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噤聲到脫衣舞 媒體,不曾改革

看板media-chaos作者 (basicnet)時間17年前 (2007/07/21 11:27),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DPP 看板] 作者: basicnet (basicnet) 看板: DPP 標題: 從噤聲到脫衣舞 媒體,不曾改革 時間: Sat Jul 21 11:27:05 2007 從噤聲到脫衣舞 媒體,不曾改革 更新日期:2007-07-19 記者:陳宗逸 五十年前的二二八屠殺,是國民黨剷除台灣媒體菁英的精心計畫,儘管解嚴二十年,台灣 的媒體生態卻由政治壟斷變成商業壟斷,當局討好式的態度,侷限解嚴後媒體健康化的最 後機會。 解嚴二十周年,台灣的媒體是否已走出戒嚴陰影?成為最近台灣各界探討戒嚴史,清算國 民黨黨國殖民體制時,最讓人好奇的部分。歷經戒嚴軍事管制三十八年,在政治民主化已 然發展成熟的今天,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前最大的遺憾│媒體改革,為何至今依舊無法彰顯 台灣的主流價值? 二二八大屠殺剷除台媒菁英 國民黨戒嚴三十八年,究竟如何宰制大眾傳播媒體?今日台灣主流報紙呈現三大統報、唯 一本土大報的生態,究竟如何演變?據歷史學者李筱峰教授的研究,「二二八屠殺,是國 民黨徹底清除台灣媒體菁英的一場精心計畫」。經過二二八屠殺,台灣人辦報菁英被清一 空,「包括自力創辦民報的前台大文學院院長林茂生,以及擔任台灣新生報總經理的阮朝 日,在二二八屠殺中受害都是例證」。而一些倖存的媒體菁英,如曾擔任台灣新民報編輯 的林呈祿,則退出報業,轉型開出版社搞兒童文學,遠離主流媒體。 據統計,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一共有十二家左右的報紙倒閉或者宣佈停刊,同一時間, 國民黨黨營和政府公營媒體,卻大規模在台灣創刊以及復刊,從此迅速占領台灣報紙市場 的主導地位,「大眾媒體成為威權控制的次系統」。在這段時間裡,李萬居的公論報是個 異數。一九四七年十月創刊的公論報,經營才短短十四年而已,激烈的批判風格卻受到讀 者肯定,銷售量常年第一,但也受物價與戰略管制所影響,經營朝不保夕,編輯記者因言 論而繫獄者高達數十人。 根據世新大學助理教授管中祥的研究,「國民黨控制公論報的手段包括,不准政府機關購 買該報及刊登廣告,不准報攤公開販售,將李萬居打為共產黨,迫使李萬居不得不透過不 斷增資來維持營運,國民黨卻在此時趁機融資介入,並且改組報社,讓公論報在法院判決 後,被迫轉手聯合報」。 新聞用紙戒嚴台灣人難辦報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蔣政權宣布戒嚴,台灣進入戰時軍事體制,大眾媒體受管制的情 況更加嚴峻。當時國民黨政府將新聞用紙視為「戰略物資」,不准民間人士任意購買囤積 。根據資深影評人黃仁的說法,當時不止新聞紙張是戰略物資受管制,「連電影膠捲、攝 影膠片都是戰略物資」,私自購買相關物品,都會被視為意圖叛亂,只有國民黨軍方、黨 營媒體才有管道取得這些原物料。連最起碼的紙張、底片都沒有,台灣人更無空間籌辦媒 體,也沒有人才。 在戒嚴軍管的肅殺氣氛中,只有來自中國的逃難文人,才獲准創辦新報刊,如一九六四年 ,由國民黨情報人員夏曉華創辦的東方日報(台灣日報前身)。而吳三連一九五九年接手 自立晚報,還必須要借重有國民黨色彩的葉明勳擔任社長,才能得到認可。葉明勳在《二 二八事件政治責任歸屬》報告中被指,曾經以中央社特派員的身分,發電報請蔣介石出兵 台灣,是二二八屠殺事件的幕後黑手之一。不論是台灣日報或者自立晚報,都必須向國民 黨政權的情治機關取得某種聯繫與默契,才能不受太大干擾的經營下去。 自立晚報的存在其實頗為微妙,吳三連接手經營後,有「台南幫」的政商財力網路為本, 國民黨政權基本上抱持著既對抗又合作的情結,自立雖然經歷幾次短暫的停刊,但是基本 上營運不受太大影響,根據研究國民黨統治數十年的美國報導文學作家大衛柯普蘭的說法 ,自立晚報「是國民黨宣傳自由中國的一個樣板」。 台日遭遇坎坷屢受當局宰制 台灣日報的遭遇更為坎坷,夏曉華創東方日報之後,因為走農業路線,在中南部受到歡迎 。