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等本空──九十三年度惟覺老和尚結夏開示(3)

看板midwaywisdom作者 (中智。禪。生活)時間18年前 (2005/12/15 21: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明代的理學家也講心的重要,理學當中有些道理極富禪機,例如:「觀機於心意初動之時 」,「機」就是非常微細的這念心。「觀機於心意初動」,這念心一動,自己就知道是善 念或是惡念,是世間念或是出世間念,知道之後還要能作主;如果動了名、利、財、色的 心念,就立刻把它看住、照破,或是把它轉過來,這是「觀機於心意初動之時」。觀照起 心動念非常重要,我們的生死就在起心動念當中,起心動念是「生」,念頭過去了就是「 滅」。念頭有生、有滅,生命就有生、有死,所以要安住於無念;不但是完全沒有惡念, 連善念也不起,徹底的達到無念,知道不思的時候自己也存在,就超越了「我思故我在」 的思想,這屬於形而上的學問。「形而上」、「形而下」是世間學者的說法,若以佛法來 說,所謂的「形而上」即是「無為法」,而「形而下」便屬於「有為法」的範圍。「形而 上」,屬於精神層面,在佛法上是達到無思、無慮、無為,這要自己去體悟;「形而下」 ,穿衣、吃飯、行、住、坐、臥、早課、晚課,乃至於弘法、建道場,這些都是形而下, 都屬於「有為法」。要達到形而上,也必須經過形而下,從有為法上不斷的超越、淨化、 破除執著,有為法就成了無為法,而不是另外去找出一個無為法。   「吾法念無念念」,由於心當中有無明、煩惱、財、色、名、食、睡,所以要念佛、 誦經、禮懺、持咒,然而念了之後,要能不執著這些法門。如果執著了,就成了法執,無 法達到究竟。最初修行的時候,還沒有契悟這念心,不知道在心上用功,必須依靠種種法 門來安住自心,等到完全達到念頭清淨、達到無念,就要放下這些法門。古德說:「誦經 有一卷『無字經』,念佛有一個『自性佛』。」念佛是一個方便法,目的是要見到自性佛 ,「無念」就是自性佛。除了這念心之外,還能到哪裡去找自性佛?所以要「念而無念」 。   「念」,只有當下清楚、明白、作主的這一念心,沒有第二念心;念經,從開始念經 一直到最後念完這部經,都是這一念。念經的過程雖像流水一樣不停地遷流,但是自己這 念心還要存在,否則這念心被境轉了,就成了生滅心——念經被經轉、念佛被佛轉、念咒 被咒轉。所以要「念無念念」,念了以後要歸於無念。誦經、念佛、持咒是屬於方便法, 把自己的念頭靠在佛經上;如果天天誦經、念佛、持咒,執著誦經、念佛、持咒的功德, 就成了法執、成了有為法。利根器的人一聽到這個道理,當下就能做到無念,無雜念、無 妄念,任何念頭都不起,並且能保持清淨心的存在。誦經、念佛、持咒的目的是要達到無 念,達到心念清淨的境界;既然已經達到這個境界,就繼續保持這個清淨心,不需要再把 心靠在誦經、持咒、念佛上了。《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當中是要我 們捨去「法執」。什麼是「非法」?殺、盜、淫、詐騙,貪著名、利、財、色,這屬於非 法,非法的果報是墮地獄、畜生、餓鬼,所以,更要將非法捨得乾乾淨淨。   為什麼「法尚應捨」?心裡有任何法執,就會被法所轉,就會迷失本心,就無法明心 見性,不能成就無上道。法執與非法相較,非法是三惡道的果報;執著法,則是天上或者 人間富貴的果報,但這些都是生滅的果報,因為在人間享受大富大貴,享盡就沒有了。佛 法說「富貴學道難」,通常在享福的時候,能學佛修道者少之又少,往往會迷失本心,甚 至造惡業,造了惡業以後則又招感惡果。如果是生到天上,天福享盡就要隨業流轉,這些 都是生滅的果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3.4
文章代碼(AID): #13eNHaZd (midway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