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自然修復紫草馬賽皂

看板joyinDIY作者 (熱)時間16年前 (2008/04/26 23:07),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 http://blog.pixnet.net/mandafreesia/post/16975837 緣起 剛開始思考要設計怎樣的皂方 第一個冒出腦海的便是"紫草" 在小鳶的印象中 紫草的功能不外乎抗菌 消炎 加速傷口復原 難怪對我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我只要想到我背上的痘痘我就恨死它了啦! 關於紫草的作用 我們來看看人家怎麼說 對於組織胺及bradykinin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乙醯紫草(acetylshikonin)及紫草(shikonin)有抑制的作用。 →也就是說紫草能減緩傷部局部紅腫、消炎 紫草(shikonin)及其衍生物對革蘭氏陽、陰性菌皆有殺菌作用。 →所以紫草應該也能殺死引起痘痘原因之一的痤瘡桿菌囉 哈哈 看來紫草真是個好物 皂方選擇馬賽配方 一來經過人體實驗證實 橄欖油不會讓小鳶長痘 橄欖油其實有一些致粉刺性 不過用一陣子橄欖油調的面油都沒問題 所以馬賽皂對小鳶來說ok的啦 二來肖想馬賽皂很久了 也想試試馬賽皂放得越久越好洗這點是不是真的 精油部份選擇德國洋甘菊及薰衣草的搭配 兩者都有抗發炎的作用 加在一起更能相輔相乘 好啦 廢話有點多 還不趕快動手打皂!! 配方 batch:500g 70% 橄欖油 10% 椰子油 15% 軟棕櫚油 5% 蓖麻油 以上油類通通配好浸泡約13g的紫草 NaOH(-5%)67g 水156g (前2/3後1/3作兩段式加水) EO: NF 德國洋甘菊 10d ND 檸檬 2ml ND 真正薰衣草 4ml ND 廣霍香 7d INS:129 作法 網路上有人分享如何做出漂亮又不褪色的紫草皂 有五要點 1.用顏色深的油去泡紫草,像是橄欖油、大豆油 2.配方裡有蜜蠟或可可脂 3.連油帶草加熱會讓顏色更深 4.紫草油占40%以上 5.浸泡兩個星期以上 沒耐心如我大概泡一個星期就凍未條 因為對我來說泡一天跟泡七天 油的顏色都一樣是深紫紅色 當時我也沒有蜜蠟或可可脂 所以我只能朝1.3.4.邁進 將所有的油量好 裝進廣口玻璃瓶 這時候就看出資源再利用的厲害 小鳶從家裡找到好多可以拿來作浸泡油的玻璃矸仔 水果醋矸仔、桂花釀空瓶、小時候喝光的好立克罐子... 這樣就不用再去買罐子了 哈哈 把紫草丟進去 封好罐子 放在曬得到太陽的窗邊等上七七還是七天 把紫草濾掉 接下來就照一般程序進行 馬賽皂真的不是普通難trace 用了兩段式加水法 30分鐘後加第二段水 還硬是給我三個小時才trace 我想我不用上健身房練二頭肌的線條 多打幾塊馬賽皂就夠了(昏倒) 後記 這次用的是管模 家裡不知為何有一段PVC水管 又是資源再利用的完美典範 不過脫模的時候因為沒經驗 竟然出動冰凍酷刑 其實只要裁一張跟管模截面一樣大小的珍珠板 用那塊來推皂很順利就能脫模的 冰凍酷刑有一個缺點 皂皂回溫時表面會有水珠凝集 晾皂等回溫時水珠通通跑到底部啦 底部就留一條泡爛的痕跡.......氣鼠我也! 否則剛脫模的皂柱光滑無瑕平整的咧 唉 經驗阿經驗 有些過程逛再多網站看再多文章還不如親自體驗來得一針見血 皂皂的波浪切面是大創39元波浪刀切出來的 波浪刀是塑膠材質 39元兩把 一把細目 一把粗目 原來是用來切蒟蒻 豆腐之類的 皂夠硬的話切起來不黏刀 用起來還算順手 期待這塊皂熟成 等熟成真的是最痛苦的 可見小鳶是個急性子的傢伙 我現在已經進步到可以忍24小時才脫模 了不起吧 哈哈 (喂 這是基本的好嗎) 製皂日:2008.4.6 脫模日:2008.4.7 切皂日:2008.4.8 熟成日:2008.6.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75.63

04/26 23:18, , 1F
我用橄欖油做皂身上荳荳更嚴重說
04/26 23:18, 1F

04/27 15:51, , 2F
嗯 有人說橄欖油 酪梨油 玫瑰果油
04/27 15:51, 2F

04/27 15:52, , 3F
這幾種油容易長痘的人要小心使用
04/27 15:52, 3F

04/27 15:54, , 4F
做皂時就不用這幾種油作超脂
04/27 15:54, 4F

05/09 14:41, , 5F
最近做了一條紫草皂,油泡了快半年
05/09 14:41, 5F

05/09 14:42, , 6F
超紫~~發黑
05/09 14:42, 6F

05/10 18:10, , 7F
哇~是張小P耶 我的皂兒是看你的網誌
05/10 18:10, 7F

05/10 18:15, , 8F
長大的 期待你的分享文喔^^
05/10 18:15, 8F
文章代碼(AID): #184qL4lQ (joyin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