後來由律師傅朝樞接手經營,正式改名台灣日報(一九七六年),批判色彩日益濃厚, 當時在中台灣大受歡迎,發行量曾經達到三十萬分,由於傅朝樞的自由派色彩觸怒蔣政權 當局,一九七八年八月台灣日報被國防部強制收購,傅朝樞逃亡海外。改為軍系報紙的台 日,言論方向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對台灣民主運動惡意攻擊的言論過度誇張,曾經引起讀 者怒砸台日台北辦事處的「台灣日報事件」(一九八七年九月)。 目前是台灣「唯一本土大報」的自由時報,在創辦初期也深受國民黨宰制的困擾。聯邦集 團林榮三在一九八○年買下台中的自強日報,在一九八一年將其改名為自由日報,當時只 限在台中地區發展,國民黨政府不准民辦報紙「進入台北市」。一九八六年,國民黨終於 准許自由日報遷址台北縣新莊市,據說是當時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宋楚瑜「威脅」得逞的結 果。 據透露,宋楚瑜要求林榮三切結簽署「股權讓渡書」,將五成一的股份讓給宋楚瑜,一旦 自由日報「失控」,宋楚瑜就要「收回來」。因為這段檯面下交易,林榮三才成功的把自 由日報搬到「台北市旁邊」,一九八七年九月改名自由時報,直到一九八九年報禁解除之 後才得以進入台北市辦公。林榮三與宋楚瑜之間日後的個人私怨心結,據悉也由此而來。 聯合中時爭寵甘為K黨喉舌 至於所謂「統派二大報」的聯合與中時,則是國民黨宮廷政治所馴養的二分指標報,代表 蔣家政權中國式的「自由主義」風格。國民黨統治喉舌,主要任務還是落在中央社與中央 日報身上。 根據資深媒體人王景弘的回憶錄《慣看秋月春風》所述,「聯合報是民營企業,由幾個老 闆合夥,王惕吾當發行人,軍統(情報局)出身的『半山』林頂立當監察人,因為林頂立 有貪瀆案在身,不能當報社負責人,實際經營操縱在王惕吾手中」。至於中國時報的余紀 忠,報業皆知與王惕吾在國民黨中央,「處於惡性鬥爭的地步」,二位報人皆是國民黨中 常委,在蔣經國面前想盡辦法「爭寵」,蔣經國講究蘇聯共產黨式的媒體控制權術,也任 憑余、王二系統惡鬥,藉以製造恐怖平衡。 中國時報在辦報精神上,相對於聯合報而言,突顯了「中國式的自由主義」,尤其是一九 八四年引起風潮的「人間副刊野火集」,一舉捧紅龍應台,讓中時報系成為中國派自由主 義文人的橋頭堡。一九八二年美洲中國時報創刊,王景弘寫道,類似陳若曦這類自由派文 人,「大批中堅編務、業務人員調到美國,待遇遠高於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不到一年就 嚴重虧損」。 電子媒體開放地下電台竄紅 戒嚴時期的主流平面媒體生態,即以此面貌維持定調,直到一九八八年報禁解除之後,政 治控制轉變成為純粹的資本遊戲規則,政治影響力改為另一種面貌繼續影響台灣主流輿論 氛圍。印刷媒體如此,電子媒體的開放更是步履蹣跚,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之後,國民黨 法統派與李登輝的民主改革呈現雙頭馬車的惡鬥局面,李登輝巧妙用妥協和衝撞的雙面手 法,逼法統派節節退讓,電子媒體的開放,才能度過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二年這段尷尬期 ,一舉達陣。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九日,為了擔任行政院長,而在立法院接受第二屆立委「馬拉松」質詢 的連戰,首度在答詢中透露出「開放天空」的意思。事實上,這是李登輝與民進黨進行檯 面下「合作」的暗盤。當時民進黨與李登輝合作,將郝柏村趕下台,「開條件要一家無線 電視台」,李立刻答應,由連戰在立法院的演說首度曝光。民進黨在一九九一年二月,就 已提出一套電視解禁計畫,連戰接任行政院長後,幾乎跟著這套計畫走。 幾乎在同時間,為了突顯空中頻道長期被國民黨所壟斷的不公平電子媒體環境,「地下電 台」現象出現,一九九○年三月,張俊宏就陸續在台灣各地成立「民主之聲」電台,一九 九二年成立「全民電台」。而同時引起「Call in」風潮的「台灣之聲」也藉著選舉竄紅 ,繼之由多位自由派學者、政治人物所催生的「TNT寶島新聲」電台(一九九四年)、 後來的綠色和平、淡水河、群眾之聲、海洋之聲、青年之聲、建國廣場等電台,都相繼列 隊「突破頻道壟斷」。 