銀幕上永遠搶眼的他詮釋起這個說自己「當然在家啊,因為我一點都不酷 嘛!」的角色讓人明顯感覺到他的用心。多年後的如今他終於獲得獎項肯定,也讓我非常 開心。而氣質甜美可人,早在十一歲小小年紀就得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安娜派昆,其戲 份在《成名在望》上映版本裡幾乎都被剪光,甚是可惜。至於費茹莎波克所飾演的女歌迷 薩菲雖然戲份不多但充滿個性,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向來能見度不低的傑森李扮演片中樂團「靜水(Stillwater)」的主唱。如果 我的資訊無誤,片中六首原創歌曲都是由他本人所演唱,其舞台魅力令人折服。相對而言 由比利庫德所演出、戲份吃重的吉他手角色,雖然更有細膩的情感表現,但總少了那麼點 令人著迷的樂手氣質。神秘感與領袖光芒都不甚飽滿,因而一直不太吸引我。 但無論這群配角的演出多麼優秀,只要凱特哈德森出現在銀幕上,所有人的風采馬上被搶 光、相形而黯然失色。卡麥隆克洛形容潘妮蓮恩這角色「每當走進一個房間,便如一盞明 燈點亮了全場」。她的神色從容同時神秘而迷人,她的身材與架勢讓她每一套扮裝都有時 尚模特兒的美感。她的演出魅惑力十足,一舉手一投足宛如走秀般優雅。但同時她的氣質 又有別於《烈愛風雲》中葛維妮絲派特蘿的令人難以捉摸。在潘妮與威廉的相處中處處可 見其清純的少女模樣,以及真心以待之的溫柔。 當「靜水」在片中第一次登台演唱他們有所突破的新曲〈Fever Dog〉, 威廉與潘妮在舞 台側邊專注地聆聽著。此時畫面的遠景是威廉輪廓清晰的臉龐,他清藍的雙眼注視著在近 景略微模糊的潘妮。她正雙眸輕閉、陶醉萬分地和著節拍搖擺著。熱愛音樂的人對此情景 必能感同身受,而凱特哈德森的神情更讓我難以忘懷,無可抗拒地暗自迷戀著。 事實上,青澀的愛情亦是《成名在望》用心描寫的主題之一。威廉、潘妮與羅素之間始終 未曾正面交鋒的三角關係讓年少的威廉在愛情的某部分嚐到幻滅,但也在某部份得到了完 成。威廉與羅素的友情,包括片尾的背叛與道歉,是《成名在望》最具張力的鋪陳之一。 而威廉與潘妮之間毫無猜忌毫無矯飾、因而加倍難得的情誼,則是故事中最甜美的樂章。 當然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一定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它的配樂。卡麥隆克洛在此恣意地陳 列他的音樂品味,整部《成名在望》的電影原聲帶因此宛如一張七零年代的搖滾精選輯。 多首樂曲來自連我都聽過其名的經典樂團如Simon & Garfunkel、The Beach Boys、The Who、Led Zippelin等等。當威廉第一次踏入演唱會後台,背景清新的哼唱是Yes的〈 I've Seen All Good People : Your Move〉; 當羅素在一夜放縱之後回到車上,團員之 間凝結的氣氛是由Elton John的〈Tiny Dancer〉所化解。 可惜的是,片中最動人的一首吉他演奏曲,兩度出現在威廉與潘妮道別之時,卻沒有被收 錄在原聲帶中。我花了點時間搜尋它,發現全世界的《成名在望》影迷有不少都在問這首 歌哪裡來的,但始終未曾有人提出解答。推測應該是本片的音樂製作之一、同時也是卡麥 隆克洛的歌手妻子南西威爾森為本片創作的另一首清新小品吧... 走筆至此,腦海中的畫面是傑森李獨坐電子琴後方,一道藍色的光束幽幽打落身上,他正 自彈自唱著〈Love comes and goes〉的樂曲開頭:「Oh... doctor doctor, is there a cure for the young man's broken blues ?」... 此時鼓聲與貝斯一同落下,舞台上黃澄澄的燈光齊放,全場情緒被撩到最高點之處一次迸 射。我想起U2每次演唱〈Elevation〉時總要把場內氣氛先壓住兩個段落,再一次爆發開 來、熱血延燒盡剩下的樂句。也想起Coldplay的〈Amsterdam〉,低聲傾訴的主歌氣氛逐 層累積,伴隨鋼琴獨奏與簡單的合音;直到曲勢被琴音帶上音符流洩又起的波峰,副歌才 以無法抵擋的氣勢傾潮而下。 搖滾樂是發洩,搖滾樂是過癮,搖滾樂是抒情。身為樂迷最大的幸福便是體驗那屏息以待 的氣氛,興奮著「It's all happening ! !」。即使《成名在望》描寫的年代距今已經超 過三十年,那股沈醉那股熱情仍是近在眼前的。捕捉這份心情的功力值得被肯定,而這部 電影因此禁得起再三品味,讓你在多年之後夜深人靜的空氣裡仔細地聆聽之。 最後,我知道引用電影結尾的對白當作文章的終點,是偷懶且不負責任的作法。但《成名 在望》的迷人之處真的太難以文字表達。也許音樂本來就不是能夠輕易描繪的東西,如同 一個樂團不能缺少任何一種樂器,一部各方面表現都足夠出色、且始終被樂音繚繞著其清 澈目光的電影,是難以被文字概括被文字駕馭的。談論音樂的電影很多,談論搖滾精神的 作品也不只這一部。但搖滾正如愛情、人性、未來,或女人的心:不只難以捕捉,甚至根 本難以定義之。 所以當男孩在他的房間裡再一次問那吉他手:「關於音樂,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部分?」 ,他給他的答案是如此模糊但又如此精準: 「我想,就從『所有的部分』講起吧...」 -- 「直到再一次聽見,妳的話語如溫柔的絲線 穿梭河邊,一針針縫合了時間 夕陽下,牽起溫暖的思念...」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9.21

04/22 22:08, , 1F
我也很愛這部片
04/22 22:08, 1F

04/23 02:27, , 2F
我也超愛這片,超迷潘妮,那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沈醉
04/23 02:27, 2F

07/23 20:50, , 3F
超有啟發性~~親情 友情 愛情 人生態度 無懈可擊的一部片
07/23 20:50, 3F

06/23 04:16, , 4F
已經很久未看這部片了,但今夜卻不得不推… 好文~
06/23 04:16, 4F

07/10 21:03, , 5F
推。
07/10 21:03, 5F

07/27 23:05, , 6F
good!!
07/27 23:05, 6F

05/26 09:53, , 7F
推好文!!
05/26 09:53, 7F

05/02 22:43, , 8F
好看的片子,及不錯的影評。
05/02 22:43, 8F
文章代碼(AID): #16ApX1kC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