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八又二分之一裡的〈慾望之翼〉

看板lesbian作者 (the beauty of the earth)時間9年前 (2014/09/20 22:57), 9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全文版:http://deadcatchen.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20.html 人人都識得的神探可倫坡(Peter Falk),站在柏林街頭隨處可見的咖啡小站,掏出幾個 銅板買一杯熱咖啡,在寒冷的冬夜裡搓著手,感覺到指尖傳來的溫暖,並以此誘勸天使。 這是我對德國導演文‧溫德斯的電影〈慾望之翼〉最印象深刻的片段,幾乎無法從我的 記憶中抹除。只記得帶著一副盔甲的天使墜落人間,卻忘了是什麼原因、為什麼?二○ 一四年的秋天午後,只需上網搜尋關鍵字"Wings of Desire",即可觀賞電影(又譯: 柏林穹蒼下)。少了文青引路、考究門道的稀罕,看一部新浪潮電影已不再讓人有鍍金的 感受。 那是一九九六年,甫上大一,把聯考的沉重包袱拋在腦後,我已取得了第一學府的入場券 ,天真地以為「任你玩四年」從此開始,並且名正言順地尋到了「女同性戀問題研究社」 (Lambda)。與浪達的淵源還沒展開,倒是到了公館大學口同志聞名的義大利餐廳打工, 遇上了當過副導演的瓜叔。於是左手一邊端盤子,右手一邊翻開遠流電影館,按圖索驥, 只要書上提到,就盡力去外文系的視聽館找片子來看。說電影、論電影,總有那時代的文 青氣息,我卻不喜歡把這個標籤貼在書包上,或者跟同輩較長短,更不願意被誤認系譜, 自有我摸索的門路。 《蒙馬特遺書》(1996)後來是大大的流行了,前仆後繼的拉子文青們不但跟著說邱腔, 也跟著看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我卻是在餐廳二樓的廚房裡,一邊好整以暇地塗麵包醬, 一邊聽瓜叔說〈霧中風景〉裡的一對漂泊流離的兄妹,在電影資料館的小電視中隱隱約 約看出妹妹遭強暴以後伸出的手沾著鮮血。又聽得高中英文老師報門路,在科學博物館 後面巷子裡,有以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命名的放映空間「非觀點劇場」,老闆珍藏 上千藝術電影。這裡成了我的聖地之一,也是在此,我跟小我一屆、尚在高三苦窯中的 朋友,看〈慾望之翼〉與〈霧中風景〉。知識的傳播成為一把開通多門的金鑰,無論是 往返台北台中,或是夜晚的電話、不見面時的通信。 今天重新看了導演訪談,才知道他認為〈慾望之翼〉是一部愛情電影,敘述駐守德國柏 林的一個天使,在時間長河的流逝中,無窮無盡地以精神的形態存在著,卻為了所愛的 女人墜落人間成為人類。但電影播至一百零五分鐘,尚未有一個吻、一個擁抱,多像我 們那個時代不可觸及的愛。我震懾於天使群聚圖書館,感受心靈接收知識的力量,又在 溫德斯的影像中,感覺到黑白的靜謐,彩色的繽紛撩亂。彼時政治性的分析尚未滲入我 們的腦袋,柏林圍牆的倒塌、冷戰、東西德的對立與衝突天遙地遠,只覺得默片般的獨 白、陌生的語言(德語)、詩一般的文字,充滿夢幻的色彩。更不可能已經讀過德國左 翼學者班雅明的《柏林童年》的〈西洋景〉,但識得科博館裡連續轉動的木馬圖片,因 視覺暫留而飛快奔跑,豈不是電影的前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2.3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1225006.A.FE8.html ※ 編輯: deadcat (1.171.162.37), 09/20/2014 22:57:48
文章代碼(AID): #1K7PN81R (les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