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芬蘭經驗

看板library作者 (howen)時間17年前 (2007/01/16 11:08),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芬蘭,用家庭教育贏過世界 家庭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這種說法一點都不誇張。 芬蘭政府賦予家庭較大的教育責任, 家長帶孩子學習,政府則提供經濟與無形的支援, 這讓芬蘭不只是全球國家競爭力的冠軍,還是教育界世界盃的金牌得主。 文/文/楊淑娟 擁有世界第一競爭力的芬蘭,也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 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中,芬蘭已經不只一次登上最佳學校教育冠軍 的寶座。二○○三年,在受調查的四十一個國家的中學生中,芬蘭學生的閱讀、邏輯、 數學與自然科學能力,都是一流。 家庭教育責任重大 這令人自然而然地把這座教育界的世界盃冠軍獎座與芬蘭的競爭力聯想在一起 ,芬蘭的教育也成了各國仿效、研究的目標。 各國教育界人士絡驛不絕地前往芬蘭參加研討會,研究他們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結果發現,在漂亮的學業成績背後,家庭功不可沒。 芬蘭賦予家庭相當大的教育責任。首先,芬蘭的孩子七歲才入學,在這之前 ,雖然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照護中心或學前班,但不可諱言地,家庭要負起主要的 教育責任。 例如,培養小孩的閱讀能力、學習興趣。芬蘭的圖書館與博物館都有為學齡前兒童 設計的活動,一向安靜的博物館中也有許多父母推著娃娃車、帶孩子去參觀, 還在襁褓中或正在學步的小孩,就已能探索世界的奧妙。 另外,芬蘭教育部的報告指出,芬蘭父母從小就有在家閱讀、唸報給孩子聽的習慣 ,讓孩子在家中種下喜歡閱讀的種子。有四成的學生指出,閱讀是他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 這大大促進了芬蘭人的閱讀能力。 在OECD的報告中,芬蘭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近二成在最好的第五級, 不到二%在最差的第一級以下。 此外,芬蘭每天的上課時數短,即使是中學生,下午兩點多就下課。 寒暑假中,沒有所謂的「作業」,學校也不開「輔導課」。因此,父母得負起責任 為孩子們安排活動與去處。 芬蘭父母的教育觀念,也相當值得學習。 雖然他們從小就教孩子們讀書,但卻不把學業當成唯一。 在寒暑假裡,他們不送小孩去補習英文、數學,而是為孩子安排各種學習生活技能 、戶外旅遊、或是游泳、滑雪、運動的夏令營等活動。 芬蘭家長在與學校的溝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們的成績。孩子在芬蘭受教育的華人 鄭愛平在媒體上的文章提到,她的兒子班上曾有一名轉學生因為語言不通,學習緩慢 ,導致全班的進度也變慢。結果,在家長會上,所有的家長都沒有異議,沒有人要求 那個轉學生轉班、也沒有人將自己的孩子轉走、或要求換老師。 藉著這個例子,這些家長讓孩子們了解到,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事,也鼓舞了所有孩子 ,在逆境時不要自我放棄,別人遭遇困難時,則要給他機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優越的家庭教育成果不是只存在父母有錢、或有閒的家庭 。OECD報告的交叉分析顯示,芬蘭學生的成績差距與家長社經地位對成績的影響, 在所有的國家中都是最低。 因為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幫助家長在家中為教育盡一份力。 政府聘父母當保姆 芬蘭政府願意花錢投資教育。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反而增加教育、研發等經費 ,希望藉此投資未來,挽救經濟。 所以,小孩出生以後,就能領到兒童福利金、未成年生活補助等等福利。 其中,有些部份還限定要用作文化、教育用途,政府把津貼轉入每個人的特定帳戶 ,這個帳戶的金融卡只能在與政府簽約的書店、美術館等教育文化單位才能消費。 芬蘭也有鼓勵家長照顧孩子的制度。例如,他們發給家長照顧兒童的津貼 ,彷彿父母都是政府聘用的保姆。母親的有薪產假長達四個月,父母也都能申請 育嬰假長達半年,同時可領到六成的薪水。兒童三歲以前的無薪兒童照顧假則可長達三年 ,政府會發給兒童照顧津貼。 除了有形的金錢補貼,政府也提供種種服務。 例如,如果父母要上班,則有日間托育服務,政府會提供補助, 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地拚經濟。 學童下課後,學校也有特別的地方讓他們寫作業或玩耍,而且還安排教師從旁協助 、照顧,父母不用費心、花錢再安排安親班。 芬蘭家長還擁有許多社會資源,幫助他們教導孩子。 在許多關於芬蘭教育的研究報告中,都提到圖書館。芬蘭有一千多個圖書館, 平均每二五○人就有一個圖書館,比例之高,堪稱世界之最。父母從小就能帶孩子們 上圖書館,參加嬰兒、幼兒的故事時間,借書、讀書,讓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建構領先的社會而努力 芬蘭圖書館的服務也很周到。例如,偏遠的地區如果離圖書館較遠,有流動圖書館每週 到農村的學校巡迴送書。 如果有借不到、找不到的書,圖書館也會從別的分館調來,滿足大家的求知慾。 芬蘭的博物館也值得一提。芬蘭境內的博物館超過三百個,內容五花八門, 十八歲以下免費入場。另外,博物館也常為兒童、青少年舉辦種種活動、演講或課程 ,讓家長們樂於帶孩子去參加。 至於台灣家長們很擔心的,要不要從小學英文,芬蘭也有社會資源因應。 芬蘭的電視台大量播放外語教學節目,孩子們在家裡,也有機會接觸許多外文 ,學習英語。 這些成就都不是巧合。 從芬蘭的立國基礎︱︱國家、家庭、信仰中,就能理解到芬蘭人對家庭的重視。 在一九九九年,政府在關於兒童教育、照顧的施政計劃中也強調, 總體目標是要讓芬蘭成為連結知識與科技、專業、創新的社會。 為了成為數位時代中的領先者,各部門應該合作支持、協助能負責的父母, 給孩子們完善的成長環境。 由此看來,芬蘭的家庭教育,的確是打造世界第一競爭力的基石。 引自:天下文化網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71.60.76

01/17 09:50, , 1F
好想去看看這個國家長什麼樣子....
01/17 09:50, 1F

01/17 10:52, , 2F
台灣應該在山區或鄉下實行圖書 巡迴車,以平衡城鄉差距
01/17 10:52, 2F

01/17 11:49, , 3F
我聽說有人在做圖書巡迴車,不過似乎不普遍就是了@@
01/17 11:49, 3F

01/17 22:45, , 4F
偏遠地區一直有圖書巡迴車跟部落資訊站的計畫...
01/17 22:45, 4F

01/17 22:47, , 5F
只不過問題頗多,成效不大,有時間再來談談。
01/17 22:47, 5F
文章代碼(AID): #15h46wzO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