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等本空──九十三年度惟覺老和尚結夏開示(4)

看板midwaywisdom作者 (中智。禪。生活)時間18年前 (2005/12/15 21: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誦經、念佛一定要「念而無念、誦而無誦」,因為誦經、念佛就像是一根拐杖,幫助自己 對治煩惱、妄想,但還是要安住在無念、安住在中道實相上。無念,就是清清楚楚、了了 分明,這就是覺性、本覺、靈明妙覺,這才是自己;中道實相是指這念清淨心,是實實在 在的心境。安住在本覺、本心,安住於實相,這些是「同體異名」,是同樣的道理。祖師 大德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因為不認識本心,不知道要安住本心,結果吃盡了種 種苦頭,到最後卻得到生滅的果報。如果能夠認識本心、明白本心、安住本心,了解這念 心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就是不生不滅的果報,就能成佛作祖,超凡入聖。若要達到這種 境界,就必須要「念而無念」。   修念佛法門,也要達到「念而無念」,「無念」就是歸於本心。執著無念也不究竟, 所以進一步要「無念而念」,在無念當中不妨礙修行,也就時時刻刻都安住在本心了。誦 經、念佛都是心的作用,作用以後又歸於「念而無念」,歸於無為法。所謂「萬法歸宗」 ,「宗」就是這念心。《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賢哲聖人是 以契悟無為法的深淺而有差別,不是因有為法而有差別。什麼是有為法?例如:今天自己 誦了兩萬聲的佛,別人只誦一萬聲,所以自己的功德比較大。從念佛去比較高下,這就是 有為法。因為誦了十萬聲也好、二十萬聲也好,仍是在念念遷流、念念生滅當中。   如果念一句佛號的當下是念而無念、歸於本心,這句佛號就超過以生滅心念十萬遍的 佛,因為念這句佛號是念而無念,契悟了無為法。誦經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以誦多少部 經來論功德,而是要誦而無誦,歸於無念,「無」當中也不妨礙「有」。「有」,就是已 經明白、了解什麼是無為,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然不動,但是要動就可以自在 的動。所以修行要有智慧,要悲智雙運、定慧等持,從這當中去契悟無為法。達到無為, 就能悟道,悟了道也不妨礙有為法。無為法是體,進一步要依體起用,起慈悲心,起度眾 生的作用、建道場的作用、開方便的作用,對於這些道理一定要認識清楚。   所謂「念無念念」,「念」,一個是能念,一個是所念。什麼是「無念念」呢?不但 沒有所念的佛,也沒有能念的這個心,能所俱空,歸於無念。不念佛的時候,心如果還在 想、還在起心動念,這就不是無念念。有人問:「能念、所念都空掉了,我在哪裡呢?」 這要自己去體悟。無「能念」、「所念」當中還有無念,雖然是無念,覺性是存在的,因 為覺性不滅、覺性本具,這就是無為法。不滅的覺性就是我們的本覺。本覺是什麼?眼睛 能看,耳朵能聽,鼻根知道香臭,舌根知道酸、甜、苦、辣,身根知道痛癢冷暖,意根能 精打細算,想過去、現在、未來,這些都是本具的,這就是「本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3.4
文章代碼(AID): #13eNHqzS (midway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