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記者的操守

看板media-chaos作者 (秋水連天)時間17年前 (2006/09/24 08:00), 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的操守 文/簡竹書 決定寫這篇稿子的時候,心中其實是猶豫的,儘管這是我十分感興趣的議題。談記者的操 守,在當今新聞環境下,非但不討好,且一不小心便容易得罪人。 所以先從我自己談起好了。剛畢業不久,我在一家小電視台,某天採訪一家工程承包商, 承包商塞了一個信封給我,說是「誤餐費」,我當場推不掉,隔天一早就到郵局,將信封 裡的五千元現金,寄現金袋退還對方。新聞科系出身的,老師都有教,絕不能接受金錢賄 賂,我的長官就退過塞在茶葉盒裡的一張十五萬元支票。 兩年後,我到一家報社跑教育線,包括大學校院。有一間風評不錯的學院,每年都送學生 到歐洲實習,並招待幾位記者隨行採訪,行程遍及法國、瑞士、義大利,一去半個月。每 年這間學校的隨行記者缺,便成為線上記者最大「好康」。 我轉跑教育線不久,就輪到這個「好康」。我興匆匆打電話告訴長官,希望准假。電話那 頭,長官口氣遲疑:「它是私立還是國立學校?」我說國立,還納悶他為何問這麼細。他 說:「喔,如果是國立就還好,比較不會出事,你就去吧﹔如果是私立,哪天萬一出什麼 事,會很麻煩。」我還傻傻地問:「為什麼麻煩?」「那到時候你要怎麼報導?」我終於 聽懂。掛完電話,我便打電話給該間學校,推說長官不准假,無法去了。長官點醒了我, 不管是國立還是私立,都不妥當。 後來與一位線上資深同業聊起此事,她說她跑這麼久,從不去這種行程:「大家有沒有想 過,學校哪來這些錢招待記者?這都是學生繳的學費耶!」聽她這麼說,我更是捏一把冷 汗,慶幸自己沒有參加。 採訪單位應對記者的方式,向來就是棒子與胡蘿蔔。然而記者畢竟是個還算有理想性格的 行業,直接送錢,太難看,且容易令人產生警覺,因此絕大多數採訪單位都會轉個彎,以 各式各樣利益討好記者。而這一來便容易讓人失去一個清楚的警覺線了。於是,以「採訪 」名義招待記者出國旅遊、逢年過節奉上百貨公司禮券、記者會辦在高檔餐廳外加禮物… ,琳瑯滿目的好處,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記者的警覺性、試探記者抵抗誘惑的能力。 當然你可以說,新聞實務界不可能像理論,不可能不參加飯局、不近人情地推掉所有送禮 ,尤其採訪單位的禮物從一頂棒球帽到一支最新款手機都有可能,接受與拒絕之間,尺度 難以拿捏。的確,連我都必須承認,在剛踏入新聞圈的那幾年,我收過幾次採訪單位在年 終餐會上送給記者的禮券,少則一千,多則兩千,數字不大,但畢竟是餽贈。在當場推不 掉的情況下,後來的幾年,我便索性不參加類似餐會。 只是,在當今的新聞環境下,接受禮物、小額禮券、出國「採訪」(當然,重大國際會議 或外交行程另當別論),幾乎都已成了常態。表面上,部分媒體訂定記者接受餽贈規範等 內規,例如聯合報系是三百元以內,壹傳媒(蘋果日報、壹週刊)是五百元內,但事實上 ,除了極少數媒體稍加落實之外,這類規定在記者圈裡幾乎形同虛設,尤其財經記者,因 為主跑路線特殊,各式各樣的誘惑常引得記者難以招架,以禮券來說,企業一出手便動輒 五千、一萬,這對每月薪水平均四到六萬元的記者來說,簡直是天人交戰﹔更別說還有新 上市公司動輒數萬元起跳的股票饋贈了。 隨著界線越來越模糊,傳出有記者介入股市禿鷹案,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去年爆發的勁永 公司股市禿鷹案,最近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前經濟日報記者陳令軒就因涉嫌違反證券交 易法遭到起訴。根據檢方調查,那位記者買賣自己主跑的勁永公司的股票,交易資金前後 高達上億,並因此獲利兩千多萬,金額之高令人咋舌。 