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private繼承問題

看板java作者 (泛用人型編碼器)時間10年前 (2014/07/21 03:21), 10年前編輯推噓0(006)
留言6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7 (看更多)
※ 引述《kiwatami (悠游自在)》之銘言: : 越多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各種相同/不同的論點 : 整個討論串的完整性就越高 如果你所謂的「完整性」是 diversity, 那與「正確性(correctness)」 沒有因果關係。 : 但如果論點都只是你不該這樣想、請你接受或是官方文件就這樣說 : 那跟我們台灣人所受的教育有何不同? : 都只是強迫的填鴨式教育罷了 : 從小老師的教學都是我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 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題 : 就算答案對了 老師也不會解釋過程有甚麼錯誤 : 而是回答 "因為課本不是這樣教" :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應該改變的想法 追根究底的精神很好,我建議你從這裡出發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ing_language_theory 在大學,這是大三程度的課,通常伴隨著 http://en.wikipedia.org/wiki/Automata_theory 一起上。等你有了足夠的背景知識後,我們可以來進行更有意義的討 論。我之所以會這麼建議,是因為到目前為止,你提出的論點完全偏 重 empirical evidence, ,明顯地對「理論」的部分不足。 http://en.wikipedia.org/wiki/Empirical_evidence 就像是,在人類了解近代科學之前,就算找全世界的人一起來討論「 為什麼太陽會發光發熱? 」也不會有正確的結果;因為他們手上沒有 「能解答該問題」的工具。 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只會陷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泥沼裡 ,勉強稱得上「哲學思辯」,但不切實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8.4.112.17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java/M.1405884081.A.814.html

07/21 20:43, , 1F
完整性的意思是說 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彙整之後
07/21 20:43, 1F

07/21 20:44, , 2F
可以讓其他有相同意見的人得到解答 例如現在的情況
07/21 20:44, 2F

07/21 20:45, , 3F
我的想法與定義不同 我覺得可以這樣解釋 有人認同
07/21 20:45, 3F

07/21 20:46, , 4F
有人不認同 各自述說自己的意見 就可以讓人了解
07/21 20:46, 4F

07/21 20:46, , 5F
為什麼這種想法是錯的 錯在哪裡 正確性只是冰山一角
07/21 20:46, 5F

07/21 20:48, , 6F
而我也沒有說我的說法絕對正確 第一篇文就說了...
07/21 20:48, 6F
接下來會離題離很遠,與 Java 幾乎沒關係了 :D 原則上來說,「廣思集益」是好的,但 empirical research 有它的 極限; empirical research 在研究 "How" 的問題上,是個很好的 工具,但在研究 "Why" 的問題時,就顯得不足。 有興趣可以去找理查.費曼的傳記來看;雖說費曼的傳記比較接近 「傳奇」,但其中隱寓的科學精神是值得玩味的;其中有一段是講述 「為什麼回答『為什麼』的問題是如此困難? 」 http://lesswrong.com/lw/99c/transcript_richard_feynman_on_why_questions/ 網路上找不到中文版,英文版的先擋一下 :D ============================================================ 「廣思集益」,原則上,是好的;可惜的是有些知識很難靠廣思集益 的方式取得,必須先靠自己充實背景知識 (尤其是抽象理論) ;不然 的話,過分依賴 empirical research 的話, 「追根究底」會走火入 魔變成「鑽牛角尖」… ※ 編輯: AmosYang (68.4.112.174), 07/22/2014 14:01:05
文章代碼(AID): #1Jp1QnWK (jav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p1QnWK (java)