綠色小組突圍帶動另類風潮 民視的成立,也在民間力量不斷衝撞下達陣。一九九四年新聞局開放第四家無線電視頻道 之前,即有各類挑戰三家電視台報導不公的集體行動出現,例如一九八六年底,著名「綠 色小組」製作中正機場事件錄影帶,意外成為台灣民間錄影帶出租店的熱門商品,突顯出 台灣主流民意需要宣洩窗口的能量。而跟隨這種另類媒體風潮的,還有一九九○年首次出 現的「民主電視台」,當時有二十四家民進黨支持者設立的民主電視台,合作成立「台灣 民主電視台全國聯合會」,一九九三年已經達到全台灣七十五個會員台的規模,這也是台 灣有線電視台系統業者初創的雛形。 天空頻道開放之後,不論是「民主電台或電視台」,都接受了資本遊戲規則的考驗。但是 在有線電視法通過,以及地下電台紛紛申請合法執照之後,這批在一九九○年代初期,試 圖闖破國民黨媒體壟斷的民主新生力量,紛紛被統派親中勢力「解編」。原本多數由台灣 派人士創立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在幾年之內皆由新興財團勢力所收編,成為東森、和信二 大集團的禁臠。而好不容易領到合法播放執照的地下電台,則全由趙少康的飛碟電台系統 所收編,民主化成為商業化掛帥,其中尤其以張俊宏的全民電台,搖身一變為趙少康御用 新聞台,最耐人尋味。 政商利益壟斷錯失改革遠景 解嚴二十年之後,民主化改革的不斷前進之下,台灣的媒體生態卻由政治壟斷,變成在商 業壟斷下的政治壟斷,台灣派媒體人出現二二八屠殺後的斷層,少有投入媒體事業的台派 人物,而包括李登輝後期至民進黨政府執政後,也沒有政治力量關心台灣的媒體改革遠景 ,甚至鼓勵台灣企業,投入媒體事業經營,放任式、討好式的媒體改革視野,侷限了解嚴 之後媒體健康化的最後機會。近期東森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壟斷台灣有線電視系統高達七 成以上的東森勢力,可能將轉手讓有線電視系統資源為外資全面壟斷,則是近期台灣媒體 學術圈,最感憂慮的大眾媒體病態發展危機。 文化思想檢查 黨政軍一起來 控制媒體思想與出版自由,國民黨動用軍警特系統全面撲殺與監控,1984年10月,江南案 爆發,當時國民黨政府在10月17日召開「現階段加強文化審檢措施暨現存問題座談會」, 會議由警總司令陳守山召集,與會者包括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新聞局長張京育、國安局 副局長何恩廷、調查局長翁文維、警政署長羅張、警總政六處處長曹建中,以及國民黨文 工會主委宋楚瑜,根據曝光的會議紀錄顯示,這次會議「主要目的是查禁當時所有黨外刊 物,而張京育也在會中提出,要對所有『污衊國家元首』的文字與言論,進行誨謗官司訴 訟」。 這次堪稱國民黨內保守派反撲的文化思想檢查會議,引起外界震撼,會議內容會曝光,也 頗具戲劇性。不知經由什麼管道,當時任「黨外編聯會」會長的邱義仁拿到會議紀錄,將 這分文件轉給多本黨外雜誌刊登,包括龍應台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野火集,也是由邱義 仁這個管道拿到素材,才將此事件大書特書而引起查禁野火集的風波。邱義仁因為披露這 分文件,還差一點被調查局以「妨害軍機」罪名逮捕,差一點坐牢,在時任立委的江鵬堅 強硬干預下才不了了之。而總統夫人吳淑珍,在1987年擔任立委期間,也曾經揭發「華冠 專案小組」秘密會議文件,並且在雷聲週刊上刊登,也是揭露國民黨軍警特思想控制與媒 體控制的秘密會議。(陳宗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48.13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48.133

07/21 14:56, , 1F
推一個 news98的成立的確很妙
07/21 14:56, 1F

07/22 00:27, , 2F
不會又是豬油時報的的精采社論吧 凡事必稱KMT
07/22 00:27, 2F
文章代碼(AID): #16eNqLGP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