事實上,財經記者買賣自己主跑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各家媒體都十分普遍,早已不是什 麼新鮮事,畢竟記者握有第一手消息,面對魔鬼的誘惑,能抵擋的人有幾個?不同的,只 是大多數記者的進出金額多為幾十萬,不像陳姓記者那樣大手筆。但是,不論金額大小, 當記者違反了職業倫理,皇后的貞操一旦被質疑,即使發的新聞沒有私心、沒基於私利, 誰相信? 當然,許多記者會說:我買的股票公司制度健全、我接受禮券的企業形象良好、我接受招 待的採訪單位正派經營…,他們不會出事,所以我不會有角色衝突的問題。是嗎?那是在 賭運氣!六年前爆發的景文案,案發前,景文集團董事長張萬利在教育界呼風喚雨,形象 也不差,許多政府高層、媒體記者都跟他交情匪淺,並接受其好處,認為無傷大雅。哪知 道張萬利說出事就出事。同業之間還相傳某媒體主管也和政府高官一樣,用折扣價買了張 萬利興建的「大學詩鄉」別墅,事發之後那位主管處理新聞的態度,便成了大家用放大鏡 看的焦點。 權力必然伴隨著阿諛奉承、收買賄賂,記者有了採訪報導的權力,採訪單位競相巴結,使 得許多記者認為這一切好處都是一個記者應當的、再自然也不過,完全忘了「吃人嘴軟、 拿人手短」這回事。這樣的採訪關係下,記者又怎麼不會慢慢淪為採訪單位的傳聲筒、化 妝師?當記者連這類蠅頭小利都無法抗拒,又如何奢求你的老闆抗拒置入性行銷?記者, 自然與採訪單位越來越「友好」了。 面對利益與誘惑,記者的操守界線何在,似乎很難有個標準答案。但是,當媒體整天以「 接受廠商賄賂」、「接受廠商出國招待」、「XX餐廳奢華餐宴」…來質疑政治人物操守的 同時,我們對於自己接受饋贈、接受出國旅遊、甚至一手寫財經新聞一手買股票,卻都認 為無傷大雅。這樣天差地別的雙重標準,很明顯是難以說服人的。 轉自以下網址: http://0rz.net/971Sk -- 起初他們把魔掌伸向共產黨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接著他們把魔掌伸向社 會主義者與貿易公會,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屬於兩者;接著他們把魔掌伸向猶太人時,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他們把魔掌伸向了我,這時,已經沒有人站起來 為我說話了。 ———Martin Niemoller http://www.blogtw.com/blog.php?user=imagewind~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78.207

09/24 09:14, , 1F
09/24 09:14, 1F

09/24 09:36, , 2F
這名字是真名嗎?簡竹書?媒體的惡狀簡直罄竹難書
09/24 09:36, 2F

09/24 10:43, , 3F
推這篇
09/24 10:43, 3F

09/24 11:50, , 4F
很好的網站 值得點進去瀏覽
09/24 11:50, 4F

09/24 12:58, , 5F
我以前有被簡竹書採訪過,至少她名片上是用這個名字沒錯
09/24 12:58, 5F

09/24 16:21, , 6F
某週刊的人物記者..
09/24 16:21, 6F

09/24 17:00, , 7F
推推推
09/24 17:00, 7F

09/24 19:06, , 8F
09/24 19:06, 8F

09/24 19:22, , 9F
推!!
09/24 19:22, 9F

09/24 20:09, , 10F
此篇文讓我想起之前那位東森的實習記者
09/24 20:09, 10F

09/25 23:47, , 11F
推...其實很多小記者都有理想,只是被老闆強迫...
09/25 23:47, 11F
文章代碼(AID): #155SgjB9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