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巴哈12平均律的由來

看板keyboard作者 (賣)時間15年前 (2009/01/24 01:3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以前學古典鋼琴 如果喜歡彈巴哈賦格創意,應該會接觸到十二平均律 多多少少聽過,但卻一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那天網上搜尋 發現這篇文章,滿有趣的 除了知道來由之外,發現人的耳朵真是了不起 可以在科技還未明之時找到音符其中的異同 (以下轉自http://tinyurl.com/a6g4os) 從前從前, 當人類還沒有大小調的觀念前 他們彈奏音樂的時候就只從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開始 他們發現當兩根一樣長的弦 一起彈的時候很好聽 兩根比例是 2:1 的弦所發出的聲音也很和諧 (我們所謂的八度音) 3:2, 4:3 等等的都是他們那時常用的和絃 這種調音的方式稱之為"Just Intonation" 那為什麼除以十二呢 先看看下面這張表 比例:原尺寸[ 622 x 379 ]的 82% 分成12份, 是因為他可以用最少的等份, 在可接受的誤差下 (小於1%) 保有3/2, 4/3, 5/4, 6/5, 5/3, 8/5這些常用的just intonation比例 跟其他tuning 比比看 分成1-14個音: 只能保持2個 誤差小於1%的 basic intervals 分成15-30個音: 有些tuning可以保有這6個 basic interval, 可是誤差比較大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等分法是源自於一種聽覺上的習慣 世界上很多還沒被西方化的音樂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很多西方的作曲家也有實驗不同的調音方式 恩恩 於是又長了知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75.243

01/24 08:30, , 1F
增長知識 現代人或許也可以發明新樂器
01/24 08:30, 1F
文章代碼(AID): #19UVzSGz (key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