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筆是權杖,編採不能恣意

看板media-chaos作者 (開封府包大人)時間17年前 (2007/08/08 09: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中國時報 2007.08.07  筆是權杖,編採不能恣意 陳長文 六月十五日中國時報於A2整版,以「綠委爆料 李逸洋曾透露 紅十字會濫用補 助款逾二十年」之標題,在「查無此事」之情形下,以顯著的媒體版面,作出傷害 紅十字會名譽的報導。對於素有公信的中國時報作此偏誤報導,令人遺憾。 我國紅十字會成立於西元一九○四年,迄今已逾百年歷史。早期從事戰事之救 助與賑濟服務;六○年代推動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七○年代以人道關懷為兩岸之交 往互動奠定基礎;八○年代推動各項健康訓練工作;九○年代推廣各項尊重生命、 社會關懷之服務工作;且近十年多來發生之九二一大地震、象神風災、納莉風災、 SARS事件、艾利颱風等事件,以及伊朗地震、南亞海嘯,紅十字會更是不遺餘力參 與救災備災及服務。不論客觀環境如何變遷,紅十字會身為公共財產並擔任扶弱濟 危的角色從未間斷。 回顧紅十字會的歷史,是為了讓外界了解一個信譽卓著的非政府組織,其形成 過程十分不易,紅十字會所為之人道救助等工作是否得當,固然可受公評,有者改 之,無則勉之,期能惕勵自省、精益求精。惟各方人士、特別是新聞媒體於報導新 聞時,仍應嚴守新聞專業之要求,詳實查證,適當判斷事件之真偽,負責盡職的扮 演守門人的角色。 本人認同新聞自由攸關公共利益,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俾新聞媒體工 作者提供資訊、監督之功能得以發揮;倘嚴格要求其報導之內容必須絕對正確,則 將限縮其報導空間,造成箝制新聞自由之效果,影響多元社會之正常發展。惟本人 更相信,為兼顧個人名譽法益之保護,倘其未加合理查證率予報導,或有明顯理由 ,足以懷疑消息之真實性,而仍予報導,致其報導與事實不符,則難謂其無過失。 進一步言,媒體報導時,若掌握的證據資料,難以認定其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 實,甚至行為人係出於明知不實故意捏造或因重大過失、輕率、疏忽而不知其真偽 等,即不得謂其已盡注意義務而無須擔負過失之責。 當中國時報將「紅十字會濫用補助款逾二十年」作為二版頭條的標題時,已與 報導本身的內文相距甚遠;且事實上依中國時報多位記者向內政部、紅十字會等單 位的查證,明顯地無法得出該標題所示的結論。即便當天該頭條報導下方雖刊有紅 十字會、內政部等單位的否認與澄清,但透過文稿篇幅與版面配置顯不相當的安排 ,使讀者很容易在心裡埋下對紅十字會的錯誤認知與疑問。加上中國時報過去的報 導信譽,會加深讀者的信任慣性與資訊依賴,對紅十字會造成的傷害更會倍增。 事實上內政部提出的澄清包括:否認內政部長李逸洋曾向立委王榮璋先生透露 紅十字會經費運用有問題;內政部社會司經調查,確定紅十字會使用經費「沒有發 現任何不妥」。然於此多項內容中,編輯卻選擇以「內政部:將要求列明細交代」 為標題,並未將完整事實呈現使讀者知悉。 黎巴嫩大文豪紀伯倫曾說:「筆是權杖,但作家中的國王是多麼少啊!」本人 對媒體愛深責切,特別是對中國時報過往所扮演的輿論角色多所期待,因此,對於 此次紅十字會的報導事件感觸良多,不得不多發一語。 公信力是媒體的生命,也是媒體的價值所在,輕忽、草率將斲喪媒體公信。在 追求公信力過程中,媒體工作者必須體認手上那隻能究貪防腐,也能毀人清譽於一 旦的「權仗之筆」。不論是記者或編輯,都像是一個「文字的國王」,其間的關係 要平衡,也都必須對自己落下的每一字、每一句懷抱著戒慎與虔敬之心。 媒體工作者是文字國度裡的明王還是暴君,均在筆下的一字一念之間。 (作者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1.136.222
文章代碼(AID): #16kHSX2x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